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黄芪60~120g,白术30g,当归20g,红参(另炖)、五灵脂15g,柴胡、升麻、陈皮、桂枝、生麦芽、炙甘草各10g,生姜5片,大枣10枚。 【主治】木不疏土证,食少便溏,消瘦乏力,左关脉特弱(《李可经验专辑》171页)。 【方解】木不疏土证,指左关特弱之肝气虚,不能疏土而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消瘦乏力。张锡纯氏创补肝气,用生黄芪、桂枝、生麦芽;李可亦用之补肝,加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红参、五灵脂益气化瘀,启脾进食,共奏“补肝气以实脾胃”之功效。 【用法】二煎混匀,日分2次服。 急性肝炎误治变症 高某,女,30岁,灵石煤矿工人家属。 1983年6月27日初诊。1979年初患急黄肝炎,经治3个月,服茵陈蒿汤加味方70余剂,计茵陈3000多克,板蓝根2000多克,栀子、大黄250g。黄疸虽退,肝功持续不降,GPT 120单位,日见食少神疲,畏寒肋痛。又服柴胡疏肝散加味方20余剂后,变生经闭、厌食、腹胀而呕涎沫,亦已3个多月。面色萎黄无华,肋间刺痛不休。痛作时按腹弯腰,头汗淋漓。近日更增腰困如折,足膝冰冷,小便不禁。脉细,左关特弱,舌淡,苔灰腻。已成迁延性肝炎,病程长达5年。证由过用苦寒攻下,损伤肝、脾、肾二脏之阳。又过用辛散,致气血耗伤。脾胃为后天之本,恶湿又主化湿,此经一伤,气血生化无源,故面色萎黄,食少经闭。肝为人身元气之萌芽,过用辛散攻伐、苦寒解毒等品,致伤肝气。肝寒则络脉滞,故胁痛不休。肝虚则自顾不暇,木不疏土,土气更壅,故见厌食腹胀纳呆。肾为先天之本,人之有生全赖命火之温煦,肾阴之濡养。今苦寒伤损肾阳,肾气怯弱,故见腰困如折,虽在盛夏,瑟缩畏寒,小便失约。故治疗此症之关键,要忘却一切先入为主之偏见,置“肝炎”于脑外,但先温养肝、脾、肾三脏之阳而救药误,治法便在其中矣。 生黄芪、当归、肾四味各30g,红参(另炖)、五灵脂、吴茱萸、桂枝尖、生麦芽、细辛、炙甘草各10g,赤芍15g,干姜30g,油桂2g,生姜10片,大枣10枚。 上方守服27剂,计用干姜、肾四味各810g,吴茱萸、细辛各270g,服至10剂时,呕涎、肋痛得罢,食纳大增,日可进食1斤多。服至20剂时,面色已见红润,自感乳胀,又服7剂,月经来潮。8月初化验,肝功阴转,诸症均愈(《李可经验专辑》172页)。 【李按】脉见左关特弱,知是肝气不振,张锡钝氏投以生黄芪30g、桂枝尖9g,数剂而愈。张氏的论述,对肝脾郁证的治疗,独辟蹊径,解破临床一大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