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化斗彩三秋杯.

 我的艺术馆9366 2019-04-16

农历秋天是指七、八、九三个月,称三秋。杯上绘田野庭院秋天景色,这种描绘秋草繁花纹饰的瓷杯,雅称“三秋杯”。    

此杯撇口、深腹、瘦底、圈足。口径6.8cm 高5.0cm 足径2.8cm 重27;26g通体施白釉微泛青,杯内无纹。外壁绘两组山石花卉纹,蝴蝶飞舞其间。

圈足端无釉,修胎规整,胎质细腻洁白。圈足内青花双方框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杯温文尔雅,造型轻灵娟秀,胎薄如纸,施彩淡雅,画意清新,蝴蝶须足清晰,栩栩如生,体现了画工的高超技艺。                                                                  在成化斗彩瓷器中,鸡缸为冠”,“三秋杯”为魁,是国之重器。                          此三秋杯与故宫收藏的三秋杯有若干不同之处;                                          1:两组山石花卉纹,仅一组为斗彩,另一组为釉下青花山石菊花纹。                        2:七只蝴蝶填彩分为四组,两只填淡蜡黄彩;两只填红彩微显紫;两只填水绿彩,仅一只蝴蝶全身填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的姹紫彩。                                                  认为三秋杯仅故宫存一对,视为绝品,这就太把三秋杯神话了。                            成化御窑厂烧造三秋杯,绝对不会只生产一对,而是几十、几百对,否则绝对保存不到今天。    从我所知的三秋杯分析,瓷胎是否显肉红色;杯尺寸大小;纹饰组合;蝴蝶的多少及填彩情况各异的三秋杯,最少有六对以上。估计民间收藏的三秋杯会更多。这些三秋杯,其共通的特点:就是或多或少都使用了姹紫釉上彩。                                                          孙瀛洲先生第一人对“三秋杯”上的釉上彩“差(姹)紫”作了描述,认为是烧造过程中产生的色疵,命名为“差紫”。之所以得出这种不正确的结论,是因为当时他仅见到自己的一对三秋杯……,耿宝昌先生鉴賞了许多有姹紫釉上彩的成化斗彩瓷器…因而巧妙含蓄地纠正了孙先生“差紫”成因之说,对色如赤铁表面干无光的的所谓“差紫”重新定名为“姹紫”。

“姹紫”是当年创新的一种釉料。在部分成化斗彩瓷器上,作为釉上彩之一被运用。此釉料随着万贵妃和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归天,而永久消失…(姹紫釉料配方,可能是因御窑厂工匠陪葬而消失)至今未能仿制成功。故凡有“姹紫”釉上彩的成化斗彩瓷器,绝对是真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秋杯

参考资料

1:故宫陶瓷图典 主编呂成龙 紫禁城出版社 2010年6月第1版 169页157图

2:明清瓷器鉴定 耿宝昌著 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100页

3:明成化斗彩“姹紫”之辩, 老吴头200408新浪微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