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灵姗 一周进步签约作者 这是一篇懒人使用思维导图指南,三分钟上手方法和深入学习技巧都有,我总结了大概十几本思维导图的书籍和自己学习过程的经验。 可以说,思维导图给我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从最开始觉得神秘,到现在顺其自然的使用,中间也摸索了很多。 内容略长,从我准备写到完成打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想学的朋友一定要看完呀。 1.开篇:我的思维导图使用场景 思维导图远没有想象中的复杂,开始的时候,我总是纠结于形式和方法,想逼着自己画出很好看的图,后来熟练之后,反而越画越简洁。 工具就是拿来使用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①复习考试,来张知识要点图 制作的书籍复习架构 打印出来的复习图 ②准备计划,来张图发散一下 2019计划书单 ③整理思路,来张图捋一捋 语音写作反思 ④写文章,来张图列一下框架 之前读书笔记文章的架构 ⑤看文章学课程,画图总结 (图太长了只放了一部分) 2.入门:只用四步,小白也能三分钟上手思维导图 大家可能看过很多篇思维导图的文章,但是,如果问到有没有自己主动使用过它,大部分答案都是——没有。 经常是看完一篇文章之后,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却迟迟没有动手去画。 原因归根结底是是一个字。 上学时老师总教育我们,只看课本不做习题,很难取得好成绩,对于思维导图来说,只看理论知识,不动手也是不行的。 #01 为什么选择思维导图 (1)什么才算思维导图 我们平常所说的思维导图有以下三个特点,如开头提到的几个例子一样。
也就是说,思维导图是聚焦某个中心话题,逐步向外发散思路的工具。而其他一些概念图、路线图等图形,不能称为思维导图,比如这样的图。 相对于一般的信息整理方式,思维导图具有这样的优势: 1.图形化 思维导图的英文名称叫做Mindmap,也就是“大脑的地图”,它的功能是将大脑的思维可视化,让处理图像的脑区参与到工作中来,有效提高思考力和学习力。 2.直观性 思维导图能够将大量的信息通过关键字和层次,浓缩为一张图,使用者通过看一张图,就能对逻辑结构和所有内容一目了然。 (2)思维导图的使用场景 思维导图的这些优势,决定了它适合很多使用场景。 ①用于「记忆内容」 对于大脑来说,简洁的信息更利于记忆,思维导图通过大量文字内容的提炼,阅读一张图,就能把握住记忆的要点。 结合丰富的颜色和图画,把原来只有文字的内容部分和图像记忆关联起来,当你回忆这张思维导图的时候,就能顺着图像信息联想到关键内容。 同时,心理学认为,人类在阅读不完整的内容时,天生想要去把它给完整化,大脑会不自觉的补充信息进去。 由于思维导图是由关键字的形式呈现的,我们会有一种想要去把各个知识点给补充完整的冲动,正是这样的冲动,促进我们建立大脑中的记忆链接。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每个人都被要求背诵的,朱自清的《春》。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很难背。 如果我们把它整理成都是关键词的思维导图,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②「信息整合」和「笔记记录」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关键词进行提取,在总结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向自己提问,化被动吸收为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要进行整合联想,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这种思考、分析、理解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主动学习,非常适合进行信息整合和记录笔记的场景。 我们会发现,听过很多大咖分享,但内容没过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后来我发现,如果听的时候整理思维导图,印象就会格外深刻。 因为思维导图的形式会促进我们边记录边思考,进而与知识框架产生互动。 ③促进「创意思考」 大脑是发散性思维联想机器,而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现,也就是说,它能够聚焦中心问题,从一个思维出发点探求多种不同的答案,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启动大脑活力,促进新点子的迸发。 举个例子,现在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回形针的用法。 