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大部分人在急性感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也有些人有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等。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 ![]() ![]() 但如果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此时的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可能造成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 ![]()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原则是不纠结,不争论! 根据2015年慢乙肝防治指南: 治疗的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 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 治疗慢乙肝又不是为了彻底根除HBV病毒,是为了改善预后,只是希望不发生肝硬化和肝癌。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而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打破机体免疫耐受状态则更利于抑制甚至清除病毒。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研发上市了多种慢性乙肝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三大类:预防性疫苗,免疫刺激剂,以及抗乙肝病毒药 。其中,抗乙肝病毒药又包括核苷类和干扰素两大类。 目前世界上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TDF),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 1.干扰素类 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是调节免疫,改善机体对HBV的免疫。 缺点:一、很多人有干扰素应用的禁忌症,用不了干扰素;二、很多人压根耐受不了干扰素,三、干扰素带来的血清学转换率不大。 2.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核苷类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TDF),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 作用机制比较类似,都是针对HBV复制的逆转录环节。 由于条件限制:目前中国临床推荐用药是恩替卡韦。 ![]() ![]() ![]() 目前为止就是: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 ![]() ![]()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是新一代的替诺福韦酯(TDF),于2016年11月10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乙肝,成为近十年来全球批准的唯一一个乙肝新药。 TAF和TDF都是美国吉利德(Gilead)公司研发的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TDF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之一,2014年6月17日获得我国SFDA批准上市。TDF具有抗病毒作用强大而且耐药发生率极低(目前尚未发现TDF相关的耐药)的特点,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TDF抗病毒治疗。然而,在长期接受TDF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中,有少数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不良反应。TAF是吉利德(Gilead)公司推出的一个TDF的换代产品,因其在血液中稳定性更高,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到达肝细胞,故在剂量低于TDF十分之一(25mg/300mg)的情况下,就能取得与TDF相似的疗效。 TAF正在我国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不就将会上市。 ![]() ![]() 由于国内没有上市,目前,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 只有美国的原研药和老挝的仿制药两个版本。 老挝卫生部在2017年1月份批准上市特拉芬( tenofovir alafenamide,TAF),用于治疗伴有代偿性肝病的成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 ![]() 由于目前所有的药物都不能彻底杀死乙肝病毒,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 因为核苷类药并不提高对病毒的免疫,肝内有病毒就可能反弹。过去的《乙肝指南》推荐过的停药疗程,一次次延长、一次次失败,所以当前并没有公认的停药疗程。至少须肝内病毒降低到极限、超敏的表面抗原反映肝内病毒水平,可能要以表面抗原作为标志,产生表面抗体后停药应该比较可靠,用一线核苷类药后这是能够成功的,但当前还只有少数,经验还有待积累。 所以,乙肝治疗必须坚持长期治疗
中国乙肝治疗指南pdf:链接:http://pan.baidu.com/s/1cu9nXG 密码:hn9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