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月外史:通草画与通草水彩画是两个概念

 昵称63443493 2019-04-14

华夏收藏网讯 作为舶来的艺术,她在世界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她曾在拉思考远古洞穴壁画上沉思和咏叹。她曾聆听过尼罗河的涛声——她就是十九世纪定型于英国的水彩画。而传入晚清的中国后成了通草画。通草画虽植根于民间,却向外国娓娓讲述着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她虽材质廉价,却是民众喜庆日子里的馈赠佳品。她大幅难求,因为水彩干得快且材料易破损,却拥有广阔而丰富的表现内容。她兴起于风云动荡的广州,渗透着民间艺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清末通草水彩画

本文供图:华夏收藏网 广东江门 

图片所示即为晚清广东地区出口北美的通草水彩画。此画线条流畅,内容情调丰富,着色典雅,绘画细致,色彩时风浓郁。人物生动,材质真实,韵味浓浓,真切反映着晚晴民俗风尚的缩影,当时人们对戏曲的热爱,表现了厚重的马戏内容,不但富有生活和审美趣味,还具有较为深刻的典型性。

通草水彩画和通草画是两个概念

根据华夏收藏网字画版资深书画藏家梅月外史老师介绍,其实通草水彩画和通草画,是两个概念。

通草画主要原料通草,又名通脱木,是一种药材,五加科子乔木,茎中的髓颜色洁白,有丝绒的质感。所谓通草画就是在这上面的绘画。通草经漂、染等工艺,用剪、粘等方法制成各种画幅,具有立体感。现又发展为用双层纱粘贴即把花鸟鱼虫等形象粘在前后两层纱上,产生纵深的感觉,更富表现力。可做家居装饰。

通草画是20世纪70年代由谢柏水老艺人创制于芜湖,但因生产工艺复杂,现已失传。

清末通草水彩画

本文供图:华夏收藏网 广东江门 

通草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最初的用途是用来治病,后被民间用于制作人造花,从晋朝起一直到唐、宋、明、清各朝都在做,《红楼梦》里也提到通草做的人造花。19世纪初广东一带有人把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纸张创作水彩画。因为水彩纸在当时是进口的,价格极其昂贵,一般画匠根本买不起。而通草在广东种植面广,加工成纸便宜,也容易着色,经久不褪。

外国人看到这种纸又轻又薄、接近半透明,就猜测可能是大米的浆水做成的,所以国际上早期给它取的名字是Rice paper(米纸)。

通草水彩画的兴起,与当年国际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从18世纪起,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纷纷进入欧美人的生活,在欧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前,来中国沿海城市探访或做生意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将自己在东方的所见所闻,真实客观地带回本国,向亲朋好友传递美丽而神奇的东方风情。

清末通草水彩画

本文供图:华夏收藏网 广东江门 

从清康熙到道光年间,一直是中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而欧洲人拼命要将本国的货物打进尚处于自然经济形态的中国,在南方最大的港口广州为此聚集了不少欧洲商人和传教士。当时获得朝廷允许与外商做生意的只有广州十三行,商行就召集了一批广州画匠,在西方画家的指导下,将西方绘画原理引入本土绘画中,创造出了中西合璧式的通草水彩画。

所以从一开始,通草水彩画描绘的题材相当广泛,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如广州市井交易、市井生活风情、港口风情、十三行里的货品贸易、各行各业、各阶层人物、动植物、司法现状、航行珠江的各类船只等等。它们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社会情况的鲜活文本,也可视作帮助商人扩大生意的“产品说明书”,更是发往伦敦的“明信片”。这些题材写实性很强,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极佳档案,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可以补充中国传统的官修档案和文人笔记的文献记载之不足。(华夏小邓/ 整理 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