可能你最多可以写出几十种用法,而如果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发散呢,将曲别针分为重量、体积、长度、形状、弹性等多个要素,然后再与我们的生活要素结合进行分析。 比如对于弹性要素,仅在教学这一方面,我们就可以发散出很多:在数学中,能够制作1-9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无数次四则运算;在音乐中,可以创造乐谱;在化学中,可以拼成化学方程式;在物理中,可以用曲别针串联起来导电..... 也因此,思维导图是头脑风暴的利器,先头脑风暴发散出很多点子,在这个基础上抽象出来,用思维导图整理,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寻找这些点子间新的联系,再次激发新的方法。 #02 三分钟画出第一张思维导图 在了解了基础理论之后,很多时候我们会疑惑,要怎么开始画思维导图?很多人都是,想今天回去下个导图软件却一直拖延,想开始手绘导图,总告诉自己得等我准备好纸和笔。 我就是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也是超级拖延本拖了,说说我最开始尝试的一些方法,不管你是站着躺着还是坐着,都能开始画图。 (1)四步画出手绘导图 提到手绘,有很多人第一个要问到的问题就是:「我画不好怎么办?」。我可以明确的回答,画画不好没关系,手绘导图其实不需要什么绘画技巧。 看完的我作品之后你就会知道了,我的画图水平大概有多烂(说多了都是泪)。 手绘导图的优势在于它非常自由,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比较屏幕上固定的格式,绘制线条的过程有助于人提高注意力和参与感,同时,每张图的都有所不同,更能激发我们的记忆。 第一步,准备好所需工具:白纸/笔记本、笔(尽量是多色的,没有的话一支黑笔也可以) 第二步,将白纸或笔记本横放,在正中央,写下今天的中心主题,如果开心,还可以将文字联想,画上一个相关的图形。 第三步,以中心主题为基础,向外发散几条主干分支,注意对分支的条数有一定的预期,方便安排排版。 第四步,将每个主干分支向外扩展,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大胆去下笔。如果手头有彩笔,尽量将一个分支采用一种颜色,增进对内容的记忆。 但是,手绘思维导图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画成之后难以修改,而且由于纸张限制,对于内容空间排版的要求较高。 (2)电脑软件画简单导图 电脑画图的优势在于,能够随时修改内容,同时对于内容的承载量很大。另外,对于害怕画图的人,在电脑上排版也会更加美观。 比较好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有Xmind 8,XmindZen,Mindnode,百度脑图等。如果你是高阶玩家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 新手入门的话我推荐Xmind Zen,操作简单,相对其他软件他的颜值更高,同时更加轻量化,模板很丰富,也是我一直在使用的工具。 第一步,安装并打开Xmind Zen软件,在界面中选择合适的模板。 第二步,写上导图的中心主题,并在图标库中选择能反映主题的图标。在这个示例中,我想列出是2019年的计划书单,配上一本书本的图标。 第三步,从中心主题发散思维,写出导图的一级分支。我把我的计划书单分为时间管理类、成长类、经管类、文案类和笔记类,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分类。 第四步,由一级节点出发,仔细回顾手头没看的书,书单中想看的书,配合通过搜索的方式发现新书,将各个类别的书籍进行发散,也能进行随时增减。 (3)懒人手机画图 什么,你说手头没有纸笔也没有电脑?!我猜你现在正摊在床上。善良如我,还是给你们留了手机做思维导图的方法(上哪里能找到我这样的小可爱!)。 方法一,在手机上下载「Xmind思维导图」APP,这是Xmind团队开发的应用,对应PC端的Xmind。打开后会发现,里面会有模板供我们选择,选中合适的模板新建导图。 xmind界面 操作方法与电脑端类似,可以随便加同级分支和下级分支,联系、外框、概要、图标等功能也都有。 xmind操作方法 方法二更加快捷,在微信中搜索叫做「思维导图Nodes」的小程序,这是一个操作快捷,导出和分享方便的小工具。 nodes界面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适合进行简单整理思路或作图。 nodes操作方法 用一根手指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nodes操作演示 没错,是不是发现自己已经没有理由不做图了!现在就开始尝试吧,晒出你的思维导图,可能还会惊艳全场。 看到这里,初学者部分就结束啦,想学习高阶用法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 (不许到这里就点个收藏就放下了,还要亲手实践 下方点赞呀) 3.进阶: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让大脑逻辑清晰? 