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典籍导读(十二)

 轻风无意 2019-04-15
  

《尔雅》

一、性质与内容
最早讨论这部典籍命名的资料是《释名》,“尔”这个字被训为音近的“昵”,“近也”;“雅”采用了其常用的意义,“正也,义也”。标题解释出来就是“接近那正确的、合适的、精致”(“皆以近正为主也”)之意,现在这种看法被广泛接受了。
《尔雅》经常被称为最早的汉语辞典,但事实上它却是一种关于那些通常认为隐晦深奥的字义解释的同义词汇编或者说是一种类纂,它可能来源于对古代经典中的段落所作的传注。现行本包括十九篇,多数版本中第一篇分为两部分。每一篇的题目都以“释”字打头,紧跟的下一个字则描述本篇中所要处理的材料的性质。题目及各篇的内容如下:
(一)《释诂》:动词、通常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以及一些语法虚词。
(二)《释言》:动词。
(三)《释训》:原始的状态动词或者描述动词,其中许多是重叠的双音节词。
(四)《释亲》:亲属称谓。
(五)《释宫》:建筑用语。
(六)《释器》:范围很广的器具之名,以及与使用这些词条有关的动词。
(七)《释乐》:乐器名及某些音乐术语的条目。
(八)《释天》:天文、历法及气象用语。
(九)《释地》:地理及地质用语。
(十)《释丘》:与土丘有关的用语。
(十一)《释山》:与山有关的用语及著名山脉之名。
(十二)《释水》:与河流、溪水有关的用语以及诸如岛屿和船舶的各种各样的相关条目。
(十三)《释草》:草、草药以及蔬菜之名。
(十四)《释木》:树及灌木之名。
(十五)《释虫》;昆虫、蜘蛛、爬虫等虫类之名。
(十六)《释鱼》: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诸如鱼、两栖动物以及甲壳类动物。
(十七)《释鸟》:野禽之名。
(十八)《释兽》:野生和传说中的动物之名。
(十九)《释畜》:家养动物及家禽之名。
在前三篇及后十六篇之间能够看出一个明显的不同。第一部分论述了“抽象”的词的性质相当不同的主体,第二部分是由按主题编排的专门术语的词义解释组成的。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从诸如《诗经》和《尚书》这些著作的古代传注中摘要、组合材料编纂成的。一些近期研究指出第二部分可能不是真的,因为这些部分包含很多不能与任何已知的早期典籍相联系的许多词义解释(参见卡尔,“五”下引)。无论如何这部著作显然是有意识地努力收集和系统安排了大量词汇材料的结果,并且因此它在早期汉语辞典学的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汉末六朝时期,《尔雅》被尊崇为古代经典语言的权威指南,它被收录于《经典释文》中这一事实就显示到唐代显然它已经被提升到了经典的地位。

二、起源的时代及早期历史
已知最早提到《尔雅》这部书的是《汉书"艺文志》第1718页,其中它被著录为三卷二十篇。此处所列的数字与现行本划分为十九篇的歧异历来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此书被很多东汉文献所引用,显然它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就是通行本的样子了。这一通行本的真伪从未被严肃地质问过。
张揖(227-233年在世)在其《上〈广雅〉表》把《尔雅》归于周公,陆德明(556-627)在其《经典释文》的叙录中沿袭了这一观点。后来的学者否认这种归属,因为《尔雅》中包含有在周朝中期或晚期写成的经典的注释。较晚的及流行的意见或许数高本汉概括得最好,他的结论是,《尔雅》是一部成于众手,可能写于公元前三世纪的著作(《〈周礼〉和〈左传〉文献的早期历史》,《远东古物博物馆刊》3期(1931),第1-59页,特别是第44-54页)。就此书的第一部分的主体所作的内在分析认可了这个结论(参看柯蔚南,“五”下引),其第二部分的内在的年代断定仍然受此启发。

三、文献源流及通行版本
《尔雅》的流行本,尽管数目很多,但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宋元时期的刊刻本,这些早期版本中最为重要的都被阮元用来编纂其伟大的1815年版校订本,与他的《尔雅校勘记》一起由南昌学堂作为《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的一部分出版了。阮氏采用了1538年明吴元恭仿宋刻《尔雅经注》本,它是以宋代原本为底本的,阮元认为这是清代可用的最好的版本,以此作为正文及郭璞(276-324年,参见“四”下引)注的考订本的底本。这部著作可被看作是标准的、同时是最好的《尔雅》版本,但是仍有一些有意义的版本没有包括在其校勘中,例如:
(一)黎庶昌(1837-1897)在日本发现的宋版《尔雅疏》,此书由他刊印在《古逸丛书》中;它被描述成一种刊刻于蜀地的大字本的覆刻本,即平常所知的“影宋蜀大字《尔雅》”本。
(二)陆佃(1042-1102)本,它是由其《尔雅新义》用为底本,此书由《丛书集成》丛书复制,并收在《粤雅堂丛书》,卷一八七-一九〇。
(三)郑樵(1104-1160)本,在其《尔雅疏》中使用,由《学津讨源》重印。郑没有提到其所用本子的来源,但是此书与后来的《尔雅》标准本惊人的相似,它使人确信他是以郭璞的《尔雅疏》本为底本的。张海鹏(1755-1816)——《学津讨原》的编纂者,在郑樵的《尔雅》本的跋(写于1805年)中说,他重印了此书的毛晋本。这指的是毛晋在1630至1642年重刻的《津逮秘本》本,它是以毛晋所获的一个极好的南宋刻本为底本的。毛改了一些字以与郭璞注文一致,这在他的序里提到过,张氏又把这些字复原到了原宋本的样式。
(四)敦煌残卷,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在那时它们被编目为《伯希和中国残卷》(伯希和汉学基金)卷号2661,3719,3735及5522。

