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豪斯 100 周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如何塑造了现代生活(上):好奇心商业史

 昵称535749 2019-04-16

这是“包豪斯 100 周年”系列报道的第二篇。

啊,非资产阶级的、理性的、功能主义的、集体的、国际主义的、工业化的、机器驱动的、民主的、几何线条的、混凝土的、三原色的、理想主义的、德国式的、美国式的、纯粹的、冷酷的、在有那么一阵子想涤荡一切的……后来又成为风格主义者亦或者建筑向文艺青年总爱提几句的,包豪斯。

美国的战后热钱、德国混乱的自我重建以及一战后依然绵延的国际主义,各种力量冲撞在一起缔造了 100 年前那所“理想的建筑和艺术学校”。

而后学校遭遇动荡、搬迁,随即解散,曾经的骨干四散到各地,现代设计发展的脉络以更广阔的方式蔓延。

包豪斯的创始人沃尔特·格列皮乌斯一直对普通人的住宅有兴趣,把给低收入者盖高层单元楼的解决方案带到了美国。1960 年,同样在美国,意大利人马西莫·维涅里和美国人拉尔夫·E·艾克斯特罗姆都认为欧洲的现代平面设计应该更紧密地与美国市场规则结合,他们合伙成立了尤尼马克广告公司(Unimark International),做出了不少“美国式”、或者“纽约式”的平面设计案例,比如纽约的地铁地图,还有福特汽车的商标。人和资本的流动让“包豪斯”被“移植”了,这让它自己也有了更广的定义。

无论是出于对乌托邦式理想主义的怀念,还是对美国式消费主义的剖析,哪怕只是回头看看苏联风格工人集体住宅,所谓的“包豪斯”总是在 100 年以来的生活里此起彼伏。

包豪斯不仅仅被概括为一种风格,它更像是一种带有否定语气的思维方式,建立在过往的审美和生产方式之上。如果不明白过往,也就不能明白包豪斯给 100 年前人们带来的震动——它和所谓“现代”一样,爱恨者皆有之。但无论如何,它极大地塑造了当代社会。

继上一篇谈论它的源起之后,我们收集了 55 条包豪斯的足迹,它们像日常生活本身一样庞杂,故而分为两部分发出。也欢迎你的补充。

A

1.弧形落地灯(Arco Lamp by Achille Castiglioni)

1962 年,44 岁的意大利设计师阿希尔·卡斯蒂格利尼(Achille Castiglioni)设计了一款落地灯:底座由大理石切割而成,细支架弯曲呈夸张的弧形,高度可延伸至 7 英尺,没有多余的装饰,但似乎本身就是个庞大装饰物。相比之前几年,这灯的支架更高、更长、更弯曲,似乎营造出一种超现实感。好莱坞的人很喜欢它,1971年,在詹姆斯·邦德第九部《007之金刚钻》中,这盏落地灯以外星人般的姿态入镜了。

B

2.三原色摇篮(Baby Cradle by Peter Keler)

1923 年,包豪斯的学生彼得·凯勒(Peter Keler)设计出了一个婴儿摇篮。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你可以在其中发现三角、圆、矩形这些基本几何图形,还有红、黄、蓝三原色。这是作者为包豪斯学校的第一次展览设计的,摇篮的主体是木质、倒放的空心三棱柱,里面可以坐一个成人、或者让婴儿睡觉。三棱柱的侧面是红色、底面是黄色;底面三角形各有一个蓝色外接圆,可以供摇篮摇晃。凯勒的设计颇受当时包豪斯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对色彩与形状研究的启发。

1/3
Baby Cradle by Peter Keler,图片来自

3.带滚轮的“单身汉衣柜(Bachelor's wardrobe by Josef Pohl)”

捷克设计师约瑟夫·波尔(Josef Pohl)在 1929 年到1932 年在包豪斯学习。入学那年,他设计了一个胶合板质的衣柜,最大的特点就是安有滑轮,方便移动。除此以外,内部空间也划分细致、紧凑:侧面可以用来挂衣服,鞋柜也被单独划分出来。“单身汉衣柜”的名称也因为实用、便携而来。

4.巴塞罗那德国馆 (Barcelona Pavillion)

1929 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由密斯·范·德罗设计。彼时德国处在一战之后的经济复苏期,希望通过建筑表现当时魏玛共和国的自由繁荣。

建筑以白、灰为主色调,装饰极少,整个建筑更像是多个矩形贴面构成的;钢结构和洞石、半透明的玻璃是主要材质,它们与建筑周围的水池相结合,倒影、玻璃和矩形划出的流动空间让建筑内外的界线模糊。与这种极简风格相对应,在展览期间,建筑内部除了一些雕塑和密斯设计的几件家具之外别无他物。这使得建筑本身成为展品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密斯·范·德罗推崇的“少即是多”的理念。

