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质疑“电报”可信度,跑死三匹马最后只换来一个字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4-14

后世足额这对李鸿章的评价很多,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卖国贼,也有人认为他是晚晴时期的中兴之臣、中流砥柱,其实无论是诋毁还是吹捧,历史就摆在那。李鸿章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其有意或是无之间,推动恶劣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程,虽然其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但是也不像一些学者说的那样不堪入耳。

李鸿章质疑“电报”可信度,跑死三匹马最后只换来一个字

在晚清那个乱世,能够得到慈禧的重用可见李鸿章的不凡,但是却因为清朝的观念保守,拒绝了很多外来的新事物,渐渐的李鸿章也开始认为这些新事物产生了怀疑,李鸿章为了增强清朝的国力,开展了洋务运动,然而改变固守的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李鸿章质疑“电报”可信度,跑死三匹马最后只换来一个字

晚清时期的中国比较落后,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而此时的西方大多数都采用了“电报”方式传递信息,曾经有西方人想要将这种技术引进到中国,但是因为清政府的反对,在进入上海的时候却被拒绝,西方人并不死心,认为这是一件可以甙类很多好处的东西。

李鸿章质疑“电报”可信度,跑死三匹马最后只换来一个字

不久后外国人接触到了这位晚晴重臣,此时的洋务运动也已经进入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了,也收获到了一些成效,清朝的有识之士也渐渐意识到了近代科技带来的好处。当外国人对李鸿章提出架设电报的时候,主持洋务运动的李鸿章不仅答应了,还做了一个小测试,毕竟架设电报并不是小事,花费的钱财需要不少。

李鸿章质疑“电报”可信度,跑死三匹马最后只换来一个字

1879年,我国内陆首条电报线路在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李鸿章为了验证电报的快捷与真实,李鸿章在大沽写了“密鸿巧辰”差人快马加鞭送到天津,两地相距两百里,即使是八百里加急来回也要几个小时,外国人表示这封密报只需要动动几根手指就可以了。

李鸿章质疑“电报”可信度,跑死三匹马最后只换来一个字

送信的人马不停蹄,马累了就到驿站更换马匹,在去往天津的路上接连换掉了好几匹马,其中有几匹更是活活被累死。如你所知,得到的结果是快马加鞭的把信到达天津之前电报就早已经达到天津了。

李鸿章质疑“电报”可信度,跑死三匹马最后只换来一个字

得到验证结果后,李鸿章对电报的事情得出最终结果,那就是一个字“好”,在他的大力推进下电报开始大面积架设。如果没有李鸿章的极力劝说,反对崇洋媚外的清朝政府可能还不会同意,这样的话估计我国出现可能还要很多年才会出现电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