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濂传

 p0oouuu 2019-04-15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授予御史。宣德初年,他巡按广东,最为廉洁能干。后来改巡按江西、浙江。因没能把大盗抓获,被免职。盗贼就擒后,他才得复官。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因受推荐他升为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1436),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多得讨论实行。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西陲安然。宁夏旧有五条水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已经淤塞。金濂请疏通它们,可灌溉荒芜之田一千三百余顷。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输运粮食助边,运送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六年,诏令佥都御史卢睿与金濂轮换守边。第二年,卢睿被召回,金濂又出去镇守。不久进升他为右副都御史,再次与卢睿轮换守边。

  八年秋他任为刑部尚书,侍奉讲经筵。十一年,安乡伯张安与他的弟弟争俸禄,皇上下诏逮捕处治他们。法司与户部相互推诿,言官弹劾金濂与户部尚书王佐,右都御史陈镒,侍郎丁铉、马昂,副都御史丁王睿、程富等人。他们都被投进监狱,过了几天才放了出来。

  福建贼邓茂七等人作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阶去征讨,不胜。十三年(1448)十一月,朝廷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他们到达时,御史丁蠧已大破贼人,邓茂七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金濂与众人商议,便用弱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邓伯孙。皇上于是调张阶去讨伐浙江之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攻下的其余贼人。正值英宗被俘,军事紧急,金濂被召回。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景帝不问,加封他为太子宾客,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改任户部尚书,进封为太子太保。

  当时四方用兵,粮饷需要紧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国家用度得以不缺乏。不久,上皇回来了,也先请如先前派遣使者往来,皇上坚决拒绝。金濂一再上疏劝谏,皇上不听。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景泰二年(1451)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传檄有关官员,只减征米麦,其他折收银两和布匹丝帛的照旧征收。三年二月,学士江渊对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金濂心中惭愧,抵赖说没有。给事中李侃等人请询问天下有关官员违反诏令的原因。金濂担心事情败露,便说:“银两布匹和丝帛,诏书上没写明,如果一概减免,国家用度怎够开支?”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阴事。皇上想宽宥他,而李侃和御史王允极力反对,遂把他关进都察院监狱。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说理财非金濂不可,于是又调他回户部。金濂上疏自述,顺便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东宫太子建立后,恢复金濂太子太保之衔。不久他又提出节减军匠和僧道人员过滥的食粮等十项建议上奏。五年,他在任上去世。以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荣襄。

  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但对待属下多暴怒。在刑部时,他执法过严。到他任户部尚书时,正值用兵,国家财物短缺,颇采取厚敛的办法来保证供给。                          

金濂 

金濂(1392-1454),字宗瀚。其先世北京漷县人,洪武初年,曾祖父金诚迁居淮安府新城,落籍山阳县。他的祖父叫金德,父名金铭,均为普通百姓。

人物简介

金濂从小即很聪明,好读书,记忆力强,且有远大抱负。永乐十五年(1417)考中举人,明年连捷进士。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办事认真负责,凛然持风裁③。宣德初,巡按广东,以廉能称著。后改巡按江西、浙江,"贤声载道"。浙江巨盗史庆真活动猖獗,"人莫能制"。开始因为未能捕获,曾受到免职的处分。后来他终于捕获该盗,又复了官。这时他父亲去世了,他按封建礼教回家守制。但是,朝廷看中他的才能,提拔他为陕西按察副使。当时陕西西北部是边境,鞑靼人朵儿只伯经常率兵骚扰,边境不得安宁,战争连年不断,朝廷任命他为巡抚兼督甘绥各郡粮饷。他规划有方,兵食给足。