在我们最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难免会画出这样的图: 密密麻麻都是字 结构层级不明晰 凭感觉画图的懵懂小白与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高手,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是「结构化」和「关键字」。 这两点决定了最终思维导图的呈现质量,层次关系可以减轻思维压力的,关键词帮助减轻理解压力。 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性」,它能够将大量的信息通过关键字和结构层次,浓缩为一张图,让使用者对内容一目了然。 绘制过程就是对自己大脑内容的梳理过程,好的结构不仅能让导图层次明确,更能让思路逻辑清晰。而恰当的关键词提取,能更好地帮助回忆,也让导图内容简洁。 # 01 三个方法让你结构清晰 我们应用思维导图的场景,按照整理内容的类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做「信息整合」,整理别人已有的内容,比如读书/文章笔记、学习记录等,另一类是做「创意思考」,梳理自己的思路内容,比如问题分析、创意发散等。 (1)信息整合时如何提取结构 对于有清晰结构的文章/书籍,直接提取小标题/章节标题作为第一级分支。但是有时候,文章的逻辑结构却没有那么直观。 还是举朱自清《春》这篇文章的例子,这是小时候的我觉得超级难背的文章,虽然不长,但是乍一看,写的内容很散,提取不到中间的逻辑框架。 《春》原文 这样的文章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首先,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问自己“这一段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提取信息要点。 之后,判断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每一自然段的作用,判断每一个要点属于哪个层级,找到主从关系,进而为文章划分结构。 《春》的结构层次 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层级的关键词,必须具有相同的逻辑属性。比如,“描绘人们的状态”,和“描绘大自然的状态”这两个要点,就直接不能和盼春、寻春一个层级,需要再向上提取,得到“绘春”这个分支结构。 《春》的思维导图 也就是说,在分层级的时候,注意“同一层级,同一逻辑”这一点。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将“冬瓜、西葫芦、香蕉、菠萝、西瓜、红薯、花生、西红柿、青椒、辣椒”这些词来分类,你能想出几类分类方式呢? 最经常想到的就是分为蔬菜、水果两个类别,你也可以按照生长方式来分,就像这样。 分类方式 还可以按照颜色分,“红色、黄色、绿色等等”,分类方式可以有多种,但是都要遵循“同一层级,同一逻辑”的原则。就像如果把香蕉分类进蔬菜这个类别中,是不合适的。 (2)创意思考时如何提取结构 思维导图是聚焦某个中心话题,逐步向外发散思路的一种工具。在创意思考的过程中,对于要解决的难题,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层层拆分,就能够完成把复杂的问题拆分解决的过程。 实际上,每一层级都是在回答上一层级提出的问题,而回答的方式就是拆分再拆分,通过向自己不断提问向外发散。 举个例子,你想绘制关于3-5年目标规划的思维导图,这听起来很宏观,很难下手。先列出脑海中想到的几个:我要赚100万,我要脱单,我要减肥10斤,我要月薪3万,我要考下造价师..... 可能你会写出很多个,认真观察这些目标,是不是有些可以归为一类?比如赚100万、月薪3万、造价师这些可以归在工作方面,我要脱单归到家庭方面,减肥10斤是健康方面。 发散再到聚拢 那么,我们就有了方向,把目标规划这个大问题拆分为:生活、学习、工作、健康等多个方面,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接下来针对某个方面深入分析,再次拆分,比如生活分为家庭生活、旅行游玩兴趣爱好等,最终得到具体目标。 (3)注意这几点会让你的结构更完美 ①最理想的一级分支数目是4-6组 人的短期记忆一次只能容纳五到九个物品、概念、数字,如果只有4-6组,记忆起来更加轻松,大脑也更容易接受。 ②整体层级最好小于4层 整体层级如果太多,内容就会过于拖沓,反而对大脑造成负担。这样的情况也说明,对内容不够熟悉了解。如果层级过多,那么需要回头梳理一下导图的内容。 ③控制一张图的均衡 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对某个关键词有新的想法,那么在这张图上做个标注,另外画出一张小导图来进行分析,避免出现某一部分过于繁重,顾此失彼。 #02 不要再用无意义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博赞曾经在他的第一本著作《大脑使用手册》里面提到,一般人记笔记会有几种错误做法: 在思维导图中,关键词的选择影响到整张导图的简洁程度和信息表达能力。 