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采:才华横溢拗不过孤独一世,自诩太阳最后却发了疯

 kslztqs 2019-09-13
原创 李放人物排行榜 2019-09-12 16:48:49

“我对世人最难以忍受的,不是他们的罪孽和大愚,而是他们的完美无瑕。”——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尼采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哲人之一,他说的每一句话,干的每一件事都能牵动我的神经。但尼采又太一望无际,浩瀚无边。写他真得不知从何写起?一直憋了十好几天。期间重温了尼采所著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悲剧的诞生》等书,并不时被尼采的语言所深深感染……

盛夏泡在温泉池子里,感受到的是舒服和快感。对,就写尼采语言带给我的快感吧。

致童年

“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因为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生辰,而尼采一家同威廉四世还颇有渊源。尼采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曾给威廉四世的四个公主做过宫廷教师,后被威廉四世派到勒肯镇担任牧师。1844年10月15日,尼采就在出生在那里。尼采可以说是出生在基督教世家。其祖父是名神学家,出版过神学著作。尼采的母亲有波兰贵族血统,其外祖父是一名牧师。尼采回忆其父亲时曾说:“他是乡村牧师的完美体现,身材修长,五官端正,和蔼、慈祥。他言语机智和富于同情心而到处受欢迎,农民都敬他爱他。他以精神导师的身份用言语和行动广施祝福。”但非常不幸的是,在尼采不到五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于脑软化症。而两个月之后,尼采的弟弟又夭折了。

“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家庭的悲剧让尼采变成了一个特别沉默寡言,喜欢独处的孩子……

尼采:才华横溢拗不过孤独一世,自诩太阳最后却发了疯

尼采同其母亲

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离开了勒肯镇这一伤心之地,迁居父亲的故乡瑙姆堡。从此,尼采就和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生活在一起,整个大家庭只有他一个男性。这些女性至亲们对尼采无比娇惯,使得尼采在小小年纪就变得脆弱而敏感。而父亲的身影在小尼采心中似乎永远挥之不去,他常常一个人孤独地做在角落里思念父亲,并发誓长大之后,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牧师。平时,尼采经常给小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章节,讲圣经故事,并由此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而母亲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尼采受其影响,终生都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尼采的母亲还为他聘请了普鲁士当时最好的女钢琴家教授其钢琴,从此,尼采对音乐的热爱终身都有增无减。

尼采天资聪颖,10岁时就考入了瑙姆堡文科中学,并对文学与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14岁时,尼采考入大名鼎鼎的普夫达中学。普夫达中学历史上人才辈出,大诗人诺瓦利斯,大哲学家费希特,大语言学家舒尔格都毕业于这所中学。尼采在这所名校里依旧性情孤僻,形单影只。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学业上的“突飞猛进“。这时候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尼采的精神寄托……

尼采在回忆他的童年生活时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可能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可能就是尼采致童年的一种方式吧,这也为日后他成为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涂上了底色……

致青春

1864年,尼采考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与古典语言学专业。而第一学期结束,他就对神学毫无兴趣的了,把几乎所有的精力转入哲学和古典语言学学习。德国是大哲学家辈出的国度,而让尼采感到困惑的是,他的老师和同学大都照本宣科地重复着黑格尔、费希特、谢林的各种理论和公式,这些伟大的学说似乎都让人昏昏越睡。而当时最为流行的福格特和比希纳唯物主义学说,也激不起尼采的任何兴趣。他认为自己首先是名诗人,他需要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性的灵感,他的思想需要用诗歌来表达。他崇拜古希腊诗人,崇尚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对平民政治毫无兴趣,发誓要继承母亲的贵族血统,他要在修养和气质上把自己锤炼成一名贵族。为此,他给母亲和妹妹写信:“我们知道生活是由苦难构成的,我们越是去努力享受它,就越受它的奴役,所以应当摈弃种种生活物品而实行禁欲。”禁欲被尼采当成是成为一名贵族尤其是精神贵族的必由之路……

1865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的一家旧书店里拿起一本名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爱不释手,他每日凌晨2点就起床,反复阅读这本“宝书”,恨不得把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背下来。他在日记中写道:“任凭这位活力充沛而忧郁阴沉的天才在我身上起作用,每一行都迸发出放弃、否定和听天由命。”从此,叔本华就成为了尼采的终身偶像,他把叔本华的照片放在书桌上,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会对着照片大喊:“叔本华救救我,救救我。”

1868年,年仅24岁的尼采就成为巴塞尔大学古典文献学的教授,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当地上流社会的新宠。1869年4月,尼采获得了瑞士国籍。就在这一年,尼采结识了比他年长30岁的大音乐家瓦格纳,两人同是叔本华爱好者,对音乐和哲学都有着最强烈的兴趣。他们迅速成为忘年交……

