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社会离婚率为何居高不下?女性经济学家眼中四大“婚姻杀手”

 昵称5828269 2019-04-16

【编者按】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创下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从2013年的9.9‰到2018年的7.2‰,全国结婚率在过去5年时间里连续下降。把时间放长远,1978年中国结婚率高达16‰以上——四十年时间,中国就已迈入“不婚时代”。

在结婚率连年走低的同时,离婚率则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离婚登记人数为380.1万对,离结比(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之比)高达38%。也就是说,100对夫妻登记结婚就有38对夫妻登记离婚。中国离婚率之高,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经济学家谈中国的婚姻和人口话题,大多从宏观角度分析。最近,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林采宜在原子智库发表独家文章,谈中国离婚问题。林采宜作为女经济学家,放下日常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数据,从情感和经济博弈的角度分析,谈中国离婚率高企的原因。

和原子智库以往的文章风格不同,本文温和细腻,娓娓而谈,值得阅读。全文一共2500字,需要阅读3分钟。

以下是林采宜文章的正文:

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1万对,离结比为38%。中国离婚率逐年攀升的背后,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变化。尽管一万个离婚案例背后有一万个不同故事,但从大多数婚姻离异动因来看,无非以下四种。

情感付出和反馈不平衡

“我对你好,是想你也对我好。

大部分婚姻被看作是情感的契约,维持婚姻是为了给自己的情感找一个归宿。为情感而结合的两人在相处之中应当选择善意,而不是对错,更不是得失——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的相处模式却往往不是这样。

一些独生女从恋爱开始就接受妈妈这样的教诲:“女人是用来宠的,要嫁就得嫁一个疼你爱你宠着你的男人.......”这种家教下成长起来的女生对婚姻期望值过高,以为嫁出之后丈夫会像恋爱时那样,永远满怀激情把爱满满奉上,公公婆婆会像爸妈那样无微不至宠着自己。

一句“女人是用来宠”让女孩的公主梦从娘家做到婆家——悲催的是她所遇的丈夫往往也是独生子,他们同样需要别人的宠和伺候。他们不知在油盐酱醋中伺候别人是何滋味。怀着公主梦的独生女遇上从小当王子的独生子,一个家庭容不下两个中心,怎么办?离婚!

情感索取是独生子女婚姻走向滑铁卢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婚龄人口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与此对应的是,东北的离婚率也是全国最高。2018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离结率分别为63%、62%和54%。离婚导火索可能是一件小事,从根本上看,独生子女在婚姻生活中对得失计较多过对感情的珍惜。

婚姻情感基础易碎

“已婚的爱情已经死了”

爱情是一种天真的情感,在所有人类情感中最激烈也最为忘我。当代年轻人的婚姻鲜有不谈爱情,甚至可以说爱情不可或缺。一旦新鲜感失去,爱情如被晒干水分的花,开时灿烂谢时不堪。因爱结合的婚姻会在爱情萎谢之后格外虚空。此时如不能调整心态,外面的风景就变得诱人。婚内出轨、小三上位这类“新爱情”就会取而代之。

在情感需求上,人心是不会被填满的瓶子,往往爱得越多,索要越多。网络平台和手机社交给互联网原住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异性接触机会,以及更低的性获取成本。据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公布的离婚问题调查数据,引发婚姻危机的原因中,婚外情以78.5%高居首位。

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在不同程度上会遇到两大挑战:

1、谁愿妥协放弃自我,成为家庭关系附属?

2、婚外爱情是否会导致婚姻推陈出新?

统计数据显示,离婚家庭中有四分之一婚姻是两年之内解体。四分之一在五年内解体。短期婚姻解体的原因大多是情感危机。

婚姻利益联盟瓦解

“条件变好了,自己有钱也能过”

在当代社会,为穿衣吃饭而嫁人的婚姻越来越少。因消费主义和偶像人设营销而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盛行,这些生活方式既为年轻人所向往,事实上却超出他们财力负担能力。在这些动因下,婚姻依然是改善财务状况、满足“品质”生活的重要方式。

还有一些夫妻是因房子、车子和经济收入等因素而结合。贸然分开导致生活成本剧升、品质降低。由此,把家庭经营成无限责任合伙人企业,维持婚姻与否,主要考虑成本和收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夫妻经济能力全都显著提升,城市拆迁和分房政策实施(不少动迁户一夜暴富),婚姻作为抵御经济风险的盾牌,其功能大大降低。很多人会考虑放弃“合伙式婚姻”,转为“经济自主、自负其责”,婚姻“吐故纳新”也就屡见不鲜。

“槽糠之妻不下堂”是妻妾同堂时代的美誉。而眼下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不“吐故”就无以“纳新”,富贵而易妻已经是常态。在这方面,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社交机会同时,也使两性之间信息更加对称。婚恋作为人生选择,从“作文题”变成了“数学题”。男女双方更多按照自己价值需求和利益偏好选择结婚对象。

人生是动态的,未来是变化的。随着经济和社会地位变化,强势一方的价值偏好经常出现调整,从而导致原有婚姻分裂重组。现实生活中,社会工作流动(包括农民工进城)造成两地分居也是此种婚变的重要因素。这一类婚姻既然是利益联盟,只要双方自愿,不损害公共利益,结婚、离婚和注册公司、注销公司本质上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婚姻粘合剂瓦解

“孩子长大离巢,我们也散伙吧。”

黑格尔说:“婚姻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关系。”婚姻的法律意义与其说是保障性行为合法性,不如理解成是对后代的抚养责任。原生家庭是每个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关系直接影响后代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为了孩子,一些夫妻虽然失去“情人”的沟通兴趣,但在孩子面前至少还维持着“亲人”场景。当爱情在岁月里蒸发殆尽,亲情和责任撑起了婚姻大梁。

当孩子长大离家后,以孩子为中心的婚姻一下失去其存在的核心价值。空巢家庭回归到两人世界,四目相对时很多伴侣发现,失去孩子作为纽带,他们之间与其维持勉强的“互相陪伴”,还不如一别两宽。

对于自我价值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现代社会持有更为包容的态度。传统婚姻家庭中的隐忍,已然不再有那么强韧的生命力。人的情感和沟通需求在网络中也能得到不同程度满足,跟另一半沟通和互动显得不再那么重要。手机社交平台在某种意义上也“贡献”了不低的离婚率。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改变,女性对男性在经济上的依赖度降低,人们文化观念的改变,离婚不再是一件丢人或可耻的事情。婚姻之维系,更多取决于双方自身感受和自主利害权衡,被迫维持的婚姻越来越少,离婚率自然越来越高。作为生活方式选项,独身或婚姻本无优劣之分。

有的人活得像一束光,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能力让自己幸福。将来或许有更多人选择不婚或离婚,而不是将就——对社会文明而言,这实际是一种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