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玻璃心。其实很多人,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而部分家长,也发现孩子开始变得玻璃心,面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有些家长也真的是束手无策。 究竟什么是玻璃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一颗像玻璃一样的心脏,一碰就碎。很多成年人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你不要刺激我,我有一颗玻璃心,禁不起你们这样折腾。” 所以,有一颗玻璃心的人,内心极其敏感,经不起一点批评和伤害。在父母的眼里,觉得孩子很多思维情感都没有发展开,不会存在什么“玻璃心”,就是所谓的“皮厚”,不怕打不怕骂,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玻璃心”的芳芳芳芳今年12岁,平时活泼开朗的她,最近变得不爱说话了,爸妈对此很诧异,觉得孩子最近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情了,给人的感觉总是闷闷不乐的。 于是爸爸就过去找芳芳聊天,有意无意地跟芳芳套话,想知道芳芳最近怎么了。芳芳后来不耐烦了,就说了一句:“你觉得人家小孩好你就去找别人家小孩啊,跟我聊天干什么?” 爸爸很惊讶,后来问了妈妈才想起来,那天丽丽来家里做客,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妈妈就过去看了看,随意夸奖了一下丽丽,觉得丽丽画得还不错,芳芳画得有点慢,让芳芳多练习,没想到芳芳竟然因此生气了,一连几天都不怎么跟爸妈讲话。 对此爸爸妈妈内心也觉得很无语,这么小的孩子,情感怎么会这么丰富,就这么一点点的批评都不能接受,这以后孩子还说不得了吗? “玻璃心”的组成配方曾经有个中学的班主任讲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学生,有的最多的就是心理问题,班级里没有几个能说的孩子,抗压能力太低。说几句就开始哭哭啼啼,眼含泪花,或者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完全是管不得,说不得,打不得。” 那么究竟什么造就了孩子的玻璃心呢?1.安全感 从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更缺乏这种安全感,这些孩子的情感状态更加的丰富。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更加苛求父母的爱,但总是求而不得。表面上往往都是活泼开朗,实则内心想法颇多,不自信,更加在意别人的目光。 2.自我认知 太过自信和太过自卑的孩子,都容易变得玻璃心。太过自信的孩子,觉得自己应该是事事都比其他同学好,不应该有任何的缺点,一旦有人超过了自己就没有办法接受,抗压能力其实很差。 太过自卑的孩子其实也是一样,这类孩子看谁都比自己好,别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慢慢地会觉得,反正自己是最差劲的。因此,总是害怕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害怕被别人过多的关注。 3.特定事件 身边的一些突发事件也是造就孩子玻璃心的重要原因。露露曾经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新的学期开始后,就发生了变化。露露除了上课,基本上都在睡觉,也不和同学们玩耍了。 同学们都很惊讶,跑过去找露露,露露就说困,其他也不多说。后来大家才知道,露露的父母离婚了,据说吵得不可开交,最后露露和妈妈一起生活。后来有一次,不知情的人和露露说话,问到了关于爸爸的问题,露露一下脸拉长了,然后就走了。 突发事件对孩子的打击较大,不处理好,孩子更容易变得柔弱,经不起刺激。也害怕被人触碰,心理最柔软的部分。 4.身边人对自己的态度 有的孩子,是父母惯出来得玻璃心,从小被父母当成掌上明珠,无论做什么,父母都是一通称赞。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是含着蜜长大的,经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更接受不了旁人一点的批评。 但是人无完人,想做一个人人都觉得好的孩子,是何其的难。一旦听到别人否定自己,心里就开始不舒服,不能接受。觉得自己很优秀,为什么会这样,也会一直的去反思别人说的话,造就了所谓的玻璃心。 三句话打碎“玻璃心”无论是青春期的玻璃心,和成年之后的玻璃心,作为家长都应该及时地进行干预,不能让孩子越成长越脆弱,毕竟进入社会之后,不是谁都会去体谅容忍你家孩子的玻璃心的。 1.教会孩子: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总是把自己想得过于重要,觉得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导致自己每天小心翼翼的,害怕做错,也害怕被批评,家长告诉孩子这样的一番话。 你在这个家庭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是父母的唯一,出了这个家庭,你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你只是班级中的一员,老师其中的一名学生,同学眼中中一个玩伴罢了。其实孩子你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某些事情上也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尽自己的努力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去考虑太多。 2.教会孩子:别太拿别人当回事 有些孩子特别在意别人说的话,例如有人说了一句:“你今天的裙子真的不适合你。”孩子回去就会把裙子换掉了,心里更会难受好几天。 