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玛瑙环的鉴藏 战国.齐式玛瑙环为主的组佩形式 1.玛瑙 玛瑙在矿物学上称其为具同心缟状或平行条带状结构的玉髓,和水晶一样也是二氧化硅家族的成员。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还有码瑙、马瑙、马脑等别称,古人亦将红色的玛瑙称为赤玉。玛瑙的硬度与水晶类似,具有光亮足,种色多的优点。一般来说,红色是玛瑙中最受追捧的色泽,但其它颜色的玛瑙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形成了例如南红玛瑙、红缟玛瑙、影子玛瑙、水草玛瑙等不同的类别。玛瑙的呈色鲜艳亮丽五彩缤纷,由于切割面的不同还可以形成各种美不胜收的图案和图形,是中国古代最珍贵的宝玉石品种之一。 色彩纷呈的缟玛瑙环 2.环 何种形制的装饰品才能称之为环?严格来说,根据我国辞书之祖《尔雅》的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即对于这类圆环型装饰物来说,如果材料实体部分的宽度是中间孔洞直径的两倍或两倍以上的,称其为璧;如果中间孔洞的直径是材料实体部分宽度的两倍或两倍以上,称其为瑗;如果材料实体部分的宽度与中间孔洞的直径相等,则称其为环。当然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发现因为手工制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高古器物未必能做到如此精确的比例,但大体如此是肯定的。 生坑的战国水草玛瑙环 3.战国玛瑙环的起源 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各地的文化都出现了例如玉璧、玉琮等不同形状的礼器,用来祭天敬神,与自然沟通,环的起源相信亦是由礼器演变而来。以此为源,经商至周,直到春秋战国,随着玉的地位逐渐上升,佩玉也逐渐成为风气,是显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为了更好的从服饰外观上区分每个人地位尊卑的需求,逐渐在上层社会中形成了一套复杂而又严谨的佩绶制度,其中对于佩玉的各种具体要求,大大促进了玛瑙环的制作和发展。 红山文化期打制的玛瑙环 4.战国玛瑙环的用途 A.实用器:从国家科学发掘的馆藏品来看,玛瑙环是玉组佩的构件之一,同时和璧、珠、管、觹、璜等其它形制的构件,以一定的规律和数量穿系编排,垂配于胸前或腰间,这些组配的材质可以是玛瑙,也可以是玉、水晶、萤石、绿松石、黄金等其他珍贵材质。玉组佩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极为流行的贵族装饰,也是区分等级尊卑的重要参考物。当时其主要用途是供王室和大贵族阶层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的佩饰。大型、结构匹配繁杂的玛瑙器组佩,是王公贵族们身份、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地位越高者,所拥有的玉组佩之结构越复杂,长度也越长。这种佩玉方法是当时用玉归于礼制化的表现,反映的是一种多样而有序的“礼”制观念。玉组佩有礼玉的性质,同时也与当时贵族间所喜好的仪态和气派有关,组佩越多、越长、越复杂,为了安全考虑,势必会限制佩戴者的动作幅度,使其脚步放慢,身姿挺拔,显得风度出众,尊贵无比。身着瑰丽夺目的玉组佩,全身上下闪烁着迷人的珠光宝气,行走时缓缓的有节奏的步履,环佩叮当的悦耳声响伴随着矜持高贵的身姿,正是王侯贵族们当时奢华生活的写照。 奢华的战国玛瑙组佩 简单的水晶、玛瑙组佩形式 B.明器:春秋战国时期,王侯争霸,厚葬之风席卷整个华夏大地,为了让生前的荣华富贵永远陪伴自己,从而根据死者生前的身份,决定陪葬物的有无和数量的多寡。中国古人讲尊君、讲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满足这种种心态,《吕氏春秋·节丧》记载,当时人们往往用一些能显示身份、地位的专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资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随葬,其后人也以此为荣。正所谓“欲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因此,王公贵族的陵墓规模往往都十分惊人,各类陪葬品更是数不胜数,玛瑙环自然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山东曲阜鲁城战国墓出图组佩式样图 5.战国玛瑙环的材质 主要有缟玛瑙(红缟、黄缟)、水草玛瑙、白玛瑙(普通的白玛瑙和冰糖玛瑙)、影子玛瑙等。 A. 缟玛瑙:即条带玛瑙,缟玛瑙最大的特点就是纹路比较简单笔直,一条一条呈带状分布,以红缟玛瑙为上品。 缟玛瑙原料 战国红缟玛瑙环 B.水草玛瑙:即苔藓玛瑙,特指一种夹杂有绿色矿物杂质的玛瑙,因为杂质的形状类似水中漂浮的水草而得名。 梦幻般的战国水草玛瑙环 C.白玛瑙:顾名思义,没有明显色差杂质的白色玛瑙。有些玛瑙环的材质异常洁净,光洁通透并笼罩着恬淡的黄色,如冰糖一般,故称冰糖玛瑙。 ![]() 纯净的战国冰糖玛瑙环 D.影子玛瑙:图纹玛瑙的一种,就是带有天然纹理、层理、颜色及图案的玛瑙,因为夹杂的矿物杂质一般都呈现出黑色或褐色的色泽,非常像是人或者物的影子,故名影子玛瑙。 ![]() 美轮美奂的影子玛瑙环 E.