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漢學卷五京君明易下 | 惠棟《易漢學》

 易学的探索 2019-04-14

欽定四庫全書

易漢學卷五

長洲惠棟撰

 京君明易下

五行

《京房易積算法》曰:「寅中有生火(孟康曰:「南方火,火生於寅盛於午。」),亥中有生木(東方木,木生於亥,盛於卯)。巳中有生金(西方金,金生于巳,盛於酉)。申中有生水。(北方水,水生於申,盛于子。《詩緯含神霧》曰:「集微揆著,上統元皇,下序四始,羅列五際。」《推度灾》曰:「建四始五極而八節通。」《汎歷樞》曰:「午亥之際為革命。卯酉之際為改正。辰在天門,出入候聽。亥水始也。寅木始也。巳火始也。申金始也。)丑中有死金(孟康曰:丑窮金也)。戌中有死火(戌窮火也)。未中有死木。(未窮木也。《說文》曰:「五行木老於未。」)辰中有死水(辰窮水也),土兼於中。」

《淮南天文》曰:「凡日甲剛乙柔,丙剛丁柔,以至於癸。木生於亥,壯於卯,死於未,三辰皆木也。火生於寅,壯於午,死於戌,三辰皆火也。土生於午,壯於戌,死於寅,三辰皆土也。金生於巳,壯於酉,死於丑,三辰皆金也。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三辰皆水也。故五勝生一,壯五,終九。」

案:《乾鑿度》言:「物有始,有壯,有究。即生一壯五終九之說。」

翼奉上封事曰:「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貪狼,申子主之。(孟康曰:「水性觸地而行,觸物而潤,多所好。故多好則貪而無厭。故為貪狼也。」)東方之情,怒也。怒生陰賊,亥卯主之。(木性受水氣而生,貫地而出,故為怒。以陰氣賊害上,故為陰賊也。)貪狼必待陰賊而後動,陰賊必待貪狼而後用。二陰並行,是以王者忌子卯也。禮經避之,春秋諱焉。(李竒曰:「北方陰也,卯又陰賊,故為二陰。王者忌之,不舉樂。」張晏曰:「子刑卯,卯刑子,相刑之日,故以為忌。」)南方之情,惡也。惡行廉貞,寅午主之。(孟康曰:「火性炎猛,無所容受,故為惡。其氣精專嚴整,故為廉貞。」)西方之情,喜也。喜行寬大,巳酉主之。(金之為物,喜以利刃加于萬物,故為喜。刑刃所加,無不寬大,故寬大也。)二陽並行,是以王者吉午酉也。《詩》曰:「吉日庚午,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辰窮水也,未窮木也。翼氏風角曰:「木落歸本,水流歸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樂也。水窮則無隙不入,木上出,窮則旁行。故為姦邪。棟案:水利在辰。辰當作申。)下方之情,哀也。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下方謂南與西也。陰氣所萌,故為下。戌窮火也,丑窮金也。翼氏風角曰:「金剛火強,各歸其鄉。故火刑于午,金刑于酉。酉午金火之盛也。盛時而受刑至窮無所歸。故曰哀也。火性無所私,金性方剛。故曰公正。)辰未屬陰,戌丑屬陽。萬物各以其類應五行。」《休王論》(御覽)曰:「立春艮王震相巽胎離沒坤死兌囚乾廢坎休,立夏巽王離相坤胎兌沒乾死坎囚艮廢震休,立秋坤王兌相乾胎坎沒艮死震囚巽廢離休,立冬乾王坎相艮胎震沒巽死離囚坤廢兌休。」

