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第七章 圣人无私 故能成其私

 芳草屋845 2019-04-16

【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地的的存在既长且久,天地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存在,所以才能长存。圣人总是把自身的利益置于他人之后,所得反而领先他人;圣人总是将自己置之度外,自身反而得到保全。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的无私吗?反而成就了他的伟业。

《老子》第七章 圣人无私 故能成其私

【解读参悟】

一、退后才能跳得更远。老子崇尚自然,自然之意,一指规律使然,二指触目所及的大自然。自然万物中蕴含的真理,足资借鉴。天地滋养万物而不自生,故能长且久。圣人作为为人的标杆,他们的行为效仿自然,将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前面,行事奋不顾身,反而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与人争利,往往会引起他人的戒备与反弹,结果未必有利;先舍后得、欲扬先抑,往往效果更佳。舍小逐大不失为一种权谋之术。

《老子》妙如游龙,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都可以获得不同的体悟。求财者学之得财,求寿者学之得寿。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老子》是一本兵书,其中蕴含无数权谋之术,《孙子兵法》的不少理念取自《老子》。比如《老子》六十八章提到'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与《孙子兵法》提倡的'兵者、诡道也'、'主不可怒而兴师'、'制人而不制于人'不谋而合。《老子》在本章提到的'后身身存'的确是权谋之术。但老子之伟大,并不局限在此。老子概念中的天地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是真正宽广无私的天地;老子概念中的圣人是'为天下皆孩之'的圣人,是感念天下苍生的圣人,他们的'私'指得是他们的理想,而非一己之私。

《老子》第七章 圣人无私 故能成其私

二、凡事总要争一争,才能有所得。人性甚恶!你若谦退,换来的可能对方的得寸进尺;你若不计较,换来的可能是对方的变本加厉。今天有一个苹果,你想吃,别人也想吃,你若谦让,今天的苹果你就吃不到了。明天有一个桃子,你想吃,别人也想吃,你再谦退,桃子又没得吃了;你若争桃,对方只会记恨你争桃,绝不会想到你昨日谦让的苹果。一再谦让,难免陷入'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境地。摈弃懦弱,凡事总要去争一争,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人生。

《老子》第七章 圣人无私 故能成其私

三、不争与争,遵循道的准则。一会儿提倡谦退,以成其'私',一会儿又说'凡事总要争一争',两者似乎矛盾,其实不然。二者仅是取利方式的区别,最终都要遵循道的准则。先'舍'若能'得',不妨先舍;舍而不得,总要争一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老子》第七章 圣人无私 故能成其私

【用之处世】

为了追逐梦想,许多人通过跳槽进入新的单位。新环境中,无数眼睛将盯着这个新人。这些人利用与老板的先熟优势,解读并向老板报告这个新人的一言一行。因为同样的言行可以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避免与旧人发生冲突是保全之策。那么如何融入这个集体中去呢?不妨学学老子在本章中提到的方法,置私利与人后,做事争先恐后。工作上体现出专业能力,态度上保持谦和退让的状态。

《老子》第七章 圣人无私 故能成其私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