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七种苦每个人都会遇到,而且每一重都会给人带来十分的悲伤。这个就是为什么当贾敬暴亡之后,贾母就显得那样痛苦。
第一、贾敬毫无征兆离世,引发贾母心中的恐慌,对贾府未来的命运感到忧愁
贾敬的离世毫无征兆,家中的人也始料未及,幸得尤氏妥善处理不然宁府可要陷入一片混乱了。
当贾母知道贾敬去世的消息时,除了难过,还引发了她心中的恐慌。贾母在贾府从儿媳做到老祖宗,她参与了贾府所有的兴衰荣辱,所以她看事情格外的通透畅达,家族内发生的很多大事都会引发她对未来的相关猜测。
贾府在走下坡路的过程中,最繁盛的阶段是在元春省亲那个时期,可是因为花销庞大,贾府又没有增添进钱的事项,于是从这以后贾府便加速地由盛转衰了。
不当家自然不知道贾府的艰难,直到贾敬去世为止,贾府已经亏空很大了。虽说还不至于大厦将倾,但是看着贾府子孙的做派,贾府离败落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贾母对贾敬的死感到悲伤,也为众儿孙不成器的做派感到痛心,也为贾府未来的命运深深担忧,要是她也倒下了,还有谁能够在儿孙们做错的时候可以劝告一下,落难时能够帮扶一下呢?
最大的绝望不是知道会发生什么,而是明知道结局却无力改变,处在这样的境遇里贾母就格外的忧伤!
第二、贾敬是贾母的侄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也引发贾母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贾敬是贾母的侄子,虽不是亲儿子但也是贾母的至亲之人,至少他们一起经历过贾府早期间的风风雨雨。
贾敬的离世让贾母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世事无常,也许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她也就这样去了。她不是惧怕死亡,因为她一生荣华该享受的都享受够了,并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她只是不放心儿孙们的将来。
同时,贾母去参加贾敬的丧礼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贾母作为暮年的长辈心中自然难受!再加上贾珍贾蓉的悲伤影响,贾母心中越发悲痛欲绝。
第三、众人都在相继离世,贾母心中悲痛加剧
在贾母的生活中,身边的人都在相继去世,先是黛玉的母亲,接着是秦可卿,后有老太妃,现在又有贾敬,贾母的悲伤一直在累加,到贾敬的时候就绷不住了。
黛玉母亲贾敏死的时候,还有黛玉可以在贾母身边作为安慰,而且毕竟时过境迁贾母的悲伤会渐渐平复。
秦可卿死亡的时候,不管贾母知不知道她与贾珍之事,她毕竟曾是贾母心中最得意的重孙媳,贾母不会不难过。
老太妃应该是和贾府有一定政治关联的人物,虽然她的去世对贾府以后做事会有阻碍,但她毕竟不是贾府的亲人,对她的死贾母的悲伤程度终究还有限度。
但贾敬是贾母在为老太妃守国丧的期间去世的,那个时候贾母还处在悲伤之中,且家族内部暴露了许多问题,骤然知道了贾敬去世的消息,因是至亲,贾母自然悲伤加剧,痛苦非常。 注:本文为回答网友提问。
作者:陌游常乐,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