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分离牵引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置于休息位,肩外展约50°,前臂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治疗师站在患者外展上肢和躯干之间,内侧手掌心向外握住腋窝下肱骨头内侧,外侧手托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向外维持推肱骨10秒钟,然后放松,重复3~5次。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治疗师站在患者外展上肢和躯干之间,内侧手放在腋窝,四指在腋前,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向足的方向持续牵拉肱骨约10秒钟,使肱骨在关节盂内滑动,然后放松,重复3~5次。 02 长轴牵引 03 上下滑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站在躯干一侧,双手分别握住肱骨近端的内外侧。内侧手稍向外作分离牵引,同时,外侧手将肱骨向头的方向上下推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站在躯干一侧,双手分别从内侧和外侧握住肱骨近端,五指交叉。双手同时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 04 前屈向足侧滑动 05 前后 向滑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处于休息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治疗师站在患侧肩关节的外侧,上方手的手掌放在肱骨头上,下方手放在肱骨远端内侧,稍稍将肱骨托起,上方手将肱骨的近段由前向后推动。 方法一:适用于关节疼痛明显者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放在体侧,屈肘,前臂旋前放在胸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患肩外侧,双手拇指放在肱骨头后方,其余四指分别放在肩部和肱骨前方,双拇指同时将肱骨向前推动。 方法一:适用于关节僵硬明显者 患者体位:俯卧位,患者肩外展并放在治疗床边缘,肩前方垫一毛巾垫,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外展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掌心向下放在肱骨近端后面,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躯干前倾,外侧手保持患者上臂水平,内侧手向前推动肱骨。 06 后前向滑动 07 外展向足侧滑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90°,屈肘,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前臂内侧。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坐在患者外展肩的外侧,外侧手握住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指向下。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 患者体位:仰卧位,屈肘90°,前臂旋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患肩外侧,内侧手掌心向上从肩背部穿过,固定肩胛骨;外侧手托住肘部。内侧手固定,外侧手将肱骨在外展终点范围内摆动。 08 外展摆动 09 侧方滑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患肩外侧,内侧手掌心向外握住肱骨近端内侧,外侧手掌心向内握住肱骨远端外侧。外侧手保持上臂垂直,内侧手水平向外推动肱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前屈90°,屈肘,前臂旋前,手搭在对侧肩上。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患肩后方,同侧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手握住搭在对侧肩部的手。双手同时将患侧上肢作水平内收摆动。 10 水平内摆动 11 内旋摆动 患者体位:仰卧或坐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患肩外侧,上方手轻握肘窝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作内旋运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位于患肩外侧,上方手放在肱骨头前面,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上方手固定患肩并稍向下加压,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做外旋运动。 12 外旋摆动 编辑 : cute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