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才我自豪! 尼采是德国史上最出名的哲学家,即使在据他老家万里之遥的中国,他的名气也比小,有着大批死忠粉。(尼采os:连萧伯纳这个斯文败类都有那么多死忠粉,对于我来说不是很正常嘛!) 尼采的学说和思想使他在世界上的声誉两极分化,喜欢他的疯狂迷恋他,不喜欢他的对他的思想嗤之以鼻。 有人把他描述成邪恶的魔鬼,说他用思想的毒剂腐蚀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类:也有人把他说成是圣洁的天使,持身严谨,有如圣徒。 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不过他家人要是知道他会喊出上帝已死,估计他~~~~!) 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二十五岁就成了大学教授,还是在等级制度十分严格的普鲁士,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 我是教授 虽然现代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获得菲尔兹奖陶哲轩。24岁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 比如同为尼采校友的彼得·舒尔茨,这个24岁的年轻人以卓越的学术成就被聘任为德国最年轻的数学教授,将在波恩大学授课。 但他们都是搞数学的。对于尼采这样的天才不需多言,简单地说一句牛逼就可以了! 而且他的天才也早就把他的老师折服了,你能做到吗?25岁的我们在干嘛? 他的导师李谢尔思向巴塞尔大学推荐他:“39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这么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但我还从未见到有一个年轻人像这位尼采一样如此早熟,而且这样年轻就已经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长寿,我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第一流的德国语言学家。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您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 瞧瞧人家导师这彩虹屁,反手就是一个赞!不愧是导师啊! 别说别人,就连你才自己也觉得自己很厉害,实力装逼犯啊! 单身狗尼采 尼采在自传《瞧啊,这个人》中有这样一些刺激人的标题:“我为什么这样明智”,“我为什么这样聪颖”,“我为什么如此伟大”,“我为什么写出了这么多的好书” ……假如不了解他不幸的一生,可能会把这种态度视为狂妄。理解了他的生活,就知道其中包含着无尽的痛苦和对痛苦的抗争,因为这个身患绝症的天才未能得到人间的爱,尼采终生未娶。 是的,你没看错,实力“高富帅”(或许高吧,可能帅吧),才华横溢(不,已经不是溢了,是漏!)的尼采终身未娶! 这样心里没有没平衡点,逼都被你装完了,其他就交给我们吧! 1882年,尼采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见到了传说中只要思想不要男女关系的莎乐美,尼采展开人生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追求姑娘。 他对俄国姑娘莎乐美情不自禁,很快坠入情网!莎乐美是欧洲文化史上的名媛,她才貌双全,和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关系都非同一般,她的追求者都能有一个加强连。 两人深深的被彼此的智慧所吸引,莎乐美的思想队伍扩大了,尼采、保罗·雷和莎乐美三人度过了一段十分融洽而愉快的日子。 陷入爱情的尼采十分自信的求婚了,然而也失败了,在莱西比,尼采和莎乐美的感情走到了尽头。 没了爱情的尼采也没有朋友了! 1868年,24岁的尼采与54岁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人生若只如初见。瓦格纳当时已是德国音乐界乃至思想界的大师,他用音乐来诠释叔本华的哲学,独创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乐剧”。 此君当时在巴伐利亚开个音乐会,其轰动效果就好比今儿个王菲在工体,周杰伦在小巨蛋开演唱会——一票难求! 粉丝尼采遇见偶像瓦格纳,内心狂喜,他写信道:“我发现了一个人,他感动着我,他是天才。”瓦格纳也相当欣赏这个有思想的小朋友。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因为小三上帝的插足不得不宣告结束。正可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孤独的天才 尼采是个天才,天才往往和普通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他的一生受尽疾病的折磨。除了脑病,他还从父亲那儿遗传了“慢性头疼病与视力衰弱症”,又曾在普法战争时短期军中生活传染了赤痢白喉,连续几天几夜的头疼和痰阻的折磨,使尼采成了一个四分之三的盲人。 忧郁、孤僻、狂妄的性格又使他离群索居,与世人格格不入。尼采的一生,漂泊无依,孤独,疾病折磨,呕心沥血着述,又不被世人理解。 所以相传在1889年1月3日,意大利都灵街头。一名车夫愤怒地挥舞着皮鞭,鞭笞着一匹老马。 尼采突然闯入画面,他双臂紧紧拥抱着老马,泪如雨出。一番歇斯底里之后,他倒了下去。随后尼采被送往医院,被医生诊断为瘫痪性麻痹,精神分裂。这位叫嚣着“上帝死了”的哲学家自己先疯了。 1900年,发疯后11年的尼采永远闭上了眼睛。 尼采与中国 但他和中国的渊源才刚刚开始! 晚清之时,尼采的学说和思想传入中国,深受当时的进步青年们的推崇,连鲁迅先生都是他的粉丝! 因为吏治社会长大的末人早已漫山遍野,遮天蔽日,可对尼采价值重估的感慨心有戚戚焉。 自宋明儒生发明了群众性儒学以后,纲常伦理在国人心中亦有西方上帝等同的份量。 但这万事不经之说,如今被洋人的大炮给摧毁了自信,所谓的中国一如同俄罗斯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之争精神分裂,双头鹰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人们迷恋尼采的梦靥,试图从中寻找解救亡国灭种危机的良方,文人与文人总是最惺惺相惜的。 人们都看到了尼采对科层制的反感,对末人拜倒在国家祭坛的不屑,对文人帮闲的鄙夷。 除了晚清和民国初年中国的文人们对尼采很有兴趣,还有一次(自己去查)。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都市人们对于尼采的学说也似乎越来越热衷推崇。 这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兴起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作为代价我们却只能面对钢筋水泥的丛林,过着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生活。 人口的暴增,无数的生面孔超过了我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上限,情感在自我驯养当中被压抑,曾经被认同的价值在这个剧烈变动的年代被蔑视。 一切陪伴人们走过千年岁月的旧规则在这唯一埋人的地方被打碎被动摇被消解。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价值重估,不过是顺乎天命,应乎人事罢了。而现代都市人对于此类学说的推崇不过诸如此类的原因罢了! 你要说研究尼采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这话说出来谁信呐?不过是是与他的思想比较契合,且能够提供某种程度上的指引罢了! 尼采的思想! 关于尼采的学说,这里不多加赘述,仅仅简单列出来!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 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最后一个你可能真的不知道。 这句话竟然是尼采说的!是在下输了!是在下输了!是在下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