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二十四节气,目前是雨水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或多或少的有雨水光临,而广东地区则是人们不堪忍受的“回南天”,因而会调理的广东人用各种方式除湿,其中包括食疗汤品--绵茵陈溪黄草煲猪横脷。 何谓湿? 当湿侵入人体之后,如在肌表,则会出现湿疹或疔疱等;如上犯于脑,则让人昏沉乏力;如湿入筋骨,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手足沉重等,尤其在午后更明显;如侵犯人体的下部,则为小便混浊,大便粘滞不爽,甚至里急后重,女性甚至会出现白带增多等;如停滞脏腑,则脘腹胀满,恶心厌食,腹胀乏力,脾胃虚弱,发热怕冷交替等。 绵茵陈溪黄草煲猪横脷 【药物】绵茵陈,溪黄草。 【药食同源】赤小豆、陈皮、生姜。 【食物】猪横脷、蜜枣。 【做法】猪横脷洗净,刮去油脂,斩件,焯水备用。绵茵陈冲洗干净,赤小豆、陈皮、生姜(去皮切块)、蜜枣稍冲洗。把锅内加水适量,猪横脷连同绵茵陈、溪黄草、赤小豆、陈皮、生姜、蜜枣一齐放入,大火烧开,改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能】祛湿除困,护肝健脾。 【适宜人群】脾虚湿困,身体偏壮实的人群。 【按语】妇女怀孕、哺乳或月经期间、体弱的老人小孩尽量少喝。 方解 绵茵陈: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可清湿热,退黄疸。 溪黄草:可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但脾胃虚寒者慎服。 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之功。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等。 猪横脷:为猪的胰部,有利肝胆且不肥腻,是春夏入汤的好材料。 陈皮和生姜都是为了增强健脾祛湿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