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味,上海

 钱传明 2019-04-15

图片:魔都好饿

在上海

一屉小笼,一盘生煎就足以笼络人心

用胃去理解一座城市,从泛滥城市老底子味道的小吃开始

图片:企鹅吃喝指南

如果说,本帮菜的浓油赤酱代表了上海饮食的活色生香,那么小吃的朴实便是高楼之下上海温馨的日常。

从清晨一屉生机澎湃的小笼,到深夜时分温柔得足以窥探人心的生煎,被淀粉上附着的踏实瞬间治愈。

图片:魔都好饿

“一定要趁热吃……”

图片:魔都好饿

老派的本帮小笼,怀旧的人还顾念着它几十年前叫法:小笼馒头。

仅仅是上海小笼,还分为两种:一种是面皮不发酵,“笼”中带有汤汁的“汤小笼”。另一种是以发酵面粉为皮的“干小笼”。

图片:上海去哪吃

小笼的馅料种类纷繁:蟹粉小笼,蟹黄小笼,虾肉小笼,素小笼,甜小笼……最具代表性的本帮小笼,不寻酱油增色提味,是小个头的“白汤”小笼。

图片:上海去哪吃

图片:魔都好饿

小笼虽小,白面上的褶子却做得精细。

层层的褶皱相互盘旋着,闭合的褶子将馅料和汤汁牢牢锁在面皮里。褶子的数量越多,制作越不容易,越考验小笼师傅的手艺。

图片:上海去哪吃

熟稔的技法,手指灵活翻飞着,几秒钟就诞生一只收口紧实,褶花赏目的小笼。

在城隍庙的南翔馒头——上海小笼百年老店,一个小笼的褶子要达25到32个才算合格。有的店铺甚至以自家小笼的褶子数来分高下。

图片:魔都好饿

图片:上海去哪吃

图片:魔都好饿

吃小笼,要趁热,但同时又急不得。

“上海老派”需要吃得笃定。将小笼轻轻一提,在切了姜丝的醋里一过,小心地咬开一个小口,将汤汁细细饮尽,再将包裹鲜美汤汁的面皮吃掉。上海街巷的精致,从吃一枚讲究的小笼开始。

图片:魔都好饿

图片:企鹅吃喝指南

生煎,街巷里的生生不息。领略了小笼热气腾腾的“开窗吸汤”,生煎土生土长在街头的金黄香脆也不容错过。

在上海吃生煎,主要就是吃鲜肉生煎

任凭小笼花样百出,用各色的馅料捕获食客的欢心,生煎包始终用鲜肉做主场,其他的花样也曾出现过,终究不过是搏得热闹一场,喧闹散场,还是回归“正题”。

图片:企鹅吃喝指南

图片:魔都好饿

老派上海生煎,在面粉里揉进“老面”发酵,下锅火候的把控需得老辣,将底部煎到金黄,再撒一把芝麻,叠上一层香葱,包裹不住的香气顿时四处流溢。

图片:企鹅吃喝指南

图片:魔都好饿

图片:今日魔都

见着生煎在锅里的姿态,抑或吃的时候稍稍留意,不难发现这生煎亦有“上下乾坤”。

图片:魔都好饿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上海的生煎分为两个流派:一派褶子朝上,欣欣向荣,将平坦的底部煎至金黄响脆。另一派褶子朝下,雪白的皮面圆鼓饱满,模样甚是喜人。望着滋滋作响的生煎,人心在此刻,是多么容易被笼络。

图片:魔都好饿

图片:魔都好饿

探究了上海街头巷尾的老底子味道,在繁华的腹地转个弯,隐入梧桐深处传承了海派文化的顶级艺术精品酒店——隐居繁华·武康路公馆,遇见历史风云里迷人的老上海。

她是英式田园的慵懒闲适,也是旧时光里老上海掷地有声的繁华深邃。

海派的精髓与现代的时尚跨越时空相遇,构筑出一个艺术名品发布的首选之所,亦徜环了一个文化精英的心灵栖息之处。

谁,是下一个老上海故事的续写者?未来不可知,但蘸了墨汁的鹅毛笔或许就在你的手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