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备考:聚焦关键,合理审题

 老刘tdrhg 2019-04-16
高考作文备考:聚焦关键,合理审题
聚焦关键,合理审题

万森 陈娜

导读:考生要提高审题能力,包括全面理解作文材料,把握作文材料内涵,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确定文章观点立意与写作角度…

“一篇文章定乾坤”,这句话概括了作文在语文考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历年高考作文来看,语言流畅、卷面整洁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切题正确而有新意,往往才是文章获得高分的最重要因素。考生首先要考虑的是写什么,其次才是思考怎么写。面对新材料作文,考生绝不可只见一斑、不见全豹,要整体把握,理清逻辑链条;明确任务指令,审清写作要求;透过材料表象,感悟理性内涵;抓住材料关键,解释关键词义。这样,作文才能避免偏题或者跑题。

一、整体把握,理清逻辑链条

面对作文题目,考生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要仔细审读材料内容、任务要求,理清材料的逻辑链条,进而快速读懂材料的中心。梳理完材料后,就可以审清情境,明确写作范围,在命题者画的圈内“跳舞”。

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类型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妨回顾一下材料:

2000年 农历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里的年份提示考生材料的逻辑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从际遇、机缘、使命、挑战的角度回顾了2018年以前的重大事件,明确了未来17年的发展目标,将考生引进一个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情境,材料命题范围谈的就是“小我”与时代“大我”之间的关系。

另外,高考作文材料的逻辑链条还可能会按照并列、递进、矛盾对立等逻辑关系展开,有时会有关联词的提示,比如2018年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材料中的“不仅”“也”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写作时应侧重“也”后面的内容(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但也不能否认“不仅”后面的内容(关注自身的需要),两者都应兼顾。

再如2017年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材料中的第二句话列出了两种矛盾对立的观点,最佳的写作角度是考生只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确定自己的立意;如果两者都支持,很容易写成“墙头草”式作文,从逻辑上来看立意不成立,作文的等级自然会很低。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中,这一类的材料比较常见,同学们应谨慎把握。

二、明确任务指令,审清写作要求

高考材料呈现过后,会有一个简单的归结,在归结句里,考生要抓住关键词并在写作中反复呈现,在核心概念的阐释中加以运用。另外,考生要密切关注“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之类的语句,文章切忌“高大全”“假大空”,一定要做到文中有“我”,写出个人的联想和思考。同时,考生还要仔细地审读写作要求。仍旧以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的关键词有“际遇、机缘、使命、挑战、成长、追梦、圆梦”,作文扣住它们去写就会切合题意,这既是对考生的提醒,也是内在要求、写作范围的限定。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充分的对话意识,而且要有明确的读者对象。

三、透过材料表象,感悟理性内涵

考生在阅读叙事性材料时,要重视结果,学会由果溯因;要透过材料的核心事件,深入挖掘思考点,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进行深入分析。例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

“二战”期间,为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叙事性材料作文题,没有明显的指令性任务。材料寓意为:人们往往因为过分关注目前的人或事物,以及幸存的经历,从而忽略了不在视界之内、无法幸存的人或物,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犯下错误。

这对同学们加工信息、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较高,体现了高考作文“读写结合”的考查要求。某些部位“弹痕多”,飞机还能返航,说明这些部位并非飞机的关键部位,不需要特别加强防护;某些部位“弹痕少”,飞机成功返航,背后隐藏的信息是如果这些部位“弹痕多”,飞机将无法返航,所以“弹痕少”的部位才是飞机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这是在考查同学们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四、找出材料中心,解释关键词意

无论是单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它们都會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一个或多个核心词汇、关键句子就能体现材料的中心,考生围绕材料中心进行审题立意即为切题。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一般是材料中具有总括意义的话,一般处在材料的开头或结尾处;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反复出现的词是关键词,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以2018年浙江卷高考作文为例: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对“浙江精神”的概括是材料的中心,“浙江”一词反复出现,是关键词,由它构成的短语——“浙江思想”“浙江精神”“浙江文化”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等词语提示了写作的内容。

作文题的材料和导语,既提供了写作的话题,确定了叙述的“边界”,又对考生的写作思维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考生在写作时扣住中心句和关键词,就可避免偏题、跑题的风险。