其实众口难调,想要满足所有人的想法,何其的难,家长需要教会孩子不要太把别人当回事,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表达的方式也会不一样,审美不一样,最终结果也会不一样。一个人只要自我认知正确就可以了,不必需要所有人的赞同。 3. 教会孩子:别太拿自己不当回事 有的孩子从小就有些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不敢表现,只能去迎合别人的意见,变得越来越失去自我。这类孩子的玻璃心就体现在,太拿自己不当回事了,也会表现出“讨好型人格”。她们善于伪装,自己真实的样子,甚至连自己都会嫌弃。 这时候父母就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用在生活中去迎合别人,把自己伪装起来,真实一点不仅会让着自己舒服,也更会得到其他人的喜爱。 把“玻璃心”撞碎,再塑造以强大玻璃心实际上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作为家长可以有效的去避免孩子玻璃心的形成,让孩子变得强大。 1.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问题,父母应该积极用心地去面对。除了上班以外,经常性地陪孩子出去郊游,散心,看看外面的世界,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也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释放孩子的压力,发挥孩子的潜能。 因此,父母应该做到,在陪伴中给其安全感。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不仅能够防止自己玻璃心,还有很多好处。 2.教会孩子自信和自省 一个孩子太过自信,太过自卑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大问题。在教会孩子自信的同时,家长也要教会孩子自省。自信不是自以为是,而是相信自己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判断力,不会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而动摇。自省却是在自信的同时,要学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 这样的孩子不会被其他人左右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在挫折后就一蹶不振。 3.重视孩子的情感表达,引导情感表达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了,有时候到嘴边的话又给收了回去,这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比如可以和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感,告诉孩子“妈妈爱你”,让孩子说出“我也爱你,妈妈”,让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不是放在心里不敢表达。 一个重视表达,且善于表达的人,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埋藏在心理,最终越想越偏,把心变得那么易碎。 4.自己先要够强大,以身作则 一个强大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必定也是强大的,父母的行为于孩子而言,是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以身作则,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遇到挫折持续前进的父母,将来给孩子带来的也一定是坚强。所以想要孩子变的不再脆弱,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 “玻璃心”的性别偏好 很多有玻璃心的成年人,在性别上也是有区别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情感表达上。针对不同性别,家长在孩子的情感表达上,引导也该有所不同。 1.男孩更喜欢伪装,或者是直接表达结果 家长应该教会男孩放开心,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作为男子汉,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内心,要勇于接受内心,并学会放松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不要直接表达结果。 比如说,有些男孩在交了女朋友之后,发现还有其他人也喜欢自己的女朋友,为了装大度,就会假装自信不去理睬,而内心却十分焦虑,久了就会变成易碎的玻璃心。 还有的男孩,遇到这种情况,不去先表达自己的感情,反而直接告诉女朋友:“不可以。”而女孩会觉得男孩强势,实际上,这都是不会表达的“锅”。 2.女孩更喜欢试探,且接受不了反驳 家长应该教会女孩尊重他人的底线,尊重人与人需求的差异性,世界上本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更没有同样的思想,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想法,也是尊重自己。 比如有的女孩,不懂男孩是否喜欢自己,就会一再地试探,久了之后 ,反而把喜欢自己的人给逼烦了。所以说,情感表达上,女孩也应该直抒胸臆,而不是试图用试探了解,要知道,男孩在表达上,要更加迟钝。 玻璃心的孩子,内心一般都比较脆弱,家长可以适当地呵护,但不能过度地保护。对孩子多一点的包容,少一点的责骂。多一点的陪伴,少一点的虚假。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自信,成为更好自己。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