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针灸

 nusa_li 2019-04-16

 时间针灸:五运六气与子午流注基础概论——术数模型概说

2019.3.21.  陈居伟老师

一、 河图与洛书的时空演化模式

上下四方——宇

永恒流逝——宙

1.  方圆图

2.  定太极  方圆图的圆心

3.  分阴阳   “天心十道”——破开阴阳的规则

4.  生四象

5.  定八方

6.  五脏阴阳的理解

《灵枢·阴阳系日月》:“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二、 河图的象

1-5:生数   6-10:成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三、 洛书的象

1 3 9 7:四正

2 4 8 6:四维

→后天八卦        二至二分

《黄帝内经》调阴阳方法:七损八益:“损益阴阳”

冬至一阳生→固护阳气→“八”:

春夏养阳——八益

秋冬养阴——七损

四、 河图与洛书的关系

五、 应用实例

《素问·生气通天论》: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为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春伤于风, 夏生飨泄;夏伤于暑, 秋必阂疟;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

秋为什么伤于湿,而不是“燥”呢?

    脾乃足太阴,肺乃手太阴,皆太阴也。中央脾收五时乃季夏,应地之化气为湿,但是脾又不主中央时,故而湿之伤太阴不得为足太阴脾,而以手太阴肺代之,于是《内经》有“秋伤于湿”而无“季夏伤于湿”之论。此秋应肺也,非主秋时也,即太阴肺伤于湿。《内经》所谓“春夏秋冬”非只是四季,更重要的是五脏。

四肢因脾而得禀胃气,脾上输胃气于肺,即肺伤于湿,则四肢不得胃气乃痿矣,厥者,四肢逆冷也。究其因,当为四肢阳气不足。“清阳实四肢”“清阳生热”, 脾应四肢,脾气健旺则清阳实于四肢、脾不健运则清阳不举, 四肢失充, 则生厥逆。故而有“秋伤于湿, 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六、 阴阳

1.概念:阴阳代表了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由衰到盛是阳象,由盛到衰即阴象。

2.阴阳的运动形式——离合

古人把天地间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离合”运动,又称为“开阖”“捭阖”“阖辟”等。《素问·阴阳离合论》中阐述了阴阳的离合运动规律——开、枢、阖

3. “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七、 五行

1.概念:《汉书·艺文志》:“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生、长、化、收、藏五个基本时态,对应“木、火、土、金、水”五个代表符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五行以象统物,执简驭繁,把握事物的动态规律,此所谓 “智者察同”。

2. 生克制化关系   “胜复”关系

在我们五运六气中“胜复”关系,是一组“三角”关系,胜如“金克木”,复则“子复母仇:木生火,火复以烁金”。干支具有五行属性,则相应的干支之间,即可进行相应的“五行运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