尼采:才华横溢拗不过孤独一世,自诩太阳最后却发了疯

瓦格纳

“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1870年德法开战,尼采也应征入伍,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目睹一队骑兵威风凛凛地穿城而过,激情澎湃,灵感迸发。从此,所谓“超强力意志”在他心中落地生根。

1872年,尼采出版了其第一本专著《悲剧的诞生:源于音乐的灵魂》,1886年他又将书名改为《悲剧的诞生:希腊文化和悲观主义》,但我们往往都将其简称为《悲剧的诞生》。这部哲学作品虽然看似幼稚,但实质深邃,并且文采飞扬,一改以往哲学著作晦涩难懂的风格。在书中,尼采否定了以往所有学者对希腊艺术繁荣原因的阐述,他坚定地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古希腊人悟透了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尼采自称《悲剧的诞生》是一本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表面上看是一部美学著作 ,实际上“兜售”的是一种人生哲学。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作为贯穿全书的两条主线。日神是光明之神,万物在其光辉照耀下大美无疆。而酒神狄奥尼索斯则放纵无羁,呈现着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癫狂状态。日神孕育着诗歌和雕塑,酒神冲动产生了音乐艺术。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进行了全新诠释。在其晚期著述中,尼采明确地表示:“在《悲剧的诞生》中,是凭借‘最内在的经验’理解了‘奇异的酒神现象’,并‘把酒神精神转变为一种哲学激情’……”。

1876年春,尼采在日内瓦结识了一位名叫特朗佩达碧眼金发的美女。尼采被特朗佩达深深吸引,他为她朗诵朗费罗的诗篇,为她弹莫扎特的小夜曲,他陪特朗佩达巡行田野、漫步田间,迎着和煦的春风,尼采向特朗佩达表达了自己无尽的爱意。但令尼采没想到的是,特朗佩达断然地拒绝了尼采……。瓦格纳见尼采失恋后忧心忡忡,就给尼采开出了“药方”:“要么结婚,要么写出一部歌剧。”并且进一步向他建议:“看在老天的份上,娶一个富婆吧……”

但尼采并没有娶到富婆,但却受到了富婆的邀请。同年初秋,尼采应贵妇人冯·迈森堡的邀请,访问意大利,并在迈森堡的那不勒斯海滨别墅小住。别墅的花园里百花盛开,蔚蓝的地中海一望无际,明媚的阳光无遮无拦……。尼采呼吸着温暖潮湿的空气,吃着橄榄油烹调的菜肴,在大海里尽情的畅游,垂钓,在骀荡的海风中读着蒙田和司汤达的名著,尼采的心情无比的惬意。他给母亲和妹妹写信:“说实在的,在活着的人里没有一个是我在意的。我喜欢的人都已在很久以前作古——比如加利亚尼、司汤达以及蒙田。他们热爱温暖的阳光、鲜活的空气、南方的菜园、海风的气息。还有肉、蛋、水果快餐。”

尼采:才华横溢拗不过孤独一世,自诩太阳最后却发了疯

尼采虽然其时已经32岁了,但舒适的生活刺激着他青春的激情。他感觉满眼、满心、满怀都是阳光灿烂。他无限缅怀着蒙田、司汤达身上被称之为生命的东西:勇气、野心、尊严、人格的力量、幽默感和独立性。而他对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却嗤之以鼻:“柏拉图的对话,那是一种自满和幼稚的辩证法,只有没有读过法国优秀作品的人才会感兴趣……柏拉图真是枯燥无味。”而望着那不勒斯海边的日落,那无比壮丽的晚霞,尼采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感觉一出生就已老去,如今在最后一刻得救。这是完全一种非叔本华式的生存信念,这种信念让尼采即迷茫又兴奋,他回望自己已逝去的青春,在内心深处刻下:“艺术是生命的伟大刺激。”一行大字……

致孤独

1877年,35岁的尼采辞去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只身来到瑞士东南部恩加丁加区的小山村锡尔斯-玛丽亚。该村海拔1800公尺,位于阿尔卑斯山的群山怀抱中。而在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中对这个小山村则有着非常美妙的描述:“来自意大利的风与寒冷的北方阵风在这里碰撞,把天空扫得如海一般湛蓝……”

“现在我可以呼吸到全欧洲最好的、最强壮的空气,它和我气质相同。”尼采站在村口,孤独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一个人可以像园丁一样处理自己的冲动,尽管极少人知道这一点,他可以把愤怒、怜悯、好奇、虚荣的幼苗培植得像棚架上美丽的果树一样果实累累,收益丰润。”看到村里农民和园丁们辛勤劳作,尼采也动了成为专业园艺家的念头。但尼采高度近视,修枝时模糊不清,腰肌劳损弯腰都困难,做了三个星期园艺家的梦之后,尼采只能乖乖地重回书斋……

