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燕山茶社 2019-04-17

以前没想过要读思想史方面的书籍,一直认为这类书籍枯燥,题目太大,内容太深奥。

2009年所在单位承担了北京市科协的一项课题,对中国文化与汽车造型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份报告,我是课题组成员之一,选择参考书目时纳入了葛兆光教授的《中国思想史》。

我个人认为从事设计的人需要了解一些诸如思想史和其它一些形而上的内容,这包含功利的需求和对自身内在超越的需求。

看西方近现代设计史,新设计思想的诞生都尾随着哲学思想的变化,而中国古代那些精美的具有重要美学价值的设计与中国传统思想有很强的关联性,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美学观,紧密地拥抱老庄哲学思想。无论是传统元素的再发掘还是帮助设计师把握未来设计趋势,了解思想史都是很有益的。

葛兆光教授的这部著作吸引我的在于他强调的是想写一部“一般性的普遍性的知识与思想”,这与一些前辈大家的名作很不同,但与我想了解的很符合。与四书五经相比,对普通人影响更大的恐怕是那些一般性和普遍性的思想,中国古代的许多设计来自普通工匠之手,现当代设计师的工作大多也是对服务于普通百姓的日用产品进行设计,能设计奢侈品的毕竟是极少数。不过,读罢之后,感觉对一般性和普遍性思想的介绍稍有不足。

如中华民族这样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又比较深厚的民族一定有一个终极真理,即可以成为任何思想流派的基础的“一”,也就是“天”,或称“天道”。

中国古人最讲“敬天法祖”,建筑、室内、园林、绘画、书法等诸多艺术门类都明显地反映了这种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源泉的老庄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其实是说‘天’(宇宙)与‘人’(人间)的所有合理性在根本上建立在同一个基本的依据上。它实际上是古代中国知识与思想的决定性的支持背景”。因此只要能穷追到“天人合一”上,仿佛万物便有了根基,一切都顺理成章。纵观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莫不以都以“天道”为核心发展演变。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人物御龙图,长沙马王堆出土,湖南省博物馆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良渚文化玉琮,上海青浦区,上海博物馆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透雕蟠龙鼓座,春秋晚期,上海博物馆

以古人的知识,不可能具备今天的科学素养,一切未知只能归结为上天。天圆地方,北极星是天的中心,华夏九州是大地中心,四周是外夷,这是古人观察宇宙和世界得出的结论,从此以此为原点发展出枝杈繁多枝繁叶茂的中国思想,这些思想通过明示或隐蔽的方式不断灌输“天道”,直到人们接受它作为无可置疑的先验存在。不仅如此,古人还发展出一套阴阳五行八卦十二天干六十甲子等一系列数字形式的分类系统作为支撑。

作为中国美学基本思想的老庄哲学是以“天道”为基础的,儒家亦如此。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秩序”,秩序是通过“礼”的形式确定的,而一整套“礼”的话语都是服务于“敬天祭祖”的。在中国古代,敬天祭祖是政权合法性的保证,真理来源依然是天地祖先。

所以,对“天道”思想的追求和肯定,官方与民间的目标是一致的,尽管效用不同。区别在于,谁占据着“天道”思想的旗手位置。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朝廷和士人对此话语权的争夺从未停止,只是有时温情,有时冷酷。

中国的传统艺术和设计所秉承的美学思想莫不从天道而来。

从体现对天地敬畏和天地中心的中国古建的屋顶、中轴线、各种模数安排、室内设计中家具设计以及布局上对礼的遵守,到追求田园自然的诗歌、书法、绘画,莫不体现着天道思想。

中国古建的屋顶,倾斜向下,厚重宽大,四檐飞挑。屋脊和挑檐都有神兽装饰,体现着对天地的敬畏。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多是中轴线布局,体现了等级制度和皇权,核心是秩序,是代天掌管天下的天子所在。不同等级的人,所住的房子也分成很多等级,以斗的尺寸等级、攒数、开间的数量、模数来衡量。室内环境中,家具的摆放,体现着“礼”的精神。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宋代建筑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清代典型室内布局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也深受“天道”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山水画,大概就是老庄哲学的一面镜子。从《文心雕龙》开始,古人就追求文章中的“气”,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天地之间的气,大概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微妙。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抑或是古文运动,也都以冥冥中不知在何处存在的“天”为至尊。最受影响的恐怕当属中医理论,把人的身体运行与天地宇宙的变化规律相匹配,制定出延年益寿的某种标准。

