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患者了解该病,做好患教,接受你的运动练习疗法 2.初始阶段的应力释放和调整 3.直接加强股四头肌力量和髌骨肌腱负荷 4.动力学链和针对性力量训练(例如髋部,腿部等) 5.评估和纠正运动受限 6.调整跳跃和下蹲技巧 髌骨肌腱病的诊断、所致疼痛及运动疗法 在开始对患者进行康复之前,我们有必要对疾病本身,所致疼痛和患者预期做些了解。如果患者缺乏对该病的了解,那么可能会产生下面几个负面结果,从而影响患者康复。 · 错误观念(Poor beliefs) · 恐惧回避行为(Fear Avoidant Behaviors) · 大祸临头感(Catastrophization) · 中枢易化/敏感和慢性疼痛 基本上,患者若是缺乏对于此类损伤的了解,容易导致错误信念,不利于康复。例如: 像这样的错误观念往往会导致恐惧回避行为。如果你一直担心或恐惧损伤加重或者恢复不利,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回避那些产生应力的练习。 正如我们下面要说的,剂量合适的运动练习是我们所知的促进损伤恢复的最有效办法。完全逃避任何带来应力的练习不利于病情的好转2。 损伤带来的大祸临头感(Catastrophization)也是一种观念,患者通常会觉得这下全完了并产生过于广泛的联想,但实际情况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9。这当然会对恢复不利。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一种典型的大祸临头感。 而事实上髌骨韧带损伤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好转2,你仍然有很大机会重返球场。因此,这类想法非常荒谬,但是它却非常普遍。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帮患者进行解决。 之前是这样,康复后还是这样,不用担心。 最后,患者对该病的不当管理(加上错误观念)也会导致疼痛转为慢性,此时往往和疼痛的实际损伤已不成比例。我们称之为中枢易化(central sensitivity)9。其本质是神经系统变得敏感,疼痛程度已和实际损伤不成正相关。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该病的相关背景,解剖以及风险因素。另外还有一个重点需要了解的是该病能随着康复进展而好转,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困扰余生。不过话虽这么说,肌腱恢复时间通常较长。从医学文献提供的资料看,恢复大概需要8-12周时间2。然而,花个6个月以上也是很正常的4。Bahr发现在进行加强力量为基础的康复方案中只有46%的患者在1年内未发生疼痛并完全恢复运动训练4。 康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漫长之旅 另一个需要理解的地方是疼痛。疼痛是确保机体安全的保护机制。一旦出现疼痛,则提示你不要再做让你产生疼痛的愚蠢之事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知道,疼痛和损伤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当损伤发生时,损伤区域变得敏感(因为你的身体试图保护你)。因此,此时运动或负荷可能会造成损伤,但如果剂量合适,并不见得损伤会加剧10。 在绝大多数的髌骨肌腱病康复研究中,康复练习时的疼痛基本处在1-5分之间(10分制)2。有些研究中,更进一步的运动练习标准为上一个练习之后已经完全无痛2。这里想要说的是如果我们在练习时不能诱发出一些疼痛,那么运动练习的强度还不够,还不足以影响康复进程2。 现在就应该明白运动练习带来的让你稍感疼痛的应力或负荷实际上能够帮助肌腱的恢复并消除疼痛2。 最后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肌腱往往对强应力(heavy loading)反应良好4。大部分关于肌腱痛物理治疗的新近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强应力对于此类疾病是有益的治疗。 如果患者过度依赖被动治疗,例如超声,激光和手法治疗,那么其恢复进程也会延长。研究表明具有一定应力的运动练习是针对此类疾病的最有效方法4。 因此,一定的应力,也就是运动剂量显得非常关键。如果过量,那么病情将恶化。我们如何判断应力是合适还是过量呢?下面的几张图标,帮助我们进行理解。 在这个例子中,患者的运动练习剂量一直没能达到痛感程度(Firing level)。这对消除原有肌腱疼痛没有帮助,应该加大运动练习剂量。事实也是如此,该运动员长时间一直没能改善。 在这个例子中,该运动员全然不顾警告,一直进行着超过疼痛阈值的大运动量。我们知道,这样下去只能让疼痛更为加重4,8。 最后这个例子中,患者进行合理的带痛训练。该运动剂量给与髌骨肌腱的应力正好处在疼痛的触发点附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其疼痛阈值会升高从而出现好转。这是本病康复关键中的关键。 那么究竟多大的剂量才是合理的呢?正如前面所述,不同研究,会有些不同。部分同行认为训练时的疼痛控制在5分(10分制)4。也有些同行推荐训练时的疼痛应该在24小时内能回到基线水平4。我的建议是: · 在进行物理治疗运动练习时,疼痛控制在3分以下(10分制)。 · 在结束本次物理治疗运动练习后的24小时内,疼痛能够回到基线以下。 · 疼痛或者运动练习的耐受力每周以及每月都应该有改善。 一定要记住,髌骨肌腱病的运动治疗绝非越难越好,也非越快越好。有些人练习时疼痛稍厉害些会有更大进步,而有些人则需要小一些的疼痛,这都根据个人经验和患者情况而定。最后强调的一点是,疼痛每天都在变化。对于疼痛的监测应该每天进行,就像你减肥时每天监测体重一样。这需要花些时间且病情每天都在变化,但这都很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