虽然孤独,但尼采还是无比憧憬着爱情,用他自己的话说:“对男人妄自菲薄的病来说,最好的治疗是得到一个聪明女士的爱。”

尼采:才华横溢拗不过孤独一世,自诩太阳最后却发了疯

莎乐美、保尔·里(中)、尼采

1882年4月,尼采接受朋友梅森葆夫人邀请再一次到意大利旅游。在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度,尼采结识了妩媚多情的俄罗斯女郎莎乐美。莎乐美被尼采无与伦比的才华和特立独行的个性所深深吸引。尼采更是被莎乐美的活泼漂亮所深深吸引。两个人迅速堕入爱河。他们结伴到瑞士琉森旅行,在举世无双的美景中流连,尼采向莎乐美敞开心扉:“我不想再孤独下去,而要再学习做人。啊,实际上我什么都需要学习……”但尼采的妹妹却对哥哥的感情暴跳如雷,横加干涉。她到处散布流言蜚语,挑拨离间,致使莎乐美弃尼采而去。尼采痛苦万状,失魂落魄。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我不喜欢我的母亲,我妹妹的声音让我痛苦。我跟她们在一起时总是要生病……”既然和自己至亲骨肉在一起都要生病,那尼采只能更加孤独了……

“我必须走进沙漠,以便恢复正常。”尼采其实也曾自我解嘲:“在孤独中,一切都可以获得,除了精神正常。”在尼采的眼中,这世界真是病了,人人都是患者。天似乎在发问:“现在你打算回到你的荒漠中去吗?”尼采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不是一个快成急就的思想者;我必须长时间的等待我自己---水总是迟迟不肯从我的自我之泉喷涌而出,我经常焦渴得失去了耐心。我所以隐退到孤独之中,就是为了使我不至于不得不从公用的水槽饮水……”。孤独几乎与尼采的终身如影随形,但这是怎样精彩和内涵丰富的孤独呀?

“哲学家生来彼此就不相爱。鹰隼翱翔天际,独来独往。燕雀只好听其自然...盘旋天际,伸爪伺机,此乃伟大天才的命运。”尼采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哲学家孤独的本质。我一直坚信,伟大哲学家的内心一定是孤独的。唯有孤独,才能更宁静地面对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才能找到更真实的本我,才能灵感突发,下笔入神……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同类。”这世界绝对是越有思想的人越孤独,真正的思想者几乎找不到知己和同类,他可能也到处寻匿,但往往一无所获……尼采越是孤独,越是呐喊:“ 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尼采:才华横溢拗不过孤独一世,自诩太阳最后却发了疯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中尼采(左)、保罗·利(中)与莎乐美(右)

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总有一天孤寂将会使你厌倦,你的骄傲将会扭曲,你的勇气将会咬牙切齿。有朝一日你会呐喊:‘我孤独!’”

“如果我们在一个人独处时不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那样尊重别人的荣誉,那我们就算不上正人君子。”瞧见没有,孤独者是有道德底线的,有了道德底线一切就皆有可能,一切就会变得阳光起来……

“试问那些最优秀、最完善的个人和民族的历史,请问有哪一颗大树长到这样骄人的高度没有经过风霜雨雪;请问,厄运和外界的阻力,某种仇恨、妒忌、怀疑、强硬反对,吝啬、暴力,难道不都是有利条件,无此则任何伟大,即使是美德,也难以成长起来?”尼采即使孤独,更要成长,更要成为灵魂上、生命意志上的参天大树……

“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这句话初读起来很搞笑和无厘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习惯于孤独的思想,那么这个世界或许会变得很不一样……

致超人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最早知道尼采就是上中学的时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当时尼采给我的印象很不好,心想这哥们也太狂妄自大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尼采的妙处,才渐渐迷上,直到最后无法自拔……

而尼采最让人着迷的无疑是他的超人学说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5年,尼采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创作,该书的全名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写给所有人及不写给任何人的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路人皆知,但对于“一本写给所有人及不写给任何人的书”人们却知之甚少,但也充分说明了该书自相矛盾的本质。这本书是以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查拉图斯特拉为主线,描述其四处旅行及发表哲学演讲的经历。该书风格独特,以类似于柏拉图对话录方式写成。语言汪洋恣肆,充满诗意和哲理,让人百读不厌……

