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志远:猪肉,一路走来登殿堂

 原鄉書院 2021-02-09


猪肉,一路走来登殿堂

潘志远

猪的长处是什么都吃,是典型的“垃圾桶”式的动物。也许正因为此,猪肉的地位一直不高,不如牛羊,甚至曾经不如狗肉,俗语“挂羊头卖狗肉”,便是例证。

中国虽然养猪、吃猪肉的历史漫长,但上流社会不食猪肉,总以牛羊肉为上品。《国语 楚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从汉字“家”中,似乎可以看出养猪的渊源与普遍深入,但也只是平民的美食。平民从食菜到食肉,毕竟跨了一大步,当然会沾沾自喜、大快朵颐。

《鸿门宴》中,樊哙闯入军帐,项羽曾赐他猪彘,这算不得美食或高档食品,明显带有低看,甚至带有侮辱性,可樊哙值得忍着,毕竟项羽是刀俎,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唐代著名的烧尾宴肉食很多,独不见猪肉。至宋朝时,猪肉仍不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据载宋高宗赵构在清河郡王张俊府上赴宴,食材海陆空齐全,也没有猪肉的影子。

猪肉历来是普通百姓的肉食,是苏东坡让它沾上了贵族的气息。他在杭州为官疏浚西湖时,曾动用大量民工,民工的伙食少不了猪肉。是他发明了一种烹饪方法,让猪肉成为佳肴,也为一些文人雅士喜爱,并从此流传,留下“东坡肉”的美谈。

虽如此,汉人区域仍以牛羊肉为贵,只有北方的辽国以猪肉招待嘉宾。金朝时,猪肉成为女真族的美食。明朝以后,猪肉才渐渐流行,价格开始贵于牛肉、羊肉。清朝女真族再度崛起,猪肉逆袭,成为中原地区的主要肉食,也成为皇宫的主要肉食。由此可见,吃猪肉就不单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同化、变迁,更承载着其它信息,从某种意义上看,甚至打上了屈辱的印记。

这一点在国外尤为明显。统治中东地区的塞琉古王朝安条克四世,就曾经逼迫犹太人吃猪肉,让他们在杀头和猪肉之间选择,虽然让一些人屈服,却激起更大的反抗,马加比家族领导犹太人与塞琉古王朝进行多年游击战,直到建立稳固的政权。中世纪晚期,迫于生存,犹太人纷纷改宗基督教,可宗教审判所识别改宗犹太人的方法,其中一条就是“马兰内”(西班牙语“猪”)。在宗教裁判所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和拉丁美洲的三百年间,不吃猪肉就要送上火刑架。二战期间斯帕姆罐头(火腿、猪肉、糖、盐、水和马铃薯淀粉混合制成),就十分畅销,是美国士兵行军打仗随身携带的食品,也羡煞他国士兵。二战结束后,美国士兵在日本登陆,就用它在食品极度匮乏的日本四处买春。

今天,猪肉早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肉食,登上人们生活的殿堂,且到了离开猪肉不成席的地步。猪全身都是宝,是各界人士广泛接受和喜爱的肉中美食。猪肉的销量占所有肉类之首,普通人家也以养大肥猪、杀年猪为乐。依我看,天下大同,在这一点上,是实践的最到位的。

作者简介

潘志远,男,安徽宣城人。作品散见《文苑》《青春美文》《作家村》《辽河》《作文新天地》等,收入《被照亮的世界》《中国网络文学精品年选》《中国人文地理散文精选集》,获行走天下全国美文大赛三等奖,出版诗文集《鸟鸣是一种修辞》《心灵的风景》《槐花正和衣而眠》。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中国好散文诗主持人之一。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