四、注释及研究辅导
最早的现存《尔雅》注释是郭璞的《尔雅注》。到唐代它已经被认为是可用的最好的《尔雅》注解,这大概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它是唯一的宋代以前的直到现在还保持完整的对本书的注解。郭璞的正文及经注的版本成为几乎所有宋代及以后研究《尔雅》的底本。《四部丛刊》复制了最早的南宋版之一,这个版本名列瞿镛(1860-1898)在1898年编的《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中。《四部备要》的《〈尔雅〉郭注》本是以葛鼒的万历木刻本(约1523年)为底本的。
主要的疏是邢昺(931-1010)的《尔雅疏》,它是邢昺奉敕于994年撰写的。阮元用了一个宋木刻本作其《尔雅校勘记》的底本。从他对此的描述(在他为那部著作写的序中)看,这一个版本看来与陆心源(1834-1894)《皕宋楼藏书》中登载的刻本是同一个版本。陆认为这个版本源于咸平(993-1004)年间早期,可能也是邢昺《疏》的原初刻本。
从南宋起,郭璞的《注》和邢昺的《疏》经常合在一起刊行。最早的已知《尔雅》注疏本源于元朝,用来形成这些各种注和疏本以及后来的注疏合刊本的那些注本与疏本的起源,并不为人所知。最主要的《尔雅注疏》本是上面提到的由阮元于1815年编定并刊行的。
两个主要的《尔雅》清代注释是:
(一)邵晋涵(1743-1796):《尔雅正义》,《皇清经解》卷五〇四-五一三。
(二)郝懿行(1757-1825):《尔雅义疏》,《皇清经解》卷一二四七-一二七六。

五、二十世纪的研究
1.米歇尔"卡尔:《〈尔雅〉的动物和植物部分的语言学研究》,博士论文,亚里桑那大学1972年。此著作提供了关于本书的植物和动物各篇的详细研究,附有第13和14篇的逐条注解分析。它特别关注的是早期中国植物术语学的性质。
2.周祖谟:《问学集》,中华书局,1966年,《〈尔雅〉之作者及其成书之年代》,第670-675页;《〈尔雅〉郭璞注古本跋》,第676-682页;及《郭璞〈尔雅注〉与〈尔雅音义〉》;第683-686页。
3.柯蔚南:《〈尔雅〉的文本及语言学问题的概述研究》,博士论文,华盛顿大学,1972年,这部著作提供了《尔雅》的性质、起源和文献源流的详细研究,以及前三篇的逐条注解分析。
4.谢云飞:《尔雅义训释例》,阳明山,华冈出版部,1962年。
5.黄侃(1886-1935):(1)《〈尔雅〉略说》,《黄侃论学杂著》,第361-401页,上海:中华书局,1964年;台北:中华书局,1969年重印。(2)《〈尔雅正名〉评》,香港:新亚书院;实际上是王蓥(十六世纪)所著,并附有黄侃的评论。
6.加贺荣治:《〈尔雅〉文字考》,(《诸桥博士古稀祝贺纪念论文集》,东京:诸桥辙次先生古稀祝贺纪念会,1953年,第372-393页。)
7.顾颉刚:《读〈尔雅〉释地以下四篇》,《史学年报》2卷1期(1934年),第247-266页。
8.内藤虎次郎:《〈尔雅〉的新研究》,《支那学》2卷1期(1921年),第1-11、106-110页。
9.闻一多:《〈尔雅〉新义》,在《古典新义》中,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209-231页。

六、译本
既然已知这部书的性质,《尔雅》没有译本也就并不奇怪了。

七、索引
(一)《尔雅引得》;《哈佛——燕京学社汉学索引》丛书,增刊18号;北平:1941年。
(二)《尔雅注疏引书引得》:《哈佛——燕京学社汉学索引》丛书,38号;北平:1941年。
(三)《尔雅、孝经逐字索引》,刘殿爵、陈方正编:《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将出。

——柯蔚南
(王志平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