“天道”的终极思想,通过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而各种文化艺术产物,又在不停堆砌和巩固“天道”的堡垒,使其占据着无可动摇的地位。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苏州拙政园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拙政园局部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无锡薛福成故居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扬州瘦西湖

当然,以科学的标准而非哲学美学角度看,这一宇宙观是错误的,从利玛窦的年代开始,西方现代科学理念逐步传入中国,一步步瓦解了中国人的宇宙世界观,到一八九五年,中国被西方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日本击败,传统中国的天下四方的观念崩塌了。

历史上中国艺术的发展有多个重要时期:风起云涌的唐宋诗歌,佛教本土化而产生的中国佛教禅宗,古文运动,宋代城市市民文化形态的繁盛,明代理学地位的确定。中国人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多少对这些都有大概的了解,然而从思想史来看含义却并非那么简单。

禅宗是对中国艺术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佛教分支,但我们总感觉佛教和禅宗的“虚、空、无”与道家的思想理念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佛教刚传入时,作为一个以古代印度为天下中心的外来宗教,为了能被中国人理解和接受,势必要借助中国已有的宗教术语和名词来帮助中国人理解教义,而道教是不错的帮手,同时还要弱化佛教教义中印度为天下中心的内容(印度如果是天下中心那是有违天道的,佛教就成了蛮夷的思想,是不可接受的),也会与儒家思想达成一定妥协,所以中国的佛教已经与印度的原始佛教有了很大的不同,正因为佛教原有教义十分精密,对宇宙和世界的解释有许多高于儒家和道家理论,又与本土思想融合的好,才会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支柱思想之一,深刻影响力中国艺术风格。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六君子图,倪瓒,北京故宫博物院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夏山高隐图,王蒙,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起诗歌,都知道唐代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巅峰,然而就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唐代是一个“盛世的平庸”时期。大家心照不宣的是,李氏是胡人,太宗为夺位戗杀手足兄弟,逼迫父皇让位,这对正统的仁孝”观念是严重冲击。唐代胡人大规模入朝,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削弱了礼法。安禄山叛乱以及后来的潘镇割据让原本就是为了解决周朝的礼崩乐坏而好不容易确立的儒家学说正统地位面临质疑和崩溃,战乱摧毁了大量的寺院,兴盛的佛教一地鸡毛,开始了自己艰难的转型之路。唐朝在极短时间内的大一统的繁盛和随之而来的天下大乱催生了大批的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对局势反应式的文豪,却没有产生诸子百家那样深刻思考形而上问题的思想家。当然,佛教的转型后果就是催生了禅宗这一支脉,然而这已是后话。

影响传统艺术的中国古代思想—重读经典之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三教图(释迦牟尼、老子、孔子),明,丁云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与唐朝类似的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领土面积大大缩小,只龟缩在中原和江南地区,但与唐朝绝大不同的是宋是以汉族为主的王朝,稳定和牢固地统治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印刷术发明后思想能够快速传播。宋代的皇帝权力很大,也一直比较强势。为了抵御北方的入侵,急需重建国家权威与思想秩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宋代出现了理学的开创者—朱熹和陆九渊,有了那次著名的鹅湖之会。到后来,理学由于官方的需要,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陆九渊的思想一脉虽未能成为正统,却在明代催生了另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王阳明。

纵观中国思想史,出于统治的需要,儒家一直是正统的官方价值观,而老庄和禅宗则是精英阶层追求的最高目标,它们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影响巨大,一种思想一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出于协调各方利益需要,会为这种思想牢牢地划定边界,从而让这种思想教条化,失去批判性,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老庄哲学和禅宗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更显著也就不奇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