对于大脑来说,简洁的信息更利于记忆,如果每一个线条上都写一长串字,自然会限制我们大脑的思考。 同时,心理学认为,人类在阅读不完整的内容时,会有一种想要去把各个知识点给补充完整的冲动,如果关键词概括能力不够,在回顾的时候也难以回忆起当时的思路。 那么,如何选择关键词呢? 首先是「词性」,名词为主,动词次之,辅以必要的修饰词。简单来说,只要不影响意思,修饰词、连接词和部分名词动词都可以删除。 其次是「字数」,一般来说思维导图的关键字由二到五个字组成,再长就会变成句子。 最后就是使用具有「明确含义」的词,能够让你联想到特定场景/语句的词,作为关键词。 下面用一张图总结一下关键词的常见出现位置,在阅读内容的时候留意这些信息,对提取关键词很有帮助。 关键词的常见位置 判断一个关键词是否必要的简单准则就是:删掉这些语词,如果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就可以删除,如果会产生疑义,就得保留。 举个例子,还是《春》里面的一段话:
这段话衔接的关键是几个动词,分别描述草和人的动态,因为是散文,所以用了很多修饰。但是,修饰词完全可以依靠关键词进行联想,这样精简后整体内容显得更加清晰。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结构化与关键词的提取方法,之前你可能已经看过许多别人绘制的思维导图,但在阅读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到内容的重点。 这是因为思维导图需要自己动手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每个人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把别人整理一次的知识装进脑袋里自然很难理解,亲手画图不但复习了一遍知识,也是对脑中信息的二次整理。 4.进阶:如何画出生动形象的思维导图? 推开思维导图的大门,里面还有更多精彩的玩法,下面的部分我们来说说如何调动感官,让思维导图的内容更加生动。 ( 坚持住,最后一部分了!! ) 首先来看两张图,这两张图,你更喜欢哪一张呢? 图片来源:暖乎乎 图片来源:暖乎乎 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张,尽管实际上这两张图的内容与方向类似。那么,第一张图为什么会比第二张图更受欢迎呢? 这得从我们大脑的小习惯说起。两张图相比较,第一张图在色彩和图像化上取得了领先,而我们的大脑,恰恰喜欢这两点。 对于大脑来说,视觉是它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重要感官,也是强化大脑思考回路的重要方式。 初高中时,班上很会念书的同学们,都会用两种颜色以上的原子笔来画重点、写笔记。光是在课本上用各种不同的颜色画线,或是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写笔记,就足以让学习读书的过程变得更加快乐高效。
而色彩丰富的思维导图正是擅用这个大脑的特点,色彩可以带来乐趣,色彩带来的感官刺激让人印象深刻。 视觉能接触到的另一种形式是图像化,在画图形内容的时候,充分调动了我们的感官与联想能力,能够创造出一个记忆痕迹,将视觉和文字语意链接起来,因此更容易让人回忆。 看到文字,脑中出现了画面,运用到视觉记忆能力;思考文字或是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像时,我们会在内心出现一些自我对话的声音,运用到听觉记忆能力;动手写字跟画图,运用到动觉记忆能力。 越多种感官加入,辅助记忆的效果越好。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思维导图”色彩与图形齐飞,好看兼实用一体“呢? # 01 活学活用色彩并不难 (1)手绘准备多种颜色的笔 推荐使用四色原子笔,这种笔方便随身携带,以四种颜色区分类别及表达感受,能够用于关键词的书写和线条的绘制。
还有推荐四种颜色以上的水彩笔。思维导图主干与支干线条需要做粗细的区分,以显示出层级变化。水彩笔笔触较粗,方便直接做主干线条的绘制。 多色水彩笔 用水彩笔绘制线条,原子笔书写关键词,能够让思维导图看起来结构层次清晰。 (2)电脑端操作技巧 在电脑端,让思维导图色彩丰富就更简单了。以Xmind Zen软件为例,在「格式—样式」中可以选择彩虹线条,并且对颜色进行调整。 除了彩虹线条,也可以直接选中线条,在「格式—样式」中调整搭配合适的颜色。可以看到,从黑色的思维导图到彩色的思维导图,阅读体验完全不一样。 (3)丰富色彩时的注意事项 ①每个分支结构采用一个色彩 线条的颜色功能,除了在视觉上区分不同主题、类别之外,最主要的是透过色彩表达自己对某一主题、类别的感受性,来激发创意或对内容的记忆。 相邻的两条脉络,颜色差异度越大越好。颜色差异度拉大,对大脑的刺激强度会加大,最好的方式是暖色系与冷色系交错运用。 即使你出门时,身上只带着蓝色与黑色两支笔,只要两色交错使用,就能达到色彩对大脑的刺激效果。 ②运用不同的笔体现层级 为了视觉容易辨别思维导图中包含的类别或主要因素,与中心主题图像连接的主干线条较粗的小天,下一阶之后的支干线条则以细线呈现。 