王充《論衡》所載略同。又云:「王之衝死,相之衝囚,王相衝位有死囚之氣也。」《京房易占》曰:「夏至離王,景風用事,人君當爵有德,封有功。立秋坤王,涼風用事。」

《淮南墜形》曰:「木旺水老火生金囚土死,火壯木老土生水囚金死,土壯火老金生木囚水死,金壯土老水生火囚木死,水壯金老木生土囚火死。」

占驗

《易緯辨終備》曰:「魯人商瞿使向齊國。瞿年四十,今復使行遠路,畏慮,恐絕無子。夫子正月與瞿母筮,告曰:『後有五丈夫子。』子貢曰:『何以知之?』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為世,立六五丙子水為應,世生外象,生象來。爻生互內象,艮別子,應有五子,一子短命。』顏回云:『何以知之?內象是本子一,艮變為二醜,三陽爻五,於是五一子短命。何以知短命,他以故也。(有缺誤)』」

《繫辭下》曰:「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朱子語類》曰:「凶或害之,如火珠林占法,凶神動,與世不相關,不能為害,惟是克世則為害。」

《漢書西域傳》武帝詔曰:「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迺者匈奴縛馬前後足,不詳(祥)甚哉。易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車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蓍龜,皆以為吉,匈奴必破。今計謀卦兆,皆反謬。」程舜俞集筮法師春曰:「大過,木兆卦也。外克內應,克世之兆,所以敗也。」

按:大過震游魂,故云木兆卦。五動又成震,初六辛丑土,乃震之財,故云外克內。然大過九四丁亥水也,而受制於辛丑之土。九四立世,初六為應,故云應克世。當時諸臣,以漢為內卦,匈奴為外卦。故皆云吉,而實反謬也。

干寶《晉紀》曰:「陸抗之克步闡,皓意張大,乃使尚廣筮并天下,遇同人之頤,對曰:吉。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

案:頤,巽游魂也,六四丙戌主世,初九庚子為應,震為木,故云青蓋。朱子發曰:「庚子,震初爻也。震,少陽數七。鳳皇元年至天紀四年春三月,吳入晉,實七年。」

南史曰:「梁大同中,同泰寺灾。帝召太史令虞履筮之,遇坤之履,曰:『無害。』其繫曰:『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文言》曰:『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帝曰:『斯魔也。酉應見卯,金來克木卯。』」

案:坤上六,癸酉立世,六三乙卯為應,故曰:「酉應見卯。」

丘悅《三國典略》曰:「北齊趙輔和,明易善筮。有人父疾,輔和筮之,遇乾之晉。告之以吉,退而謂人曰:『乾為父,父變魂而昇於天,能無死也。果如其言。」

梁元帝金樓子自敘曰:「初至荊州,遇雨,聊附見首木,孟春之月,陽日久,月旦雖雨,俄爾便晴。吾乃端筴拂蓍,遇動不動。既而言曰:「庚子爻,為世於金,七月連申,甲子辰又三五合,必在此月。翌日庚子,果值甘雨。余又以十七日筮何時雲卷金翹,日輝合璧,紅塵暗陌丹霞映。謂(此字誤)亢陽之勢,未霑膏澤。筮遇坎之比。於是輟蓍而歎曰:坎者,水也。子爻為世(坎土六戊子水),其在今夜三更,平地上有水。坎之為比,其方有甘雨乎。欣然有自得之志(此條有脫訛字)。」

後漢司徒魯恭引易曰:「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言甘雨滿我之缶,誠來有它而吉已。元帝以比,有甘雨本此。

京氏占風雨寒溫

《漢書天文志》曰:「月為風雨,日為寒溫。」

王充《論衡》曰:「易京氏布六十四卦於一歲中,六日七分,一卦用事。卦有陰陽,氣有升降。陽升則溫,陰升則寒。寒溫隨卦而至。」

《易乾鑿度》曰:「太初者,氣之始。」鄭康成注云:「太初之氣,寒溫始生也。」

鄭康成注《易通卦驗》曰:「春三月候卦氣者泰也,大壯也,夬也,皆九三上六(朱子發曰:坎六四九五泰,坎上六震初九大壯,震六二六三夬)。夏三月候卦氣者乾也,姤也,遯也,皆九三上九(震九四六五乾,震上六離初九姤,離六二九三遯)。秋三月候卦氣者否也,觀也,剝也,皆六三上九(離九四六五否,離上九兌初九觀,兌九二六三剝)。冬三月候卦氣者坤也,復也,臨也,皆六三上六(兌九四九五坤,兌上六坎初六復,坎九二六三臨)