查拉图斯特拉说:“人类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谷上的绳索。/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者不前进, 都是危险的。”在书中尼采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本质,所有的设问都直指人的内心深处:“对于人来说,猴子是什么?一种大笑或者是一种痛苦的羞辱。而人类对于超人来说正是如此:一种嘲笑或者是一种痛苦的羞辱……”尼采的思想左右开弓,语言犀利无比:“最漂亮的猴子与人相比也是丑陋的。最聪明的人在上帝身边看起来如同一只猴子,这涉及到智慧,美丽和其它的一切……”而当我读到:“超人是大地的意义。你们的意志说:超人是大地的意义!”我就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久久不能平静……

尼采:才华横溢拗不过孤独一世,自诩太阳最后却发了疯

很多人认为尼采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但尼采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尼采认为,达尔文在生存斗争中忽略了精神作用。因此,尼采绕开了人类的所谓生物进化史,而是从生物遗传学方面来演示植物→虫子→猴子→人类→超人的整个发展史,从而创造了超人学说。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袒露心声:“到目前为止,所有生物都创造了一些超过自己的东西。”

虽然在20世纪的前半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并没有引起哲学界的重视。那些古典的分析哲学学者甚至认为这部书只不过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偶尔能冒出几句狠话和耸人听闻的二话,但不足以成为哲学体系。但尼采可不这么认为:“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因此它不仅是书中的至尊,真正散发高山气息的书—人的全部事实都处在它之下,离它无限遥远—而且也是最深刻的书,它来自真理核心财富的深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

而今天《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圣泉活水,哪怕是其中最平静的话语。“最平静的话语乃是狂飙的先声;悄然而至的思想会左右世界……”

查拉图斯特拉的结束语是:“不是你们的罪恶,而是你们的节制向天呼喊!/那道用舌头舔你们的闪电何在?那个应当向你们注射的疯狂何在?/现在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他就是这闪电,他就是这疯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发明了超人学说,之后每一部作品都在使用这一学说。而他“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而他自己似乎也变成了一个意志力强大,无所不能的超人……

致人生

“像哲学家一样尽量攀登纯净的冰峰,登上高山之巅,扫尽一切云雾和混沌,只听到万物真元之声,粗犷而严峻,但字字清晰可懂。”尼采平生酷爱登山,最后干脆住在山中。每每登临高山之巅,尼采总是神思飞越,才情横溢。而在锡尔斯-玛丽亚“隐居”期间,尼采也真正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瞧,那这人! 》、《尼采反对瓦格纳》等作品都一气呵成。

住在锡尔斯-玛丽亚,爬山自然成了尼采的最爱。在他的著作中每隔几页都会碰到关于爬山的叙述:“呼吸多么自由,内心感受多么丰富,哲学,我迄今所理解和体验的哲学,就是自愿生活在高山的寒冰之中……”这是《瞧,这个人》中登山者的形象。“需要适应高处稀薄的空气,适应一切意义上的严冬跋涉,天寒地冻和高山峻岭。”在《论道德谱系》一书中,尼采论述自我修养完全可以通过登山来提高。而在《人性,太人性的》这一观点更是直言不讳:“攀登真理的高山,你们绝不会徒劳,或者今天更上一层楼,或者锻炼筋骨以便明天爬得更高……”在这一时期,登山成了尼采思考的一种方式,致人生的一种方式……

尼采:才华横溢拗不过孤独一世,自诩太阳最后却发了疯

“一大清早,在精力最新鲜旺盛的时候埋头读书——我把这叫做罪恶。”但尼采却沉溺于这种所谓“罪恶”之中,虽然这时他已与灵魂导师瓦格纳彻底决裂,虽然他两次一往情深的恋爱都以失败告终,虽然他写的书买不出去几本,虽然他已经非常窘迫和潦倒,但他内心深处依旧无比强大:“把痛苦的状态笼统地看作应该予以消灭的对立物,是极端愚蠢的,总的说来,后果是灾难性的饿……几乎与想要消灭坏天气一样愚蠢……”他对人性的洞察深入的无以复加:“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让认知变得清醒一些:“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尼采深处群山怀抱之中,他深感:“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可是他们认为,我冷酷,是开着可怕玩笑的嘲讽者……”尼采是一个真正为全人类思考的哲学家,他对美好的人性其实有着真诚的憧憬:“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但现实生活无疑是残酷的。1889年的一天,尼采在意大利都灵大街上,看见一个马夫正在鞭打一匹马,尼采“挺身而出”,抱住了马的脖子,所有的人都认为尼采疯了。紧接着他被朋友奥维贝克送回了柏林,先是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治疗,1890年5月,母亲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母亲去世后,尼采由被送往魏玛妹妹伊丽莎白的家中居住……

“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1900年8月25日,55岁的尼采在魏玛驶向了远方,驶向了天国……

参考文献: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著,钱春绮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2、《悲剧的诞生》,尼采 著,周国平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3、《哲学的慰籍》,阿兰·德波顿著,资中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4、《尼采新论》,陈鼓应著,中华书局2015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