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案例)唇炎中医辨证知内因,重视内调才彻底

 中医乃瑰宝哦 2019-04-17

1、积郁化热,胃火亢盛

【证候】口唇红肿燥痛、发痒干裂、溃烂结痂、脱皮、消谷善饥,口渴,口苦,口臭,便秘。脉数,舌红苔黄

【病机】积郁化热,胃火亢盛。

【治法】消积导滞,清胃泻火。

【外用】唇风奇方水剂

【方解】饮食不节则伤胃,积滞化热胃火盛,故以焦三仙、枳壳等消积导带,积去则热除,故为之君。牡丹皮、连翘等清热凉血解毒,为之臣。白术消补兼施、祛邪固本;何首乌通腑泄热、排便解毒,共为之佐。甘草解毒而和诸药,为之使。全方共奏消积导滞、清热解毒之功。以内除积热,则外症自消。

2、脾虚血弱,风热化燥

【证候】唇燥皲裂、痛痒较甚、脱屑结痂、唇厚暗红,经久不愈,倦怠乏力,面色无华,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脉沉细弱,舌淡苍白,体胖齿痕。

【病机】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血虚化燥。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润燥。

【外用】唇风奇方水剂

【方解】脾胃者,水谷之海,气血之源,故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以旺气血之源,源足流长,为之君子。黄芪,甘温,大补元气,与当归相伍为补血汤,补气生血,阳生阴长,《景岳全书》曰:“善治阴者,必于阴中补阳,则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于阳中补阴,则源泉不竭。”故以当归补血汤为之臣。血虚化燥,故以四物汤直补阴血,川穹易何首乌、鸡血藤者,免香燥耗气,取补血养血通络之功。九补必有一泻, 枳壳,行气和胃,除胀宽中,配白术为枳术丸,消补兼施。取枳术之意、四物之功,养血润燥,补而不滞,故为之佐。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之使。全方共奏补气生血、养血润燥之功。

【典型医案】

1、饮食劳倦伤脾胃,气阴双亏之唇炎

任某,男,23岁,唇炎,打工者,2017年5月14日来诊。

【主诉】口唇红肿、痛痒、干裂、起皮2年余,屡治不愈。在酒店做管理工作,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易上火,大便3天1次,身困乏力,脉象细数,舌质红,舌尖边赤,少苔,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论析】酒店工作繁忙,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气阴俱伤,故常易上火、便秘、脉细数、舌质红、舌尖边赤少苔、身困乏力,久而愈甚,阴虚化燥,口唇红肿痛痒、干裂起皮。

【证属】气阴双亏,燥热生风。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润燥。

【方解】盖阳生阴长,补气生血,气阴双亏者,当首先补气,生黄芪、党参大补元气为之君。脾为元气之府,肺主一身之大气,生白术、茯苓,渗湿健脾,培土生金,助君药大补元气之功,为之臣。气足则血生,当归、赤芍、白芍养血;沙参养阴;合君臣而补气生血。血热则燥邪生,生何首乌、牡丹皮、大青叶、紫草、凉血解毒;脾虚失运,积滞不化,则郁热内生,焦三仙、炒莱菔子,消积导滞,下气泄热。取此三组药凉血解毒、消积导滞而热毒俱清,故为之佐。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凉血润燥之功。

【外用】唇风奇方水剂

【按语】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皆伤脾胃,化源不足,气阴双虚,燥热生风,上蒸口唇,而致唇风之证。嘱劳逸结合,饮食过节,生活规律。治必益气养阴、凉血润燥,内外合治才能标本兼顾。本案积热胃火盛,故先消积导滞,积去热除,治之易也。

2、饮食不节伤脾胃,积热胃火之唇炎

韩某,女,12岁,淮阳县人,2017年8月21日初诊。

【母代诉】口唇红肿、燥痛发痒,溃烂、干裂结痂、脱皮10余年。伴口角烂、痛不敢张口,喜欢吃肉、零食不断,口臭、胃痛、 流涎、便秘,大便3·4天1次,痛经,量多,1周才净,身困乏力、汗出。曾到北京、上海、开封、南阳多方治疗无效。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苔黄腻,舌体胖大、齿痕,舌脉淤阻。

【论析】自幼零食不断、饮食无节、能吃而不能消,积滞化热,故见口臭、流涎、胃痛、便秘;内蕴积热火毒,外感风热燥邪,引热上蒸,灼伤口唇,故见口唇红肿、燥痛、发痒、干裂、溃烂、结痂、蜕皮、口角烂、痛不敢张口;气虚血淤,故见痛经,经血量多,舌脉淤阻。

【证属】脾虚湿阻、积热火毒之唇风(唇炎)、痛经、崩漏证。

【治法】健脾化湿,消积导滞。内外结合,适合调经。

【方解】饮食无节,伤脾害胃,首当健脾,白术甘苦温,入脾胃,健脾补气为之君。脾胃湿土,喜燥恶湿,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助君健脾而为之臣。积不消,热不除,取焦三仙、槟榔、枳壳、炒莱菔子、生何首乌消积导滞、下气通附,一泻热排毒。牡丹皮、赤芍、陈皮、半夏、蒲公英、马齿笕、连翘和胃清热。取此两组药,消积去热为之佐。甘草和诸药而解毒泻火为之使。全方共奏健脾化湿、消积导滞、清热通腑、解毒之功。

【外用】唇风奇方水剂

【按语】本案属幼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饮食不节,膨化食品不断,肉食过量,伤脾害胃,积热火毒于中,外感风热燥邪,引热上蒸,而成此证。治病必求于本,解铃还须系铃人。积滞为患者,积不消热难除。首先消积导滞,通腑泄热,兼清胃火,祛其内邪,釜底抽薪也;并外涂唇膏,以润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之功,直达病所,外科外治也;邪去正未复,益气健脾、养血调经、固本防复,乃以人为本,辨证论治的结果,治病为手段,救人为最终之目的。体现中医学“救人治病、以人为本”的科学医疗理念。有别于“治病救人、以病为本”医疗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