可以直接使用不同类型的笔实现层级划分的效果,水彩笔等笔触较粗的笔,用来绘制主干线条,原子笔等笔触较细的笔,绘制分支线条和关键字。 ③使用恰当的色彩 用色可以参考色彩给心理带来的暗示,不同类型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色彩。举个例子: 02 合适的配图这样找 ① 如何选择合适的配图 很多时候,面对关键词,我们不知道应该配上什么样的图像。如果再遇到比较虚写的关键词,比如时间管理、创意、发现需求等,就更加束手无策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关键词,选择合适的配图呢? A.联想发散思维 选择合适的图形需要运用联想发散思维,其实就是“换句话说”。虚写的关键词无法表示,但是实物很容易表达和画出,我们可以将关键词联想到有关的实物上。 你也不用想象的那么复杂,我们没必要像美术家或是插画家那么厉害,只要画一些符合关键词意义的简单小图示,能让我们轻松联想起这个关键词即可。 比如,“发现需求”这个词语,非常抽象,我们可以这样想,通过什么能够发现需求?为什么需要发现需求?发现需求能够带来什么? 眼睛观察可以发现需求,发现需求之后可以带来合作,合作的时候需要握手,这样发现,眼睛和握手这两种方式,都能联想到发现需求,可以用来做配图。 B.用五感描述来找灵感 越多种感官刺激,大脑活化程度越大,如果没有思路,试着不要使用视觉来描述形状,改用其他感官。 例如,固体、柔软、平滑、冰凉、可以吃、易破碎的、扎实、没有孔洞,这样的形容更容易让电脑回忆起相关事物的感觉。 ②怎么找到这样的图像 有时候,我们自己往往想象不到配图,或者不知道这样的图形应该怎么画,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推荐使用两种方法。 1.运用图片搜索引擎 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的图片搜索功能。但是,如果直接搜索,我们得到的图形看起来一言难尽,而且并不方便绘制。 先要明确,我们要找到的是符合关键词内容,简单方便绘制的图形。基于这样的需求,确定我们的搜索方式。 搜索关键词为:握手 简笔画,发现结果中有我们想要的图形,挑一张你喜欢的图片,如果是电脑端,将图片下载直接插入,如果是手绘,根据图片简单描绘图形即可。 2.利用图标库搜索 图标是具有指代意义的图形符号,具有高度浓缩并快捷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的特性,能让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很适合用来表达抽象概念。 用各类图标做思维导图的配图,非常符合思维导图压缩信息、方便记忆的特点。 一些思维导图软件自带丰富的图标库,以Xmind Zen为例,在「图标—标记/贴纸」中,可以看到各种图标。 有些时候,自带的图标库不够用,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图标网站,下面推荐几个实用免费的图标网站。 A. IconFont 网址:https://www./ Iconfont是阿里巴巴图标素材库,功能很强大且有图标内容很丰富的矢量图标库,提供矢量图标下载、在线存储、格式转换等功能。 搜索的方式非常简单,直接搜索对应的关键词即可,可以看到,出来的结果非常方便添加进思维导图中。 IconFont内容 除了强大的搜索功能以外,还对图标库进行了分类,在分类图标库中,可以轻松地找到一种风格或一种类型的图标。 下载提供了三种格式,直接就可以下载使用,还可以在网站上随时更改颜色。 B.Iconstore 网址:https:/// Iconstore是一个设计感比较强的网站,slogon是“Free Icons by First-Class Designers”。 iconstore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在这上面下载的图标都是成组的。选择想要的图标点击下载。直接下载的是一组图标的所有内容,风格非常统一。 统一风格的图标组 C.Easyicon 网址:https://www./ easyicon也是一个强大的免费图标素材网站,直接就可以根据关键词去搜索图标。而且在搜索时,你可以按颜色、热度和尺寸去搜索图标,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图标,否则反而容易失去焦点。 按颜色筛选 对于思维导图来说,插图是用来辅助文字记忆的,即使是配上只有简单几笔画的图像,对大脑的记忆效果都很有帮助。在特别重要的关键词旁边或上面加上图像,以凸显重点所在。 但是,绝对不是随便到处乱加插图,不要为了画插图而画插图,而在导图上画一些不相干的,或者是复杂的图像,反而容易失去焦点,让阅读负担更重。 到这里为止,思维导图的基础内容就结束啦。未来再写关于思维导图的内容,会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为主,让它真正成为辅助我们思考与学习的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