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吴建科 【艺术简历】 吴建科 笔名:老科 陕西渭南人,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90-1992年在中央美院进修国画专业,擅长人物、动物、山水画创作。现为海军政治部专职创作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1989-2009年作品《赶灯会》、《春潮》、《长命灯》、《关中灯会》、《涛声如歌》、〈水兵医疗室〉连续入选全国第7、8、9、10、11、12届美术作品展。 1987-2009年作品《艰苦岁月》、《小岛日记》、《家园》、《水兵一日》、《军港》、《锚地》、《大国工程》连续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65、70、75、80、85、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4-2015年作品《崛起》参加中国画学会举办的“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全国美展;作品《庙会》、《海天一日》入选“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展”,《庙会》获优秀作品奖;《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2010年3月随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体验生活并出版《吴建科亚丁湾写生集》。2017年7月作品《关中灯会》入选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国际华人500强水墨画大展。 从1993年开始先后在中国画研究院(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陕西美术馆、日本岗山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布里斯特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并有多幅作品被各馆收藏。 在全国各项专题美展中有作品《赶巴扎》、《子弟兵》、《烽火岁月》、《红色的记忆》、《出征》、《云起海上》、《草原动态》、《散落的红星》、《渔工》等作品先后参展并获银奖和优秀作品奖。 【艺术文章】 寻梦“画中人”/吴建科 75年前王洛滨披星戴月,沿着大唐美丽使者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路线风尘仆仆来到青海。辽阔的草原,湛蓝的湖水,大漠戈壁,高耸的雪山,孤独的牧人赶着成群的牛羊激发了王洛滨无限的情思与灵感,创作了不朽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让中国人如痴如醉,也让西部民歌从此走向了世界。75年后的又一个中秋时节,我们来自部队的五位军旅画家在青海书画院和西宁市文联的盛邀和安排下,8月27日从北京直飞西宁,第二天在青海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海鸿及画家阿辉忠等同志的陪同下,正式拉开了“大美青海·魅力夏都 军旅美术名家走进高原采风活动”的旗帜。我们一行驱车2000多公里,环绕海北藏族自治州一路采风。正值高原雨季,祁连山色雨后云雾的神奇变幻,好似江南的烟雨水墨画。雨过天晴,一丝阳光透过云朵照射在碧绿的大草原,那美妙的色彩有好似迷人的油画,令人如痴如醉。一路下来,祁连山脉的神秘与雄浑,大草原的广袤与包容,还有那波光涌动的青海湖以及藏族姑娘美妙、动人的歌声和醇香醉人的青稞酒,无时无刻都在拨动着我们这些“画中人”的神经末梢。来到海拔3500多米的青藏高原,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一路的山色风光叫人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大家恨不能生出八只眼,多张两只手,将这大美的景色尽收怀中。卓尔山的红砾岩石,不知沁透了多少英雄豪杰的鲜血;牛心山下滔滔不绝的八宝河,像一条白色的哈达,应接过多少远方来客;月亮山下,青海湖就像西王母赏赐人间的一面宝镜,照亮过多少卓玛甜美的脸庞;奇绝的“八一”冰川使多少虔诚的信徒可望而不可及。今天的我们乘坐着“宝马良驹”一路飞奔,直跨龙脊,海拔5000多米的冰川、雪线,上亿年形成的自然奇观近在咫尺。她从远古一路走来,以博大的胸怀接纳着八方宾客;她象一尊美丽的女神,呵护着脚下万物生灵百代不息! 想象当年西部歌王王洛滨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骑在马背上巡游与高山峡谷、大漠海北。片片的绿草,成群的牛羊,远处的藏族包房里飘出屡屡青烟,一阵阵悠扬的牧歌从远处传来,这诗一样的画面能不打开歌王创作灵感的闸门吗?《在那遥远的地方》成就了一代歌王,也不断鼓舞着更多的艺人踏上这片多情的青藏高原,去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 【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