如考生具体阐释上述作文题时,可以从“浙江思想” “浙江精神”“浙江文化”出发,挖掘滋养当代“浙江精神”的文化因子,剖析“浙江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精神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自己是怎样融入“浙江精神”的,体现“浙江精神”,丰富“浙江精神”。

每则作文材料都会有其中心话题,往往体现为不同关键词或关键句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合理迁移,从现实与历史、局部与整体、“小我”与“大我”的视角深入探索,让自己的文章写得有深度、有时代感。以这道题为例可得——

1.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当代的“浙江精神”深深植根于历史的土壤,譬如永康学派陈亮的“经世致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都是滋养当代“浙江精神”的文化因子,考生可以将笔触伸向深厚的历史土壤,增加文章的厚度。

2.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浙江精神”虽然有独立自主的内涵,地域特征也十分鲜明,但它仍是当代中国精神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3.“小我”與“大我”的关系。考生应由自身出发,去发现、感受、思考、讲述“浙江精神”,“以我观物”,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千万不要泛泛而谈。

结语:备考时,考生要提高审题能力,包括全面理解作文材料,把握作文材料内涵,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并确定文章观点立意与写作角度。审题是否准确是评判作文高下的第一关,如果审题错误,角度失当,即使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新颖,语言再优美流畅,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逻辑思路:议论文的王牌

撒兰应
 
笔者认为,写好一篇议论文,需要有严谨的论证,这离不开逻辑思路。

议论文的逻辑思路就如同文章的骨骼,脉络必须清晰且贯穿全文,这样才能保证不跑题。那么,如何将逻辑思路贯穿全文呢?

(一)从中心论点出发

在确定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后,我们就知道文章要讲些什么了,这就是文章的逻辑思路。所以,只要写作时围绕中心论点来展开,思路就不会混乱。我们可以先确定论点的关键词,然后在文章中多运用这个关键词即可。比如,文章主题是“宽容”,中心论点是“宽容利人利己”,那么“利”字就是一个关键词,所以我们就要在标题、内文中多次提起“利”,以及展现宽容带来的美好。

(二)列提纲,理思路

列提纲可以梳理思路,保证逻辑的严密、结构的严谨,做到胸有成竹。编写提纲时,要将中心论点、分论点、总结都罗列出来,并标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是并列的、递进的,还是正反对照的;然后简单地对观点进行论述,即如何能够从分论点得到结论,看看逻辑是否通顺。再以“宽容”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列提纲——

中心论点:“宽容利人利己”

分论点:“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种美德和良好的品质;“为什么要宽容”——宽容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做”——学会宽容别人,相互受益。

这份提纲体现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思路,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线。

(三)分段完成,巧妙过渡

在具体行文的时候,可以用最基本的方法,即先阐述观点,然后叙述材料,最后议论分析。论证的时候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列提纲一樣,捋顺“运用论据得到结论”这一过程的逻辑,这样就能安排好各个段落的内容,顺利写好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关联词句理顺逻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即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过渡,使观点和事例连接顺畅,如“为什么要宽容”后加上一句“冤家宜解不宜结,宽容待人其实也是给自己增多一条路”,再具体写宽容待人与己方便的例子,就能从观点平滑过渡到事例上了。

(四)学习经典,掌握方法

想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路,让自己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我认为可以从经典的议论文中学习写作方法。我的首选是《古文观止》选录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的议论性非常强,比如《曹刿论战》《周忌讽齐王纳谏》等。在阅读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掌握文章的结构,这样就能够了解文章的逻辑思路了,同时还能积累很多论证材料,可谓是益处多多。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找一些作家的文章进行学习,看看他们是如何提出分论点的,每一点是如何论证的,总体结构是怎么样的,等等。比如季羡林先生的《谈礼貌》,其分论点包括与己方便、人际沟通、修养,论据也与论点相关,在论证的时候会突出论据中与论点相关的内容,最后将分论点串联起来,虽然简单,但是逻辑思路是很严谨的。

综上所述,如果打好逻辑思路这张牌,那么写出一篇高分的议论文也就不在话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