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反思|静悄悄的革命(二) —对前言片段内容的思考

 体育课那些事儿 2019-04-13

读一本好书,回味无穷,一句话、一个经典的说辞给人留下一辈子的印象,或改变你的一生。在反思与感动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平静与温暖。

—黄老师

有一天,一名叫彻也的孩子,在楼道中哭闹,怎么也不肯进教室,哭着说:“老师和妈妈都是骗人的,说学校里很快乐,都是撒谎的,还不如在家里面打电子游戏好玩!”一时无语的老师只好对彻也说:“学校也许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但是很多同学不都一直坚持着吗?”这时旁边的同学立刻说:“是呀,我们也觉得不快乐”,其他同学还纷纷的呼应回答:“学校是个令人讨论的地方!”

  思

“学校里快乐吗?”

语文老师说:“如果快乐与不快乐存在在边界线,那么我可能赋予50分以上的分值”。(我偷笑着说没有懂意思,哈哈……)

体育老师说:“我很快乐……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者曾经是老师而现在不是的人,因为有对比”(简洁大方明了,却身边没有这种曾经人)

孩子们说:“如果没有作业,那是无比的快乐。”

学校生活、学习不快乐,这是文本中孩子们下的结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期间是快乐的幸福的成长,正如之前所说的中学校教育营造的是“象牙塔”似的,可在这象牙塔中充满着竞争、唯分数论,加班做作业,孩子们能快乐吗?也可能是“老师的快乐和孩子们的快乐”来源于定义标准不一样吧,老师的快乐来源于“陪伴着孩子们慢慢成长的幸福感、满足感”,孩子们的快乐是很容易获得的,可能是老师或同学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能是在友谊中、学业进步中、在行为蜕变中获得慢慢欣慰的快乐。

“小林老师常说,要充分地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而差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常常草率马虎地“开头”。更应该要仔细地观察、留意学生“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认为“结果”怎么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可以说,创造性教师的关注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

看到这句话,我反问着自己:“我重视开头了吗?我是属于创造性教师吗?”我理解的课堂的开头即为课堂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的好坏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富有创造性、启发性、情境性、喜剧性的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求知欲,如情境、故事、悬念等导入法,同时此环节也是为新知识做铺垫,引导孩子们做好学习心理准备和认知做准备,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状态。

“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

看他们是否在持续学习”。

这应该涉及到的关于课堂评价的问题,可以看到老师对于孩子们的关注、对于课堂的关注。在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考体育博士指定用书)中指出“一节好课”离不开六要素:“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从好课要素来反思原文中的这句话好像显得有些偏颇,不够全面。但在一线教学来说(体育特级叶老师)告诉我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下课后任课教师的心情,如果是快乐的,那么是一节课好快。(可能有点主观)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是多维度的,但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容忽视的是教得主导型和学的主体性,一切都是围绕孩子们所展开进行的,那么就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