1/3
Barcelona Pavillion,图片来自 Archdaily

5.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

1929 年 5月,世界博览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在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德国馆中放置着几张他和另一位设计师设计的“巴塞罗那椅”——镀铬质的椅子腿是交叉结构,座、靠垫由 148 块真皮缝制而成。

尽管这把没有扶手的椅子与现代主义风格突出的巴塞罗那馆相呼应,但明显和其他讲究功能主义的简单椅子不一样,而有些贵族气质、更气派。原因是这椅子是当时用来接待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这导致密斯·凡·德罗明白“椅子得有纪念意义,不能用厨房的椅子”,交叉的椅腿就有点模仿宝座的意味。

1/2
Barcelona Chair,图片来自 Dezeen

6.包豪斯国际象棋(Bauhaus Chess Set)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哈特维格(Josef Hartwig)在 1923 到 1924 年设计了新的、简化版的国际象棋。其中关于宗教和君主制的符号都被消除,转而用球体、正方体、“X”型体的结合物创造角色,例如用正方体和球的结合代表曾经的女王。

7.Bauhaus Vorkurs 初级课程制度

在包豪斯学校,新生必须接受 6 个月的基础预备课程,再依据所长分配到各实习工厂,进行 3 年左右的工作坊专业教育,设有金属、木工、雕塑、印刷、纺织等车间。结束后可选择是否就业,或继续攻读建筑专业。获得”包豪斯文凭“通常需要 4 年-5 年时间。

这种制度旨在强调艺术、工艺与技术的统一;并希望学生在初级课程中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借用澳大利亚 Shillito 设计学院(也被称为“澳大利亚包豪斯”)的创始人 Phyllis Shilito 的话,可以“设计从服装到厨房炉灶的任何东西”。初级课程制度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美术、艺术院校被广泛使用。

8.“包豪斯有限公司”的产品目录

1929 年,包豪斯推出了自己的产品销售目录,上面有教师们拍摄的产品照片供消费者参考。这种营销方式在当时称得上前卫,因为直到 1951 年,第一本宜家(IKEA) 目录才开始以瑞典语发行,这一度被该公司视为主要营销工具。在此之前,宜家主要通过报纸的邮购广告来贩卖产品,然后使用当地的牛奶车将产品运送到火车站。2013 年,宜家目录印刷量有 2.08 亿份,比同期圣经数量要多一倍。不过,与包豪斯目录不同,宜家的产品图很大一部分是靠计算机技术合成的。

9.“包豪斯屋顶上的查尔斯顿”照片

1927 年,喜欢随身带着相机游走的包豪斯的学生 Lux Feininger 在教学楼屋顶上抓拍下一对弹琴跳着爵士摇摆舞的人,呈现出一个异常充满活力、自由的戏剧性瞬间,并取名为“包豪斯屋顶上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 on the Bauhaus Roof)。那时候,较小的相机和更快的曝光为摄影者的实验提供了新的、灵巧的可能性。包豪斯教师拉兹洛·莫霍利·纳吉鼓励学生用不熟悉的视觉拍摄普通场景,他相信通过相机能看到人眼无法捕捉的外部世界,并创造“新视野”(new vision)一词。Lux Feininger 就是他的学生。

25 年后的 1952 年,法国摄影家罗伯特·布列松用“决定性瞬间”来描述纪实摄影,他认为摄影师进行的图片构建和创作在按下快门后就不再存在,“拍摄的那一秒是充满创造力的瞬间”。

10.黑山学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

自 1933 年成立后仅短暂存在了 24 年,黑山学院办学期间却涌现出大量前卫艺术、音乐、诗歌和舞蹈,它当时的对手是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创办的学校,两者均深刻影响了美国 60 年代后期的蓬勃艺术。

黑山学院的主要创始人包括了 1933 年流亡美国的包豪斯夫妻,约瑟夫与安妮·阿尔伯斯。该校的最大特点是实验性,没有考试,由学生自己安排课程与比例,师生间的传统等级被颠覆。视觉艺术与音乐是课程的核心。音乐教师约翰·凯奇就在那里上演了第一场音乐剧场演出(Theater Piece No. 1,1952),他是极简主义音乐的开拓者,特征是演奏时不发出声音。

11.“蓝色包豪斯卡片(Blue Bauhaus Cards)”系列壁纸

1930 年,壁纸公司拉希(Rasch)与包豪斯学校合作的第一个包豪斯壁纸系列 “blue bauhaus cards”,有 14 种不同单色,当你抚摸壁纸时,可以感受纸的清晰纹路。从那时开始,顾客的选择终于不再只有十九世纪末祖母家的花壁纸了。随后几年,这些单色壁纸取得巨大商业成功,卖出了 600 万卷,这家叫作拉希的壁纸公司到今天仍在生产它。

