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54:谭纶为什么不让高翰文去摘粮船灯笼,而让海瑞去?

 杨角风发作 2020-12-17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54期:

上一期提到了海瑞固守淳安县大牢,而徐千户和蒋千户想尽一切办法要弄他出来,最后狗急跳墙,打算火烧淳安县大牢。

也正在这危急时刻,高翰文带着臬司衙门给的士兵赶往淳安县,幸亏遇到了谭纶带来的胡宗宪的兵。

这场淳安遭遇战一触即发,结局又走向何处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54期:大明王朝为何堪称经典?看看高翰文救出海瑞这一集的细节描写!

一、

臬司衙门的兵毫无抵抗能力,就地缴械,于是谭纶跟高翰文火速赶往淳安,与此同时淳安县大牢外臬司衙门的人还在砍柱子。

两个带兵将领让人推倒柱子,毫不在乎柱子倒了后,房子也会倒塌,他们不在乎,不代表房子内的人不在乎:

“谁呀?”

结果带队军官威胁道:

“闭嘴,再喊杀了你全家!”

铺子里的人立马不说话了,由此可见,这些官兵没少干这事。细节就是屋内的灯本来点燃了,这一声呵斥之后,立马停了。

这期间给了县丞田有禄几个镜头,这家伙一副胸有成竹的表现,看来之前海瑞的洗脑很有用!

柱子撞倒了,高翰文也到了,那几个兵也有点慌了,这高翰文不是应该天亮才到吗,怎么现在就来了,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胡宗宪的几个亲兵刀都伸出来了,这些臬司衙门的兵不可能认不出这是总督府的兵,所以支支吾吾,说着县衙起火,要去救火和救人。

这就搞笑了,当高翰文是傻子?

既然是救火,应该去搞水来才对,哪有扛着柱子去救火的?这个兵也聪明,说的是:

“县牢着大火,我们去撞门救人。”

有一个细节是,谭纶本来跟高翰文一起到的,为什么没有露面呢?

其实就是避嫌,毕竟涉及到织造局的事,能避开则避开,毕竟后面暗里还需要给海瑞等人提供帮助。

徐千户和蒋千户刚刚下达放火的命令,结果高翰文从天而降,眼看大势已去,俩人偷偷溜了……

二、

高翰文进来后,面对满院子的士兵,并没有头目,也没看到哪里着火,于是转过头来问抬柱子的人:

“哪里着火了?”

众人沉默不语,一切不言而明,高翰文也明白是怎么回事,让这些人出去,还特意交代了一下这根柱子,可怜巴巴地被扔到了一边……

大牢门敲了一下,众人惊问谁啊?回答:

“高翰文!”

海瑞一下子睁开了眼,两个人对望许久许久,配合悲凉的音乐,这就是君子之交,这一眼饱含着对对方的感激,以及深刻感悟到对方的处境艰难,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后两个人拱了拱手,啥也不说了,我们过关了!

其实真实历史中,海瑞是很难有朋友的,他已经被拔高到了道德至高点,不仅自己被自己绑架,连世人也被他绑架了。很多时候做事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其他选择,一旦脱离了这个基础,他也就不能称为海瑞了。

所以,剧中海瑞只讲过自己跟李时珍和王用汲是朋友,其他人都没有这待遇,包括高翰文!

当从高翰文口中得知谭纶已经到了淳安之后,激动万分,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激动,差点晕倒……

这个时候的海瑞,跟刚才正襟危坐在大牢中的海瑞,完全不一样了,不管怎么说他是把所有的资源全用上了,最终他赌赢了。

“还挺得住吗?”

海瑞看着还在生病中的高翰文:

“府台不是也挺住了吗?”