魏正光曆曰:「九三應上九,清淨微溫陽風。九三應上六,絳赤(絳一作綘)決溫陰雨。六三應上六,白濁微寒陰雨。六三應上九,麹塵決寒陽風。諸卦上有陽爻者陽風,上有陰爻者陰雨。」

《易緯稽覽圖》曰:「有實無貎,屈道人也。有貎無實,佞人也。」康成注曰:「有寒溫,無貎濁清靜(與淨通),此賢者屈仕於不肖君也。有貎濁清靜,無寒溫,此佞人以便巧任於世也。」

孟長卿說:「易本于氣,而後以人事明之。風雨寒溫,氣也。道人佞人,以人事明之也。」

京房上封事曰:「臣前以六月言遯卦不效(效見也)。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為災。』至其七月,涌水出。臣弟子姚平謂臣曰:『房可謂知道,未可謂信道也。』房言災異,未嘗不中,今涌水已出,道人當逐死,尚復何言。」

案:遯,六月辟卦也。道人有寒溫,無貎濁清靜。道人去,佞人來。有貎濁清靜而無寒溫,是以辟卦不效,當溫反寒,而有涌水之災。

郎顗上便宜七事曰:「去年已來,兌卦用事,類多不效。易傳曰:『有貎無實,佞人也。有實無貎,道人也。』寒溫為貴,清濁為貎。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厲內荏,以虛事上,無佐國之實。故清濁效而寒溫不效也。是以陰寒侵犯消息。占曰:『日乘則有妖風,日蒙則有地裂。』如是三年則致日食,陰侵其陽,漸積所致。立春前後溫氣應節者,詔令寬也。其後復寒者,無寬之寶也。」

《史記》言絳侯東陽侯兩人言曾不能出口,此有實無貎者也。嗇夫喋喋,利口捷給,此有貎無實者也。

京房上封事曰:「乃丙戌小雨,丁亥蒙氣去,然少陰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氣復起。此陛下欲正消息。雜卦之黨并力而爭,消息之氣不勝。強弱安危之機不可不察。己丑夜,有還風,盡辛卯,太陽復侵色。至癸巳,日月相薄,此邪陰同力而太陽為之疑也。」孟康注曰:「諸卦氣以寒溫不效後九十一日為還風。還風,暴風也。風為教令,言正令還也。」

郎顗詣闕拜章曰:「今立春之後,火卦用事,當溫而寒,違反時節。」

《易緯稽覽圖》曰:「侵消息者,或陰專政,或陰侵陽。」康成注云:「溫卦以溫侵,寒卦以寒侵。陽者,君也。陰者,臣也。專君政事,亦陰侵陽也。」

《參同契》曰:「君子居室,順陰陽節,藏器俟時,勿違卦月,謹候日辰,審察消息,纖介不正,悔吝為賊(憂悔吝者存乎介。介,纖介也)二至改度,乖錯委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縱橫,不應漏刻。水旱相伐,風雨不節,蝗蟲湧沸,羣異旁出(皆卦氣悖亂之徵)。」

郎顗七事曰:「今春當旱,夏必有水。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

樊毅修華嶽碑曰:「風雨應卦,瀐潤萬物。」

《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京師少雨。上御雲臺自卦,以周易林占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將(一作時)至。』上以問輔,輔上書曰:『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山出雲為雨,蟻穴居知雨將至,故以蟻為興。」(御覽十卷又七百二十七卷)

《周易集林雜(一作象)占》曰:「占天雨否。外卦得陰為雨,得陽不雨。其爻發變得坎為雨,得離不雨。巽化為坎,先風後雨。坎化為巽,先雨後風。」(御覽初學記)

《易通卦驗》曰:「乾得坎之蹇,則當夏雨雪。」(御覽十二卷)

蒙氣

易蒙《彖》曰:「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荀爽曰:「再三,謂三與四也。乘陽不敬,故曰瀆。瀆不能尊陽,蒙氣不除。故瀆蒙也。」