1/4
1930 年第一个包豪斯系列的 14 种图案中的 4 种。

12.博朗 SK4 收音留声机和苹果产品

1956 年,德国电气公司博朗(Braun)推出了 SK 4 型号的收音留声机,它含有一个电子管收音机、顶部的唱机转盘以及一个由金属、玻璃和木材制成的外壳。

这款收音机的设计者之一是汉斯·古格罗特(Hans Gugelot),他当时是联邦德国的“新包豪斯”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老师。学校提倡把现代设计变成新职业、直接参与产品生产本身,与博朗公司的合作是学校的重要举措。SK4 的设计试图使收音机变得轻便灵活,而不再是笨重家具:木材使用减少,金属和玻璃取而代之。

而当时博朗的首席工业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也参与了这款产品的设计。出自他手的产品往往整洁光滑、按钮较少,线条简单,后来的苹果产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设计风格的影响。

13.“蝴蝶凳”(Butterfly Stool)

1954 年,日本设计师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面世,它极其简单:两块以“7”形状弯曲的胶合板在弯折处被螺丝钉固定起来,下面还有一根黄铜棒作为支撑,让人想起蝴蝶翅膀的形状。这对设计师来说是个不寻常的设计——毕竟依据日本的传统,人们还是习惯使用榻榻米垫休息,把传统的材质和审美融入凳子的设计很重要。“蝴蝶凳”做到了这点,甚至有人把它弯曲的、流畅的线条和日本的神社鸟居门相联系。

C

14.查尔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夫妇和 LCM 椅

美国设计师查尔斯·伊姆斯与妻子蕾·伊姆斯(Ray Eames) 设计出了多款极简、颜色明快的现代风格座椅。首产于 1946 年的“LMC 休闲金属椅(Lounge Chair Metal)”的主体是线条简单的镀铬钢框架,以及两块分别用来坐、靠的胶合板,它们之间有橡胶减震支架。分别选了两块料、而非把二者结合,最直观的作用就是省料、减重,视觉上简单清爽。

在设计椅子时,夫妇俩惯用形态稳定、坚固但是质轻的胶合板以及塑料。简单的轮廓、清晰分离的零件使得批量生产更加容易,流行和广泛使用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15.镀铬落地灯 (Chromed Floor Lamp by Robert Slezak)

1930 年代,捷克设计师罗伯特·莱扎克(Robert Slezak) 设计了一款配有乳白色玻璃罩、带玻璃底边桌、有钢管状的支架的落地灯。这家由设计师本人成立的捷克家具公司(Slezakovyzavody)自 1908 年成立来仍在生产以管状线条、金属家具为特征的各种实用家具,自称为“捷克功能主义”。

16.赛琳德(Cylinda)系列不锈钢餐具

1960 年代,丹麦建筑师阿恩·雅各布森(Arne Emil Jacobsen)推出了一组“不带任何装饰”的不锈钢茶具套件,这使得几何形金属制品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1957 年,雅各布森还设计过一系列极简主义不锈钢餐具,外观扁平,因其“干净、精准”的线条被认作是未来的愿景。至少斯坦利·库布里克是认同他的,在 1968 年上映的《2001 太空漫游》中,这副餐具就出现在太空舱内进食中的宇航员的手边。

D

17.“对包豪斯的攻击”(Der Schlag gegen das Bauhaus)蒙太奇照片

蒙太奇照片是由照片构成的拼贴画。这张 1932 年发表在日本建筑杂志《国际建筑》上的“对包豪斯的攻击”由包豪斯日本学生 Yamawaki Iwao 设计,他利用拼贴画“意想不到”的变位技巧,表达对纳粹统治的愤怒。

这张照片发表时正值包豪斯迫于纳粹压力关闭前不久。画面中,三名穿着靴子与制服的男子从右上角进入,脚底踩着包豪斯德绍教学楼,傲慢地审视;左下方的包豪斯男女突然闯入现场,有人握紧拳头,给人以愤怒的印象。照片中那位有翘胡须、圆眼镜的男人为 Alfred Hugenberg,他是希特勒手下的媒体集团大亨,曾掌控着两次大战中的绝对媒体权力。

18.现代化工业门把手 (Door Knob by Walter Gropius)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鲁皮乌斯设计的现代门把手,于 1923 年第一次投入批量生产。这是为当时德国阿尔费尔德工厂做的设计,具有工业感。这款门把手由镀镍黄铜制成,包含一个曲柄方形杆和一个圆柱形把手套。制造商 Izé 目前仍在生产它,据 Izé 曾经表示,门把手为包豪斯商业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

