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形分解梅枝,有粗细、曲直,可分为主枝、辅枝和细枝。主枝干多曲折,辅枝较细,一般在主枝干弯曲处发辅枝。辅枝上再发小枝,要比辅枝更细些。常见的枝形有“女”、“之”、“S”形等。 1 直枝要直如剑,弯枝要弯如弓,枝宜抱体,梢欲浑全、劲健而又有弹性。 2 出枝注重穿插布局,按生长规律用笔,一笔一枝,下笔要干练、有力。 3 出枝的角度多为75°左右,个别有约45°的,穿插多为“女”字结构。 4 新枝多用中锋,挺拔而有弹性;老枝多为中、侧锋并用,行笔多曲折。 完成效果 “女”字穿插 古人有“无女不成梅”之说,用书写的“女”字较为形象地说明了枝干的交叉、组合。第一笔出枝可称为主枝,第二笔称为辅枝,第三笔则要破主、辅枝的相交,使其更加丰富。 布枝的走势呈“女”字形辗转纵横,在老干上生出新枝,以中锋行笔画出细枝。注意交叉和穿插时的枝条不要平行,要适当空出花的位置。 笔墨要求 “弯曲如龙、挺拔似箭、仰似盘弓、垂如钓竿”,这16个字,形象而科学地概括了梅枝曲直上下等形态特征和圆浑坚挺的笔墨要求。初学时,画梅枝容易臃肿瘫软,皆因水分过多,行笔过快所致。 墨色要有浓、淡、干、湿、焦的变化,一般是前面用浓墨,后面用淡墨。 2 运笔时不宜握得太紧,笔在手中辗转反侧,抑扬顿挫,极尽变化。 ![]() 3 画细枝时:以中锋为主起笔要藏锋,落笔要露锋。 墨的特性 蘸墨时,笔头水分不易过多。笔头分笔尖、笔腹、笔根三部分。用墨时,先将整个笔头调蘸淡墨,然后在调色碟子边上括上去一些水分,再蘸少量较深的墨,使笔腹含少量较深的墨,最后以笔锋端蘸少量深墨或焦墨。 ![]() 下笔前,整个笔头已有焦、中、淡或是浓、淡、清三种墨色(以中、清墨为主),然后落笔,画出的梅枝能产生干、湿和浓、淡的变化,比较生动。 出枝技法 梅花枝干姿态各异,有上发、下垂、横倚和回折等。出枝用笔走势和书法笔顺一样,一般以顺手为原则,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可以自左至右,也可以自右而左,应随枝干走势而定。 ![]() ![]() 用笔调浓墨,笔尖蘸淡墨一笔画出上发枝,运笔可先侧锋后中锋,再画出一根辅枝。辅枝多用中锋,墨色较浓,表现挺拔的感觉。 ![]() 完成效果 1 直枝要直如剑,弯枝要弯如弓,枝宜抱体,梢欲浑全、劲健而又有弹性。 ![]() 2 画枝时,以中锋为主,无论上下、左右行笔方向怎样变化,起笔都要藏锋。 ![]() 3 出枝注重穿插布局,按生长规律用笔,一笔一枝,下笔要干练、有力。 ![]() (素材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