分享

陈廷敬家宅院:一座状元桥,留下多少读书人的印记......

 昵称413468 2019-04-13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现在的人们有“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意识,早在三百年多前,皇城陈氏家族就在教育惠泽子孙的重大问题上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在陈家的各个院落花园中,读书致仕的踪迹随处可见,育人成长的印痕至今犹存,就连一些亭台桥梁也是寓意鲜明,这些遗迹共同组成了陈家文风蔚然的大家之象。

在陈氏家族最大的园林里,有一座状元桥。

状元是陈家先贤们习文求仕的最高理想。状元桥上雕刻有汉代头悬梁的孙敬,战国椎刺骨的苏秦,晋朝映雪读书的孙康,囊萤的车胤,汉朝卖薪求学的朱买臣和凿壁借光的匡衡,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刻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陈氏家族的孩子们,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寒窗苦读,就不会有二月杏花八月桂的人生辉煌,没有头悬梁、椎刺骨的坚韧之志,就没有高人一等的状元及第。可谓小桥虽小,却内涵不浅。

状元桥上的石雕故事,多少年来,都是人们教育子女、激励后代进步成长的楷模,也更成为文人学士自身敬奉的榜样。陈氏家族从中可谓受益不浅,他们读书入仕、光宗耀祖的事迹也成为我们当地人津津乐道并效仿学习的典范。所以这里文风蔚然,书香四溢。早在清顺治三年(1646年),皇城村周边十公里之内的区域中,就有九人同中进士,其中与皇城村一山之隔的郭壁村一下子就有五人同科考中进士。这在当时的全国范围内都传为佳话。往后顺治的每科殿试中,都有阳城人入仕做官。到了顺治十五年(1658年),皇城相府主人陈廷敬也入选进士,将阳城的文风推向极至。

进了状元桥,前面有一座小楼,这是“魁星楼”。古代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说法。

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的总称,又称“奎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而“鳌头”则是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刻着的巨大鳌头,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时都站在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所以称入翰林为“上鳌头”,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来历了,当时的秀才们特别喜欢供奉魁星,一来保佑自己文运亨通,二来显示自己是书香门第,陈家在这儿修建魁星楼也同样是祈求文运亨通的。

一座古城,就是一本古书。它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在临风开卷的时候,让身处其间的人们浑然置身在历史的瞬间,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