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农历己亥年【猪年】三月十一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之论衡卷第五—异虚篇第十八(6) 【原文之六】 说灾异之家以为天有灾异者,所以谴告王者,信也。夫王者有过,异见于国;不改,灾见草木;不改,灾见于五谷;不改,灾至身。《左氏春秋传》曰:“国之将亡,鲜不五稔”。灾见于五谷,五谷安得熟?不熟,将亡之征。灾亦有且亡五谷不熟之应。天不熟,或为灾,或为福。祸福之实未可知,桑谷之言安可审?论说之家著于书记者皆云:“天雨谷者凶。”书传曰:“苍颉作书,天雨谷,鬼夜哭。”此方凶恶之应和者。天何用成谷之道,从天降而和,且犹谓之善,况所成之谷从雨下乎!极论订之,何以为凶?夫阴阳和则谷稼成,不则被灾害。阴阳和者,谷之道也,何以谓之凶?丝成帛,缕成布。赐人丝缕,犹为重厚,况遗人以成帛与织布乎!夫丝缕犹阴阳,帛布犹成谷也。赐人帛不谓之恶,天与之谷何故谓之凶?夫雨谷吉凶未可定,桑谷之言未可知也。 【拙解】 解释灾异现象的人认为天有灾异之兆,并以其警示君王,是因他们相信那些征兆。一国之君王有过错,异象显于其国;不改其错,灾祸会显于草木;不改其错,灾祸会显于五谷;不改其错,灾祸将降至其身。《左氏春秋传》中说:“国将灭亡,很少不会连续五年粮食丰收”。灾祸显于五谷,五谷怎会成熟?五谷不成熟,是国之将亡之征兆。灾祸亦有国将亡而五谷不熟之应验。天不令五谷成熟,或为灾祸,或为福运。是祸还是福尚不可知其实,桑树谷植预言之说怎可察验?著论解说之人在其书中记载皆说:“天降谷物是凶兆。”传书中说:“苍颉造字作书,天降谷物,有鬼夜哭。”这是在说凶恶之兆的应验。天为何用成谷之道,从天降谷物而应和人间之事,而且还称之为吉兆,况且所成之谷物伴雨而降!仔细考究,为何认为是凶兆?阴阳调和则五谷庄稼可成熟,否则将遭灾害。阴阳调和,五谷成熟之道,为何称之为凶兆?织丝成帛,织缕成布。赐与人丝缕,尚为重厚之物,何况赠人以织就的帛与布!丝缕犹如阴阳,帛布犹如成熟谷物。赐人织帛不称之为恶,天降谷物为何称其为凶?所以天降谷物的吉凶不可断定,桑树谷植的预言不可知其正确与否。 【小议】 国君昏聩而至政乱,国焉能不是灾异频现?非“灾见草木”、“灾见于五谷”是国“将亡之征”,实为因政乱而致民生凋敝。民负苛政、天灾之困,五谷怎会丰熟?民之福祸在于国,国之福祸在于朝纲,君善则政顺,政顺则国强,国强则民心畅顺,何忧无福?所谓吉凶之兆,实为善事或恶行所积而生之趋势,与古时“论说之家”所著传书中的“桑谷之言”、“国之将亡,鲜不无稔”等不相干。“说灾异之家”以同一说辞而占数千载无数人事之吉凶,焉可得其实?正如王充所言,“雨谷吉凶未可定,桑谷之言未可知也”!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