《易緯稽覽圖》曰:「日食之比,陰得陽,蒙之比也(比音庇)。陰冒陽也。」康成注云:「蒙,氣也。比非一也。邪臣謀覆,冒其君先,霧從夜昏起,或從夜半或平旦。君不覺悟,日中不解,遂成蒙。君復不覺悟,下為霧也。」

郎顗曰:「易內傳曰,久陰不雨,亂氣也,蒙之比也。蒙者,君臣上下相冒亂。」(後漢書木傳)

京房上封事(建昭三年二月朔)曰:「辛酉以來,蒙氣衰去。己卯臣拜太守,迺辛巳蒙氣又乘卦,太陽侵色,此上大夫覆陽而上意疑也。」

房至陝復上封事曰:「乃丙戌小雨,丁亥蒙氣去,然少陰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氣復起。」孟康曰:「分一日為八十分。分起夜半,是為戌子之日,日在已西而蒙也。蒙常以晨夜,今向中而蒙起,是臣黨盛,君不勝也。」

《後漢書》黃瓊上疏順帝曰:「間者以來,卦位錯繆,寒燠相干,蒙氣數興,日闇月蔽,原之天意,殆不虛然。」

《京房易傳》曰:「有蜺、蒙、霧。霧,上下合也。蒙如塵,臣私祿及親,茲謂罔辟(辟卦君也),厥異蒙,其蒙先大溫,已蒙起,日不見。行善不請于上,茲謂作福。蒙一日五起五解,辟不下謀。臣辟異道(臣指雜卦),茲謂不見。蒙下霧,風三變而俱解,立嗣子疑,茲謂動欲(繼嗣不定)。蒙赤,日不明,德不序,茲謂不聰。蒙,日不明,溫而民病。德不試,茲謂主窳臣夭(君惰窳,用人不以次第,為夭)。蒙起而白,君樂逸人,茲謂放。蒙,日青,黑雲夾日,左右前後,過日,公不任職(公卦),茲謂怙祿。蒙三日,又大風五日,蒙不解。利邪以食,茲謂閉上。蒙大起,白雲如山,行蔽日。公懼不言道,茲謂蔽(一作閉,下同),蒙大起,日不見,若雨不雨,至十二日解(雨卦),而有大雲蔽日。祿生於下,茲謂誣君。蒙微而小雨,已乃大雨。下相攘善,茲謂盜明。蒙黃濁,下陳功,求於上,茲謂不知。蒙,微而赤,風鳴條,解復蒙。下專刑,茲謂分威。蒙而日不得明,大臣厭小臣,茲謂蔽。蒙微,日不明,若解不解,大風發,赤雲起而蔽日。眾不惡惡,茲謂蔽。蒙,尊卦用事,(孟康曰:尊卦就卦也。臣瓚曰:京房謂之方伯卦,震兌坎離也。師古曰:孟說是也。)三日而起,日不見。漏言亡喜,茲謂下厝(千各反)。蒙微,日無光,有雨雲,而不降。廢忠惑佞,茲謂亡。蒙,天先清而暴,蒙微而日不明,有逸民,茲謂不明。蒙濁,奪日光。公不任職,茲謂不絀。蒙白,三辰上,則日青,青而寒,寒必雨。忠臣進善,君不試,茲謂遏。蒙,先小雨,雨已蒙,氣微而日不明。惑眾在位,茲謂覆國。蒙微而日不明,一溫一寒,風揚塵。知佞厚之,茲謂庳。蒙甚而溫。君臣故弼(弼相戾也),茲謂悖,厥灾風雨霧,風拔木,亂五穀,已而大霧。庶正蔽惡,茲謂生孽灾。厥異霧。」此皆陰雲之類云。