其它不常见的玛瑙环材质,如黄玛瑙、鸡肝玛瑙等 ![]() 黄色的战国玛瑙环 ![]() 表面奶油皮的黄绿色影子玛瑙环 ![]() 非常少见的战国鸡肝玛瑙环 注:鸡肝玛瑙是石英的变种,是由二氧化硅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石英的一种。从切开的剖面可以看到由灰、白、红、绿、淡褐、淡蓝等多种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圆状、波纹状、层状或平行条带状。鸡肝玛瑙具有脂肪或腊状光泽,半透明,贝壳状断口。现宝石界将其中具有同心层状和不规则纹带、缠丝构造的隐晶质块体石英称鸡肝玛瑙。 6.战国玛瑙环的形制 主要有车轮环、飞碟环、三才环。从现有的出土资料来分析,车轮环与三才环年份较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早期。 ![]() 上图从左到右依次为飞碟环、车轮环、三才环 ![]() 车轮环,顾名思义是其形制如同车的轮胎一样,截面为去角的正方形。车轮环在战国齐国、鲁国出土较多。地理位置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至淄博一带。 ![]() 飞碟环的外观与我们大脑中储存的飞碟的样子类似,截面为菱形。出土资料显示,飞碟形式的玛瑙环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一带皆有大量出土。 ![]() 白色带有黄沁的三才环 环体表面有六条平行线,所以也称六线环。三才则代表天、地、人,上下两个平面代表天和地,中间有凸起的两个面像汉字的“人”。《易》为三才之书,其言者三才之道也。三才产生的顺序是先有天地,而后有万物,人居于万物之中,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而平等的,这样形制的环是对三才的写照。 D.其它不常见的形制 ![]() 没有明显棱角的玛瑙环 ![]() 介乎车轮环与飞碟环两种形制之间玛瑙环 7.战国玛瑙环的真伪辨别 随着玛瑙环逐渐被认知,价值也逐步攀升。笔者2007年最初收藏玛瑙环时,一个普通的白玛瑙环最多也就是两三百元,还可以放肆的在几十个同类物品中挑选品相最好的。因其制作工艺难度大,经济价值又不高,早些年对这类藏品是不屑于亏本造假的。而短短的几年以后,现在市场上普通的玛瑙环一般都在几千元上下,而红缟玛瑙环、水草玛瑙环这类特殊品种更是动辄几万的价格,并且精品价格居高不下,年年攀升,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的仿品也就不可避免的充斥市场。如何鉴别玛瑙环的新老,是对鉴定者综合技术的考量,一般在实战环境中,我们主要可以从皮壳、制作工艺、沁色三个鉴别要点来进行评估。 A.皮壳:由于制作方法较为原始,再加上表层几千年的氧化反应,真品玛瑙环的皮壳往往是宝光内敛的,莹莹闪动而无火气外露,而赝品因为采用的多是机械工具,往往将皮壳处理过了头。这种区别当同时比较过新老物件会有很直观的感受。 ![]() 真品老玛瑙环的光气逼人但内敛 ![]() 新玛瑙环火气外露 ![]() B.制作工艺:真品玛瑙环在制作初期需要有辅助工具对原料进行固定(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台钳),所以在形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辅助工具的咬合而对玛瑙环的内圈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但新品由于制作方法的差异,不会产生这样的细节。当玛瑙环的外形雕琢完毕,古时的工匠会用兽皮对玛瑙环的表皮进行精加工,这种行为会在玛瑙环的各个部位形成非绝对平行的丝状直线打磨痕,在放大镜下尤为清晰,现代电动打磨工具则无法形成同样的效果。当玛瑙环作为实用器物,佩戴在当时主人的身上开始,由于行动所造成的玉组佩碰撞是无可避免的,从而会形成很多或大或小的磕碰痕,赝品为了追求品相优势,往往不舍得在赝品上敲砸,即使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无法将磕碰痕做的非常自。 ![]() 战国玛瑙环由于受制作工具及工艺的限制,在其表面,尤其是上下两个平面,几乎都会留存或细微或非常明显的“疤痕” ![]() 新玛瑙环往往是完美无瑕的 ![]() 打磨痕经过两千年风化后呈现的样子 战国玛瑙环的打磨痕迹一定是不规则短斜线,若出现平行的长线或者在打磨线条表面出现崩口,那一定是仿品了。 C.沁色 ![]() 有些玛瑙环呈现出来的类似奶油一样的皮色,是由于战国的墓葬中常会使用白灰膏进行防腐处理,经过千年掩埋,白灰膏侵蚀了玛瑙环的表面形成了一层钙化物的结果。 ![]() 很多玛瑙都是有水晶伴生其中的,由于水晶与玛瑙的硬度不同,很多有水晶伴生的玛瑙环会出现伴生水晶部分的土蚀孔洞。 ![]() 和铁器一起掩埋后形成的红褐色铁沁 ![]() 带有黄沁色的玛瑙环 8.战国玛瑙环的收藏与价值 A.首先必须要到代 B.材质的选择以红缟玛瑙环最为珍贵外,其次是水草玛瑙环以及有俏色为佳品。白玛瑙环宜选择透明度好,无裂、无石性杂质的。 C.残件一样有收藏价值学习标本或经过包镶后获得重生。 9.战国玛瑙环制作的饰品 ![]() 水草玛瑙环经过包边处理做成的项饰 ![]() 有部分断裂的玛瑙环经过K金包镶后制作的项圈 ![]() 玛瑙环残件制作的璜形项饰 ![]() 修葺一新的玛瑙环饰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