正统三年(1438),金濂被提拔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他平常对兵法素有研究,与诸将论兵,指授方略,无不取胜。六年,内调;七年复出镇宁夏,不久,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仍镇宁夏。金濂在宁夏,善于筹划,政绩突出。宁夏原有五条渠,但当时已淤塞了三条。濂组织民众加以疏浚,使得一千三百多顷荒芜的农田得到灌溉,长上庄稼。当时朝廷号召富民运送粮食到边防,送粮千石以上的即可得到朝廷玺书奖励。金濂上书请求对千石以下者也进行奖励。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富民纷纷送粮宁夏,因而边储兵饷很充裕。敌人见金濂知兵善政,闻者心慑,不敢南犯,边境以安。金濂闲暇时便到学宫命诸生讲读经史,且命将校环听,并教以习射演武,寒暑不断。这种亦文亦武的教育,颇适应边境地区的战备需要。正统八年(1443)秋,金濂被召还,升为刑部尚书,并侍皇帝经筵。他在刑部办事刚正,悉心庶狱,推谳疑狱,发无不中,奸慝无所贷。他外严而内恕,从不滥刑。十一年三月,安乡伯张安与弟争禄,皇帝命令逮捕治罪,但三法司与户部互相推诿。因此,言官便上书弹劾金濂、户部尚书王佐、右都御史陈镒,侍郎丁铉、马昂、副都御史丁璇、程富等,皇帝一怒之下,便将这些大臣都下了狱。但是,没过几天就又放出来了,因为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正统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朝廷发京营江浙兵****福建邓茂七,命宁阳侯陈懋为征夷将军,总兵官保定伯梁珤④、平江伯陈豫为左右副总兵,都督范雄、董兴为左右参将,以金濂提督军务。军中事无大小,悉听其处置。当大军南下渡淮时,适金母病故,金濂匍伏回家,恸哭祭吊,朝廷不给假,只好随军出征,他走出东仁桥,淮城人分立两旁候他。他望着乡亲们拱手说:"众乡里恕我不能一一登门拜望"。说完便匆匆就道。当他们入闽之前,邓茂七已中流矢身亡,余众拥立他的侄儿邓伯孙为首领,盘踞九龙山。金濂抵闽,以"安辑⑤为心,抚顺为先",对不听劝抚者则征剿之。当时官兵多年未战,纪律涣散,金濂狠抓整顿,凡有违纪,均严绳以法,军纪立刻整肃。他与将军们设计,以一支伪装成素质差不能作战的队伍出战,引诱敌人出来,然后设伏兵杀入敌人营垒,生擒了邓伯孙。以后又进兵沙县,剪贡州,芟挂口,夷陈山,而尤溪、将乐诸邑,以次攻破,逐一平定了残部。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亲自率兵与蒙古人作战,兵败被执。景帝监国,战事特别紧张,便将金濂召还。当时有些人诬陷攻击金濂,但景帝不予理睬,反而加封金濂为太子宾客,拿双份俸禄。尽管金濂恳求辞掉一俸,景帝却不同意,说:你为国家操劳,作了很大贡献,只恐俸不酬劳,岂可辞此俸禄。当年十一月,改任户部尚书,加封为太子太保,特进光禄大夫。此时任户部右侍郎的正好是淮安同乡沈翼⑥,二人齐心协力为国家理财,更得景帝赏识。由于当时战争不断,财政费用及军粮十分紧张,需要一个很能干的人来管理国家的财务。景帝起用金濂为户部尚书确实是知人善任。金濂统筹规划,准确统计综核,开源节流,向皇帝上了"撙节便宜"十六条意见,俱见采用,因此,国用无乏。大凡当家理财者容易招怨,但他毫无顾忌。金濂说,"今边尘澒洞⑦,兵非食不饱,马非牧不壮,为国任大臣之责,苟有可以安民生、拯时艰者,宁受谤不辞。"结果真的为了国事再次受谤下狱。情况是这样的:景帝即位后,诏免天下租税十分之三。诏书上未指明包括哪些税,因为国用紧张,金濂通知天下有司,但减米麦农税,银布丝帛则照征如故。当时浙东有一大姓输绵绢至京,以其半贿赂权贵江渊,自己千没⑧另一半,金濂抓住此事不放,江便嗾台谏官弹劾金濂,金据理力争。景帝察知有诬,不问。都御史王文素与金有隙,极力攻击。景帝不得已,只好将金下狱,但三天后便释放,只削去宫保加衔,改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何文渊说,理财非濂不可,今"北虏未臣,南夷复閧,所急者军储耳。金濂有经济才,其计度财赋以充边储,非为私也。自古理财之臣多招怨谤,如唐之韩滉、宋之赵开是已。"再三请皇帝复用金濂。三月,复任金濂为户部尚书,四月又复加太子太保宫衔。金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平居威重凝肃,而接物愈恭,尤喜汲引士类,人有一善必奖誉之。襟量弘阔,权度精明,博识高才,勤于问学。虽暮年皓首,于经史犹能记忆成诵。著有《诸史会编》一百二十卷。为官近四十年,历仕五朝,精忠伟望,卓然为一代名臣。因操劳过度,晚年患有痰疾。景泰五年(1454)五月二十二日卒于官,享年六十三岁。卒之日,朝野士大夫,及将校、胥吏、兵民商贾,莫不哀恸。皇帝为之辍朝一日,命礼部谕祭,遣官来淮安为其造墓。棺木安葬等费用皆出于上赐。皇帝还追封金濂为"沭阳伯",赐谥"荣襄"。