F

19.德国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

法古斯工厂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阿尔菲尔德市(Alfeld),它是一座 10 层楼的建筑群,由包豪斯的创始人沃尔特·格列皮乌斯设计,用于法古斯公司鞋楦的制造和存储。格列皮乌斯在建筑上创造性地使用了巨大面积的玻璃墙面,为了给劳动工人提供更多日光;另外,笨重的承重支柱被钢梁结构取代,立面转角处的支柱也被取消,“实用”和“透明”成了这座建筑的关键词。这是格列皮乌斯的成名作,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里程碑式建筑。

G

20.通用板材公司(General Panel Co-rporation ) 和预制化、标准化的建筑

1942 年,包豪斯的创始人格列皮乌斯在美国与他人合伙创办了通用板材公司(General Panel Cooperation ) ,为了能推广用混凝土预制楼板来组合成房子。这些楼板有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和统一的接口、尺寸,不同的建筑之间可以互换预制板。这种方式在 1960 年代战后的美国被广泛应用,如今美国接近三分之一的独栋别墅是这种建造模式(数据来自《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

H

21.“号角屋”和第一届包豪斯展览

1923 年第一届包豪斯展览的一个展厅是一座外形酷似“咖啡研磨机”的白房子。这个“号角屋(Haus am Horn)”拥有平屋顶、白墙及钢筋水泥的材质;其中的展品包括设计产品、装潢家具厨具,每一样都能够购买,所有均由包豪斯师生在车间内完成。还令当时人感到新鲜的是,厨房有一体化橱柜,摆着成套茶具、咖啡壶,整洁且有秩序;就连浴室也是标准化设计。

时任校长格罗皮乌斯十分看重这次展览的营销机会,他想向公众传递出一个信息——建筑和消费品可以是功能性的、被复制的。1922 年,德国经历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使得手工制造品昂贵。因此,包豪斯决定尝试大规模生产,且为了为满足金主图林根州议会的要求,在1923 年举行第一届包豪斯大型展览,展示了三年来的设计。

22.赫伯特·拜耳的“国际通用”字体

如今美国的哈佛艺术博物馆保留着一份字母表的手稿,这是包豪斯的学生、后来也是老师的赫伯特·拜耳在 1927 年研究“通用字体”的草稿,尽管在那时这字体并没有被通用。

字体有几何图形的规整感,在每一个字母里似乎都能找到规整的半圆、四分之一圆、或者长矩形:小写的“x”像是两个背靠背的半圆;“b”、“d”、“q”、“p”都是饱满的圆形加上竖线;“e”和“c”似乎添一笔就能成为圆形。字母收尾时没有装饰性的尾巴,看上去光秃秃的。一个红色、显眼的小写“d”在右侧被单独写出来,占了几乎四分之一的空间;完整的字母表用黑色书写。

23.Helvetica 字体

1957 年,两位瑞士设计师设计了一款低调的无衬线字体,希望它像“透明容器一样”——能突出文本信息而非字体形态,并取名“Helvetica”,是拉丁语中“瑞士”的意思。这字体后来有过两次革新,到今天都是最被广泛使用的字体之一:你可以在微软的商标上、纽约和华盛顿的地铁里、iOS8 系统上、还有电视遥控器上看到它。纽约设计师 Cyrus Highsmith 曾想“度过没有 Helvetica 字体的一天”,但发现自己寸步难行。

24. 高密度的高层单元楼住宅(High-Rise Residentail Buildings)

格列皮乌斯一直对普通人的住宅有兴趣,并且给工薪阶层提出了高层单元楼的解决方案。1930 年,他在比利时发表过一个名为《低、中或者高层建筑》的演讲,高层单元楼能“提供更多开放空间、阳光、空气和非正式的交流机会”,因而适合低收入者,而城市周围的别墅适合高收入者。据《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他一直带着这种主张去了哈佛大学,认为应该“为新时代创造新建筑”。包豪斯建筑的功能,以及包豪斯建筑通用的特质也这样在美国扎根。

25.香港 HSBC 汇丰银行 logo

1983年,香港平面设计师石汉瑞为香港汇丰银行设计了红白相间的六角形标志。据石汉瑞形容,这个 logo的灵感来源是银行的象征、红白相间的圣安德烈十字徽旗;标识 “恰似指南针,指着不同方向,意味着来自东南西北的交易,为集团的迅速成长出了一臂之力”。石汉瑞早年在耶鲁大学学习,师从平面设计“纽约派”、设计过 IBM 和美国电视公司(ABC)logo 的保罗·兰德(Paul Rand)和设计“通用字体”的赫伯特·拜耶(Herbert Bayer)。

我们将在下一篇里展示另外 30 项包豪斯设计。

Banner 图为 “包豪斯屋顶上的查尔斯顿”照片,摄影师 Lux Feininger 。长题图为第一次包豪斯展览的海报,图片来自 Pinteres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