三、

在《大明王朝1566》这本书中,海瑞晕倒的时候,田有禄和王牢头是争着跑过去扶起的,在剧中这个镜头没了。

书中的描述更能体现田有禄和王牢头的心态转变,而剧中的描述则从侧面表明海瑞在他们俩面前仍然是强势的存在。

另一方面也表明,田有禄和王牢头还处于恍惚之中,原来自己刚刚经历了生死之灾啊,正在暗自庆幸中。

庆幸之余,不忘揪出蒋千户和徐千户,终于换我们来收拾你了,出门后田县丞就命令胡部堂的亲兵:

“蒋千户和徐千户就在这个院里藏着,挨着门搜,准能找到!”

一方面他们见到了士兵正在搬柴火,敢情刚才是要烧死我们啊,那股恨劲上了头。另一方面,两个千户手中还有他们俩签的字据,可不能落到高翰文手中啊!

当然,亲兵哪里会听他的命令,回一句:

“一切听高大人的,这不关你的事!”

其实在牢里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那就是织造局的那个管事,自始自终是坐着的,面对府台大人高翰文的到来,也是毫无表情变化的,由此可见织造局的飞扬跋扈。

所以,整个剧中,小人物总是这样,谁势力强,就投靠谁,谁势力弱了,就拼命踩。田有禄和王牢头当初被海瑞策反,无外乎想保全自己的性命罢了,这次躲过一劫,当然要想尽办法弄回字据,毕竟这才关乎自己的安危。

后来海瑞要辞官,这俩人又再次不把海瑞放在眼里,田有禄甚至跑到总督衙门找赵贞吉效忠,这些都是体现。

所以,面对徐千户和蒋千户的失势,田有禄和王牢头,也是能坑就坑,毫不手软。

四、

支走了其他人,高翰文开始跟海瑞说正事,毕竟织造局的船还停在那里,船上织造局的灯笼还打着呢,京中嘉靖帝还在恼着呢:

“谭大人的意思,你是裕王向吏部举荐的人,由你到码头上,去把织造局的灯笼都摘下来,把所有的粮船都扣下。”

这之前是杨金水找到高翰文,让高翰文去摘掉织造局的灯笼,而谭纶却希望海瑞去摘到织造局的灯笼,这是何意?

杨金水当然知道打着织造局的幌子买田意味着什么,也能猜到嘉靖帝会恼羞成怒,所以一刻都不敢怠慢,马上写信给了嘉靖帝,嘉靖帝果然很生气:

“他要坏了朕的名声,就把他自己的脑袋挂到粮船上去!”

杨金水自己是万万不能亲自出马的,现在的他是急于撇清跟郑泌昌和何茂才的关系,能用的人只有高翰文,所以才会半夜找到高翰文,语重心长的跟他讲道理,还压着芸娘的事,告诉他没事,只要他不说,谁都不能左右你。

而谭纶就不一样了,他从出场,一直到后来辅助赵贞吉审案,都是一个立场,那就是裕王的立场。

如果海瑞去摘了织造局的灯笼,也就代表是裕王去摘了织造局的灯笼。严党一伙打着织造局的灯笼招摇过市,败坏嘉靖帝的名声,而裕王却火速消除影响,还嘉靖帝一个清白,一退一进,高下立断!

尤其是还要扣下所有的粮船,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赈灾哦,更是为了表明沈一石等人的不合法,因为不合法,是他们恣意妄为,所以才扣下,也是为了还嘉靖帝一个清白。

而如果让高翰文去,高翰文是谁举荐的?严党啊,这可不是谭纶希望看到的事情。

海瑞倒无所谓,但是扣船不是打打嘴仗就能扣下的,我需要兵啊:

“给我多少兵?”

是啊,要是海瑞一开始就有兵的话,何至于落得这么被动的程度,高翰文一句话稳了他的心:

“要多少,有多少!”

那么接下来,海瑞又是如何力战沈一石的呢?沈一石又该如何脱身呢?我们下回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前情回顾:大明王朝:面对强大的对手,海瑞为什么在大牢扣下了织造局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