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乐 · 美 文 · 美 心 接上音箱(耳机),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离开了一个星期,今天回到广州。 4月9-13日期间,我先在陕西汉中洋县, 参加了中国有机大会暨守护大地绿色联盟NGO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 之后又去了山西太谷县, 参观了两个有机农业村。 关于此行,分享两点: 一、美丽的乡村。 这鸟叫朱鹮,国家濒危鸟类。 1981年,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第一次发现仅有7只野生种群, 后经人工繁殖,现在达到了3000多只。 朱鹮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 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和黑色的长嘴, 加上细长的双脚, 朱鹮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 朱鹮神态优雅,体形端庄。 朱鹮的美学价值自古以来 就成为文学、诗歌和自由想象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5年8月9日, 洋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朱鹮生态环境, 规定绝不准使用化肥农药。 国家对农民进行补贴,直到今天。 因为朱鹮, 无意中让这里成为最有机的环境, 无意也塑造了洋县有机食品的核心竞争力, 能够让朱鹮生存繁衍的土地里, 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有机农业企业, 这也是这次中国有机农业大会 在并不知名的洋县召开的重要原因。 洋县发展了生态农业乡村, 很美很宜居,是中国最宜居的区域。 看图(10日上午正好下雨): 走在其中,神清气爽,身心俱净。 在与会的老师讲解下, 对有机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有机的精神 国际有机运动联盟亚洲主席 周泽江先生每年的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 6年前, 中国有机耕地面积的世界排名12名; 2018年排名提升到第三名; 没想到吧?! 但好像与我们的经验不符: 我们接触到有机食品好像并没有增加多少, 产品去哪里了?! 95%以上有机产品以及生产加工的 有机产品都出口欧美,特别是欧洲! 那留下来的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国际间的贸易平衡, 我们需要进口,进口什么, 大家都知道:大多数是转基因食品。 这是与我们无关的贸易问题吗?! 不是!这反应了我们的意识问题, 反应了我们对 有机食品有机农业认知的匮乏。 如果在我们认知中,对有机食品 对我们身心健康重要性有充分了解, 产品自然流向我们自己, 怎么会那么多出口呢?! 关于有机食品与健康的话题, 接下来我谈一个亲身体会, 在谈这个体会前,先介绍另一个有机乡村: 山西太谷县衡荣生态农场, 以及两个有机自然村:东坡村和田家凹村。 先看它们的美丽“倩影”: 下面三张是衡荣生态农场里拍摄的 清晨的乡村,吻合我们梦中故乡的记忆。 诗意的宁静! 下面是有机农场内的场景, 这个有机农场原来是一个兵工厂, 后来又成为学校, 然后学校没人了废弃了, 就被一位很有情怀的有机人贺建增老师接手, 改造成了有机农场, 主要从事有机农业的实验与教学基地。 下面这俩图: 苹果树上挂着的这个像蚕蛹的东东啥呢? 它是螳螂卵, 螳螂在天暖一点后就会破蛹而出, 它将是苹果害虫的天敌。 生态农业的理念是营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让物种的天敌来彼此制衡, 从而达到不用农药就能杀虫的效果! 下面勤劳的小蜜蜂, 以及我还没拍到的蝴蝶、野鸡、喜鹊等, 就是到处可见了! 我在山西时, 就是住在这个农场里, 呆了两天, 跟着大家早上起来做八段锦, 读懂传统文化经典, 吃农场里种植出来的有机食品, 就是小米粥面食及有机青菜,素食。 到第二天的时候, 上厕所次数明显增加, 贺老师告诉我这是代谢排毒, 我个人心情在这里也显得更为舒畅, 头脑更为清明,身体更轻盈, 呼吸的空气时,满满的负离子感觉, 每天早上六点多就醒了, 不需要睡很长时间, 就能精神饱满!! 这与广州城市里那种重浊郁滞之感, 有明显差异! 具同行的有机专家台湾吕绍麟老师介绍: 这是有机食物的摄入, 代谢身体里的重金属和生化有毒残留, 吕老师是一位拥有20年有机生活的研究者, 是熟稔有机农业全产业链的专家, 我有幸聆听他的一段20分钟的演讲, 获益良多,上传这段音频,与微友共享之: 当我听了这段演讲后, 我越来越明确了, 我生活的状态应该如何优化! 可以肯定的是, 我会用有更多时间亲近乡村,亲近有机! 