金濂逝世以后,山东许某为他写了一篇行状,太子太傅兼东阁大学士高谷为他撰写了神道碑,内阁辅臣户部右侍郎萧镃为他撰写了传记,均予以很高的评价。说他"任耳目、司风纪、诛豪强、平寇贼、督军饷、整边务、平刑益赋、重儒下士,"无一不合乎古道。与古贤相比,"清介峻厉,有若韦恩谦(唐代西边名臣);振肃纲维,有若狄兼谟(唐狄仁杰族孙,敢于上书言事);宽平公恕,有若季适之(唐刑部尚书);综理周密,有若杜元凯(晋杜预,任度支尚书七年,国家军需充溢,人称"杜武库",且博学多通)。"据县志记载他的墓地在石塘,即今朱桥镇宝林村。他的神道碑并非安葬时所立,因为撰文者不久即受到贬斥,且内容回避权贵而不详,搁置了三十多年未刻。三十八年后,金濂同僚何文渊的儿子工部尚书何乔新,托淮安知府徐镛,从金濂的孙子那儿找到陈循的文稿,重加校订,并增补其脱略者,寄还金濂家,金家这时才镌刻竖立,此神道碑很高大,前几年曾见卧于宝林村灌溉渠的内侧地上,现已被土掩没。

金濂传记

折叠原文

金濂(1392-1454),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江西、浙江。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宁夏旧有五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濂请浚之,溉芜田一千三百余顷。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六年诏佥都御史卢睿与濂更代。明年,睿召还,濂复出镇。寻加右副都御史,与睿代者再。

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十一年,安乡伯张安与弟争禄,诏逮治。法司与户部相诿,言官劾濂及户部尚书王佐,右都御史陈镒,侍郎丁铉、马昂,副都御史丁璿、程富等,俱下狱。数日,释之。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折叠译文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因受推荐他升为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1436),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多得讨论实行。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西陲安然。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输运粮食助边,运送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

福建贼邓茂七等人作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阶去征讨,不胜。十三年(1448)十一月,朝廷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他们到达时,御史丁蠧已大破贼人,邓茂七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金濂与众人商议,便用弱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邓伯孙。皇上于是调张阶去讨伐浙江之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攻下的其余贼人。正值英宗被俘,军事紧急,金濂被召回。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景帝不问,加封他为太子宾客,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改任户部尚书,进封为太子太保。

当时四方用兵,粮饷需要紧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国家用度得以不缺乏。不久,上皇回来了,也先请如先前派遣使者往来,皇上坚决拒绝。金濂一再上疏劝谏,皇上不听。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景泰二年(1451)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传檄有关官员,只减征米麦,其他折收银两和布匹丝帛的照旧征收。三年二月,学士江渊对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金濂心中惭愧,抵赖说没有。给事中李侃等人请询问天下有关官员违反诏令的原因。金濂担心事情败露,便说:"银两布匹和丝帛,诏书上没写明,如果一概减免,国家用度怎够开支?"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阴事。皇上想宽宥他,而李侃和御史王允极力反对,遂把他关进都察院监狱。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说理财非金濂不可,于是又调他回户部。金濂上疏自述,顺便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东宫太子建立后,恢复金濂太子太保之衔。不久他又提出节减军匠和僧道人员过滥的食粮等十项建议上奏。五年,他在任上去世。以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荣襄。 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但对待属下多暴怒。在刑部时,他执法过严。到他任户部尚书时,正值用兵,国家财物短缺,颇采取厚敛的办法来保证供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