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子为何大多夭折?此人狱中写下的手稿或许揭开了谜底!

 思明居士 2019-04-14

我是木匠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比起皇位来这位年轻的皇帝貌似更喜欢当个木匠,同样他在位期间一手提拔起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

朱由校是泰昌帝朱常洛的长子,祖父是长达几十年不上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父亲朱常洛继位仅仅一个月就因“红丸案”去世,年仅十六岁的朱由校继承皇位,年号天启。

1627年也就是天启七年朱由校驾崩,在位七年,年仅二十三岁,历史上记载朱由校共有三子三女,但这六个子女皆不幸夭折,虽说古代医学落后,但朱由校的六个子女竟然全部夭折,实在令人惋惜。

朱由校的子女情况:

儿子

长子朱慈燃,怀冲太子,生母张皇后,生下就是死胎。

次子朱慈焴,悼怀太子,母皇贵妃范氏,早夭。

三子朱慈炅,献怀太子,母皇贵妃任氏,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甍。

女儿

长女朱淑娥,永宁公主,母皇贵妃范氏,两岁早夭,天启三年(1623年)十二月十五日薨,葬金山之原,追册。

次女朱淑嫫,怀宁公主,母成妃李氏,一岁早夭,天启四年(1624年)十二月二十日薨,葬金山之原,追册。

三公主,早薨。

以上可以看出除了长子尚未出生就夭折了,其余皆不满三岁即夭折,皇子们生于皇宫,身边有宫女、太监贴身照顾,况且还有当时最好的医生御医诊治,为何还会夭折呢?

或许有位宦官留下的笔记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就是《酌中志》,作者叫刘若愚,是宫中的太监,详细记载了天启年间皇宫内情的一本著作,其中就有提到为何宫中的皇子们会夭折。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刘若愚,此人原叫刘时敏,家里是世袭的延庆卫指挥佥事,其父亲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可见其出身并不差,那么他为何会选择进宫当太监呢?据他自己所说是因为在十六岁的时候做了一场异梦之后自施宫刑,于万历二十九年被选入皇宫,果然是个狠人!

刘若愚在宫中时由于擅长书法且博学多才,被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永贞派到内直房掌管文书,李永贞是魏忠贤的心腹,当天启驾崩崇祯继位之后清算阉党,于是刘若愚很自然的被当做阉党分子关进了大牢内。

刘若愚不甘心于是在狱中写了这本《酌中志》,书中详细记载了魏忠贤及其党羽的罪行,以示自己的清白,当然他也在书中详细记载了自己在宫中数十年的见闻,因此也为后世研究明代宫廷史留下了重要的资料。

据《酌中志》记载朱由校的长子即朱慈燃尚在皇后张嫣肚子里时就被魏忠贤等派人暗害,导致在腹中即胎死。

《酌中志》第八卷记载:天启三年,张娘娘觉孕,客氏、逆贤乃逐去宫人之异己者,故托不更事之宫人、答应,一日张娘娘偶腰痛,受捶过度,竟损元子睿胎。

古代皇子为何大多夭折?此人狱中写下的手稿或许揭开了谜底!

懿安皇后张嫣

三子朱慈炅则是在天启六年发生在王恭厂的大爆炸中夭折。

除这两位有明确的死因之外,另外四名子女的死因又是为何呢?

在第十六卷《内府衙门识堂》中刘若愚详细介绍了皇宫内二十四监司的职责,其中在介绍惜薪司时提到:凡遇冬寒,宫中各铜缸木桶,该内官添水凑安铁刍其中,每日添炭,以防冰冻、备火灾,候春融则止。皆惜薪司事也。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皆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箩炭"也。每根长尺许,圆经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大人尚可,皇子女婴幼何堪?又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良可痛也。

在刘若愚看来或许是木炭火气太大,皇子皇女们年纪太小,经受不住,当然以当时的科学水平刘若愚不可能知道有一氧化碳这种气体。

现在我们知道一氧化碳是种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导致神志不清以致昏迷,最终导致缺氧死亡,每年因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屡见不鲜。

那么刘若愚的这种说法可信吗?皇宫内用来取暖的工具大多是铜炉,这些器物造型精致美观,但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排烟的装置,一来影响美观,二来皇宫内所烧的木炭是名贵的红罗炭,这种炭是无烟的因此也不用装烟筒,但没有烟并不表示没有一氧化碳。

古代皇子为何大多夭折?此人狱中写下的手稿或许揭开了谜底!

铜冲耳乳足炉 明宣德年间

如果这些木炭受潮或者本身没有经过完全燃烧,在点燃时就会释放大量的一氧化碳,皇子皇女们身边虽然一直有宫女太监伺候,但难免会有走开的时候,而且皇宫内殿修建的要远超普通人的住房,不会出现四处漏风的情况,密闭性比较好,时间久了很可能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当然皇子们夭折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一氧化碳中毒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受制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古代的平均寿命都很低,夭折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一点上倒是不分皇家还是普通百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