那里有更真实的中国, 是现代化中国的B面。 “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 中国文化多样性在乡村保存!” 这句话来自厦门这位令人敬佩的 资深有机人贺建增老师。 贺建增老师 他做有机农业推广之前(2004年前), 是华为公司的一名高薪IT理工男, 33岁时,做出这个不可思议的决定, 只因他有自己的思想与理想, 并坚定地去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13日上午,贺老师跟我们阐述了 他对生态乡村有机农业系统性的思考与实践,听完由衷佩服! 在中国,有机农业是一个把 富人做成穷人的寂寞行业! 没有殉道者式的精神, 难以做出常人眼中的牺牲。 交谈中,感觉到他对生命本身的琢磨和思考 是深入和通透的! 没有这样的思维和整理 并形成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 真的难以坚持待在那样的乡村一线, 成为比农民还农民的有机农业推动者! 他对有机农业的理解与实践包含三个层面: 1、全域有机农业; 这里生产我们熟知的真正有机产品, 尽量全覆盖,避免无机对有机的污染。 2、生态乡村建设; 让有机成为农民的生活方式, 才能真正让有机环保持续下去。 这里就包括垃圾分类,污水处理, 生活中生化用品的替代等。 3、人文社会回归。 而做到前两者的前提是:人心的回归! 通过教育让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回归乡村。 几千年来, 我们的农耕文明本来就是有机的。 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心的“有机”, 这是中国社会伦理文化 在农业领域的“示现”, 是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敬天爱人”的体现。 为了彻底地推动有机, 在贺老师的努力下, 成立了中国的“耕读大学”,培养专业人才。 这是一个近乎“理想国”的梦想, 贺老师却以一己之力坚持不懈地推动着, 他试图恢复曾经的田园牧歌式的传统乡村, 令人感叹感动! 接下来,我们要去真正的有机村看看: 这是和贺老师合作的东坡村, 村里只有5户人家常住了, 常住村民15人左右,这是村委会, 我见到的最小的村委会了! 老人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这里去年还是毛公路,进出很困难, 今年修了水泥路,能够开车进去了。 盘山公路,贺老师开得很坦然, 我的心一直悬着,心惊惊! 这位村民大叔和他的一群很精神的鸡来迎接我们! 大叔65岁了,精神矍铄, 而这群鸡,是我见过的最精神的鸡了! 个个昂首挺胸精神饱满,看得我很羡慕! 山西高原黄土地, 土质疏松也很肥沃, 昼夜温差大, 地处深山的这个村子, 非常干净, 贺老师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同意在他的指导下有机种植, 而贺老师承诺包销种出来的苹果和梨子! 贺老师说,由于没有政府的推动 村民们是否愿意有机种植, 得靠他上门“推销”自己的理念, 并要有所承诺, 一家一家地做说服的工作, 其中艰辛,可以想见。 地头上我拍了一些土地和苹果树的照片, 却发现卡坏了, 有一部分照片取不出来,真是很遗憾。 这里的贫穷与美丽,都让我震撼。 我有一首歌,可以慰风尘; 脚踩那些充满温度、厚度, 充满了大智慧的土地与自然, 却能安住了我们的灵魂。 那是我们的来处,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 有机食品,有机农业, 不是我们与商家的事情,不是买卖的关系, 是我们与自己灵魂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言说, 但脚踩在那片土地上就被净化了, 就什么都知道了! 这片土地,我来过! 附:贺建增老师简介 贺建增,山西原平人, 1971年生,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 IT通信行业从业十年, 先后就职于外企和深圳华为。 2004年开始回到家乡, 在有机农业和乡村复兴领域探索十四年。 创办了衡荣农业, 是全域有机技术集成创新中心负责人, 耕读大学执行校长。 实现了有机农业不减产, 探索出了有机生态产业链体系, 致力于推动基于有机农业的 乡村振兴模式, 引导农民以村为单位组织起来, 团结互助,形成内生动力, 在村里同步实施全域有机生产、 生态乡村建设、人文社会和回归, 让农民能够不离乡土、安居乐业、 过得有尊严。 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基础,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 让中国的乡村引领人类生态文明进程。 微友临走记得右下角点个
P.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