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药方中规定须加工的药品,必须按法加工:如:捣:即捣成块再入煎:如龟板捣;晒参捣、高丽参捣等;大块不易煎煮者打碎。干姜宜砸裂纹。油桂宜捣末等。 ![]() 砂仁米姜汁炒:砂仁米用生姜榨汁浸15分钟,炒干。 白芥子炒研:把白芥子炒黄并研碎。 炒炭:把药材炒至内外变黑成炭。如姜炭、三仙炭、 ![]() 大黄炭等。 清水洗:如漂海澡:用清水漂洗去盐泥沙。 盐水浸:如盐巴戟肉、盐补骨脂:用盐水浸15分钟 去水炒干,有盐味即可。 酒浸:如酒莬丝子、酒大黄等:用少量白酒浸15分 ![]() 钟,连酒一起入煎。用40度以上白酒,不可 用曲酒。 酒洗:如酒洗白芍、酒洗黄芩等:用白酒洗并去酒入煎。 米丸先吞:如油桂米丸吞:把油桂研粉,入蒸烂小米粘为丸,服药前先吞服。 ![]() 布包:用布包以便于煎煮,如车前子包。 绢包:用厚绢绸包以防漏出:如黄丹绢包。 二、凡方中须自己配入的药,应按量配入一起煮:如生姜、葱白、蜂蜜、大枣、核桃等。 ![]() 生姜均须切片;大枣须撕破擘开;核桃打破连皮入煎,最后拣出核桃仁嚼服;蜂蜜用天然蜂蜜;葱白带须每节长寸许。 三、凡方中有制附片或制川乌,用量30克以上时,均用文火煎煮两个小时,只煎一次。从药沸腾起计时,始终保持沸腾,灵活掌握火候。 ![]() 加水3000ML文火煮取300ML即加水6斤文火煮取6两,加水量及剩余药汁及火候须根据具体情灵活掌握。 不宜一次服用过多的药汁以免影响饮食。![]() 浓缩:重症患者或小儿服药困难时,可把煎出的药汁再加热浓缩至少量(一两或三两等) 四、后5分钟下、后7分、后10分下:如辽细辛、白芷、紫油桂、木香、沉香、砂仁、葱白等,凡注明后下者,煎至最后5分钟或7分钟时放入。 ![]() 五、煎药时要定时搅动,以防焦糊;若出现焦糊则应弃去,不可服用。 六、晒参或高丽参捣另炖:把晒参(或高丽参)捣成小块,加水1斤文火煮取1-2两,兑入药汁中,时间约40分钟。 ![]() 七、研粉冲服:把药材烘干后研成粉用药汁或温水冲服。 如高丽参冲服、二杠冲服、止痉散研冲、沉香冲服、川尖贝研冲服等。 固本散热黄酒(或温水)调服:用热黄酒(或温水)把药粉调成糊状冲服。 八、烊化:把药捣末倒入刚煎出的药汁中搅令溶化,或再置微火上炖化。如东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 九、按药方规定的量、时间、次数服用。多为温服 如:日分三次服:平均分成三次,早、中、晚三次服,日尽一剂; 昼夜连服:急症重症患者,不分昼夜,三(四)小时服药一次。 子午初刻服:上午11点与晚上11点服药,日分二次服。 饭后服:饭后40分至60分钟服为宜。 饭前服:饭前40分钟为宜。 日分多次服:少量多次分服,日尽一剂。 蜜调呷服:如开道散加蜜调少量呷服; 冷服:置冷服用(约5-10度)。 每旬七剂:每十天服七天药休息三天,如果是重症或服药不影响食欲者,可不休息。 服药禁忌 一、起居饮食,要顺应自然,不违养生之旨。 二、忌食生冷如:水果(如西瓜、梨、黄瓜)海鲜等。以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不宜过饱。 三、忌用冷水洗浴,吹低温空调、坐卧寒凉湿地。 四、禁房事。 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情,避免操劳、七情太过。 六、久病之人如远岸之舟,急切难到岸边;服药未必能立竿见影。坚定信心,认定方向万无不到之岸;若频频更医,方向不定,自取颠覆,咎由自取。 七、宜心地淡泊、清静寡欲、体任天真、抛开生死名利、广行功德,忏悔已过,庶可于康复延年有补; 八、切忌迷信,听人妄言祸福或迷信不辨证之偏方。 九、不宜看医学类书,徒增疑心。宜读修心养性类书籍。 十、不宜过度锻炼,适可而止,以不觉累为度。 十一、病减轻或初癒后,不宜大喜、过度兴奋、劳累,以防乐极生悲。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李可老中医弟子张涵谨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