世卦起月例

胡一桂京易起月例曰:「一世卦,陰主五月,一陰在午也;陽主十一月,一陽在子也。二世卦,陰主六月,二陰在未也;陽主十二月,二陽在丑也。三世卦,陰主七月,三陰在申也;陽主正月,三陽在寅也。四世卦,陰主八月,四陰在酉也;陽主二月,四陽在卯也。五世卦,陰主九月,五陰在戌也。陽主三月,五陽在辰也。八純,上世陰主十月,六陰在亥也;陽主四月,六陽在巳也。遊魂,四世所主與四世卦同。歸魂,三世,與三世同。

卦身考

震六二「震來厲」。干寶曰:「六二木爻震之身也。得位無應而以乘剛為危。」

案:震為木,六二庚寅亦木也。故曰「震之身」。然則乾之九生壬申金,坎巽離之上九戊子水、辛卯木、己巳火,兌之九五丁酉金皆身也。坤艮有二身。(坤初六乙未、六五癸亥,艮初六丙辰、六四丙戌皆土也。)

郭璞洞林以世為身(詳本書)

《洞林》曰:「揚州從事慎曜,伯婦病,其兄問產,武令吾作卦,得蹇,身在戌土,與坎鬼并,卦中當有從東北田家市黑狗畜之,以代人任患。」(御覽)

 案:戌土謂九五戊戌土也。蹇不利東北,內艮為狗,故云東北有黑狗。

以錢代蓍

〈士冠禮〉曰:「筮與席所卦者。」鄭注云:所卦者所以畫地記爻。」易曰:「六畫而成卦。」賈疏曰:「筮法依七八九六之爻而記之,但古用木畫地,今則用錢(古謂三代,今謂漢以後)。以三少為重錢,重錢則九也。三多為交錢,交錢則六也。兩多一少為單錢,單錢則七也。兩少一多為拆錢,拆錢則八也。案:〈少牢〉云:「卦者在左,坐卦以木。」故知古者畫卦以木也。

胡一桂筮法變卦說平庵項氏曰:「以京易考之,世所傳火珠林者,即其法也。以三錢擲之,兩背一面為拆,即兩少一多,少陰爻也。兩面一背為單,即兩多一少,少陽爻也。俱面為交,交者拆之聚,即三多,老陰爻也。俱背為重,重者單之積,即三少,老陽爻也。盖以錢代蓍,一錢當一揲,此後人務徑截,以趨卜肆之便,而本意尚可考。」

唐于鵠《江南曲》:眾中不敢分明語,暗擲金錢卜遠人。

《朱子語類》(六十六卷)曰:「今人以三錢當揲蓍,此是以納甲附六爻。納甲乃漢焦贛、京房之學。」

又云:「南軒家有真蓍云:破宿州時得之。」又曰(南軒語):「卜易卦以錢,以甲子起卦,始于京房。」

火珠林

張行成《元包數總義》曰:「揚子雲太玄其法本于《易緯卦氣圖》。衛先生元包其法合于火珠林。卦氣圖之用,出于孟喜章句,火珠林之用,祖于京房。」

又云:「火珠林以八卦為主,四陰對四陽,所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其於繫辭則說卦之義也。」

《朱子語類》曰:「魯可幾曰:『古之卜筮,恐不如今日。所謂火珠林之類否?』曰:『以某觀之,恐亦自有這法,如左氏所載,則支干納音,配合之意,似亦不廢,如云得屯之比,既不用屯之辭,亦不用比之辭,卻自別推一法,恐亦不廢道理也。』」

又曰:「火珠林猶是漢人遺法。」

又曰(七十七卷):「伊川說未濟男之窮,為三陽失位,以為斯義得之成都隱者。見張敬夫說:伊川之在涪也,方讀易,有篐桶人以此問伊川,伊川不能答。其人云:三陽失位,火珠林上已有。伊川不曾看雜書,所以被他說動了。」

又曰(六十六卷):「易中言帝乙歸妹,箕子明夷,高宗伐鬼方之類,疑皆當時帝乙、高宗、箕子曾占得此爻,故後人因得而記之,而聖人以入爻也。如《漢書》『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啟以光』,亦是啟曾占得此爻也。火珠林亦如此。」

易漢學卷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