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军 【一】 【题目】 让你如此美丽 要求: 1.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河南的中考作文第一题总是这种套路:半命题作文。这也好,给考生一个别出心裁、自定写作切入点的机会。 此类半命题作文,关注当下的这一半命题是第一要务,然后,立足既有的一半,来推测可能的另一半。 “美丽”是第一个要点:凡进入标题的“美丽”,都不再是肤浅的外表的漂亮,而一定是指向于人的内心世界、精神领域内的“美丽”。要写出多种含义来,写出深层含义来,作文永远都要这么写! “你”是第二个关注要点:第一,文章要写成像书信那样的第二人称,不能写成“我”,也不能写成“他”,而是要与文中的“你”直接对话;第二,要把“你”具体化。 这两个审题要点抓住后,所要填写的词语就好办了。说到底,关键是要看“你”具体指什么。 99%的学生可能第一想法是写美丽的英语女老师,所填的词语有了:认真。——“认真让你如此美丽”。这当然是可以的。这比“长发让你如此美丽”要合题得多。 但是,写语文老师是否更好呢?评卷的语文老师也需要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啊。所填的词语有了:博学。——“博学让你如此美丽”。这个切入更好些。 当然,这样填写词语的创新意识都不算强。“你”可以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中的人,比如,“你”可以是海伦·凯勒,可以是李清照,可以是居里夫人,可以是刘胡兰,可以是冰心,可以是刘洋,当然也可以是男性的孔夫子、雷锋。“你”还可以是文学人物,如简·爱,如林黛玉,如孙悟空,如孔乙己,如阿西莫多,如鲁宾逊。“你”还可以是富有人情味的动植物,如忠犬八公,如赤兔马,如和平鸽,如坚贞的青松,如纯洁的莲花,如不朽的胡杨。 这就是发散思维。要在瞬间浮想联翩,从中确定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感悟的、最有情感的来写。 【二】 【题目】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小蝌蚪在池塘里轻飘飘、自由自在地游着,青蛙妈妈说:“孩子,你要想以后别人尊重你,像这样轻飘飘、不稳重不行,要像妈妈这样,游动时要有架势,闲静时要像座钟那样庄重。”小蝌蚪认真地点着头。在妈妈的帮助下,小蝌蚪变得和妈妈一样庄重,可是它却从此失去了那种轻飘飘、自由自在的生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凡童话故事类的材料作文,第一个要想到的是:文中的动物都是人! 此材料中的小蝌蚪,就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就是你自己!此材料中的青蛙妈妈,就是你的妈妈,当然也可以是你的爸爸,或者是你的老师,总之是指导、教育你成长的人! 麻烦的问题是,这则材料给考生提出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难题:青蛙妈妈的庄重好还是不好呢?小蝌蚪轻飘飘、自由自在是好还是不好呢?如果一把年纪的青蛙妈妈也像小蝌蚪一样轻飘飘、自由自在行吗?如果小蝌蚪总是轻飘飘、自由自在行吗?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难道青蛙妈妈就不能在庄重中也拥有一些轻飘飘、自由自在的生活吗?难道小蝌蚪就不能在轻飘飘、自由自中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庄重的时候吗? 不过,命题人显然没有想这么多,没有把问题弄这么复杂。命题人暗示的立意在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小蝌蚪变得和妈妈一样庄重,可是它却从此失去了那种轻飘飘、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才是原材料的立意的重点所在。转折关系落在后,即转折关系的文意重点落在转折后的句意上!这是个极重要的阅读技巧! 命题人的用意只是在说:家庭或是学校教育把孩子活泼丰富的天性给扼杀了!成人过早过多地以自己的标准来压抑了孩子的自由天性! 立意有了:(1)庄重诚可贵,自由价更高;(2)要尊重成长规律;(3)教育,不能拔苗助长;(4)庄重+活泼=快乐。 在行文时,要注意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孩子“自由自在”的活泼个性的保护上,但也不要简单地完全否定“庄重”的意义和价值。 2017.4.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