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你们迎来《权力的游戏》最终季,而我们迎来电动车新国标。 今天要掰扯的这个事,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存在若干坑。 所以,在正式掰扯之前,我要先把这些坑填上。 比方说,我得首先声明,我对电动车新国标本身没意见。咱不是专业人士,不能对这种专业标准指手画脚;至于国标具体怎么实施,更要等权威部门解释。 又比方说,我得声明,我家有电动车,也有汽车。开车上路的时候,我也对乱窜的电动车感到头疼,所以完全赞成严管骑电动车的行为。 再比方说,我还得声明,至少在我自己看来,本文并不是单纯地、片面地站在骑电动车的人的立场上,“为穷人发声”。我没那么高尚,何况,不能因为我经常骑电动车而且碰巧很穷,就认为骑电动车的都是穷人。 那我到底要掰扯什么呢? 说起来也简单:每次看到“严格限制电动车”的新闻底下那一片叫好声,我就想说,事情没那么简单。 有报道说,在2013——2017这5年间,我们国家的电动车事故,平均每年增长8.6%。 作为一个每天都能看见有人骑着电动车闯红灯、逆行、超速、在机动车道上乱窜的市民,我对这个数据表示怀疑。 才增长8.6%吗?看来大家的技术都很过硬啊。 除了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电动车电池也是个潜在的炸弹。最近几年,我们经常看到电动车电池起火引发火灾的新闻。 于是,我们同样经常看到各个城市都在严管电动车的新闻。而且是越管越严,越严越有人叫好。 “现在这些骑电动车的人太不像话了,早该管管了。”“这些骑电动车的人,就好像马路都是他们家的一样,到处乱窜。”“电动车到处乱停乱放,就该禁止这些车子上路。” 评论区里几乎全是这样的言论。据说我国至少有两亿辆电动车,但每个评论区里最多也就两条是为电动车喊冤的。 如果只看这些评论,我们可能会觉得,电动车已经混到了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地步,不光该严管,甚至该取缔了。 可是,该骑电动车的人,还是得骑。 对那些没有私家车、上班路途又比较远的上班族来说,骑电动车通勤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就是有私家车又怎么样?早晚高峰的机动车道永远堵成翔,上班迟到挨骂扣钱那是家常便饭,就甭提了,单说堵成翔的时候要是肚子里真有点翔,总不能把车撂在马路上吧。 相比之下,电动车就灵活多了。碰上堵车,可以穿插迂回,真要找厕所,也便于停靠,正可谓船小好调头、车小不怕堵,实乃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通勤利器。 再说,就算我不赶时间,我的时间也不值钱,我的汽油总值钱吧。就算汽油也不值钱,清洁的大气层总值钱吧。 同志们,朋友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我骑电动车也算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嘛。 当然,我也可以坐公交车上班。然而我们这里的公交车不光特别挤,而且特别不准时。 那不是有公交车专用道吗?确实有,但不是每条路都有。 于是,我经常碰到的景象是,公交司机在没有专用道的路上干瞪眼,我在有专用道的路边干瞪眼。 至于地铁,目前我们这里还没有。也许明年会有,但这毕竟不足以成为今年上班迟到的理由。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电动车最便捷高效。 四 我知道有人会说,你骑电动车没事,但你得遵守交通规则啊。 这话我双手赞成。不过问题是,怎么遵守。 比如,我也不想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乱窜,可是我们这儿的大部分马路,非机动车道都特别窄,前面碰上个蹬三轮的,或者两个并排骑车慢悠悠聊天的,后面就得堵一片。 汽车要超车,可以变道,电动车超车,没道可变,就只能拐到机动车道上。 我当然知道这听上去像是借口。OK,大不了我不超车,一步步跟在后面慢慢挪呗。 可是有些路段,连最窄的非机动车道都没有。或者虽然有,但上面总是停着汽车。 那我该怎么走?上机动车道,嫌我乱窜,上人行道,又说我违章,难不成我飞过去? 我知道开车的也不容易,找不到停车位,只能靠着路边临时停一停,但我们骑电动车的就容易了? 说起停车,我还得多说两句:在我们这地儿,开车在禁停路段违停,一旦抓住要扣3分、罚200块钱。如果骑电动车上人行道被抓住,处罚则是罚款50块,记入个人征信系统,然后通报给工作单位,扣发当年年终奖。 Word天,开车违章罚200,骑车违章扣10000?还记入个人征信?就因为骑车的人没有驾照可以扣分吗? 又有人说了,扣不扣年终奖,还不是老板一句话的事,这又没强制力。 确实是这样没错。但你知道吗,有些老板巴不得有个理由可以不给你发年终奖。 而这是个绝佳的理由。毕竟你违反规则了啊,还有什么说的。 五 我不是为违规行为找借口。我只想说,如果遵守规则是每个人的义务,制定公平的规则、公平地执行规则,又是谁的义务? 说到底,“电动车违章”这个事,既有个别人素质不高、规则意识不强的原因,也有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平等出行权的原因。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城市道路设施都是围绕着汽车来设计和建设的,高架路、快速路、隧道这些“大手笔”,都是为了方便汽车出行。虽然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在倡导“慢生活”,但毕竟时间还短,不论理念还是实践,都还跟不上。 这不光是非机动车道建设跟不上的问题,充电桩建设也跟不上。现在很多小区里的电动车充电桩还不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多,大家明知道乱接电线充电不安全,也还是得接。 接,它可能着火;不接,它一定不动。 我当然知道翻这些旧账没意义,但执行新规的时候,不考虑旧账却不合适。一味指责电动车乱窜,也不解决问题。 再说,我们治理城市也是围绕着汽车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这地儿,管得最严的那阵子,骑电动车不允许在路口逆行,有些路口推着逆行都不行。 后来,他们总算修改了规则,允许骑电动车的人推着电动车过马路。这虽然也不方便(因为有些电动车很大、很重,推起来又慢又累),但过了4月15日,就不用再抱怨了。 因为整车重量超过55公斤的电动车,将不被允许上路。 好嘛,载重超过4吨的货车可以上路,重量超过55公斤的电动车不可以。 六 电动车凭什么跟汽车攀比呀?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毕竟这俩东西很不一样,不好比。比如驾驶货车需要考专门的驾照,而超过55公斤的电动车却是谁都能骑,所以电动车的潜在风险可能更大。 但这个问题的本质,仍然是城市治理的精细程度。 什么叫“精细”呢?打着“人性化”的旗号一味纵容,其实算不上“精细”,可是打着“严管”的旗号一棍子砸死,也不是“精细”。 那到底什么是“精细”? 首先,“精细”意味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你想,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要是公交车和地铁很方便上下班,谁还骑电动车啊?骑这玩意风吹日晒、雨打雷劈,滋味并不好受,如果有更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很少有人会坚持骑电动车。 其次,“精细”意味着出行权的基本平等。这不是说,电动车需要跟汽车拥有一样宽的行车道,但非机动车道起码也得像那么回事吧?如果城市的管理者一边嫌弃电动车乱窜,一边又不给电动车创造必要的行车条件,可有点说不过去。 还有,“精细”意味着管理的刚柔并济。新国标施行后,骑超标电动车上路,就该受罚了。“罚”当然没错,但新国标是不是已经告知了所有骑电动车的人?他们都清楚那些具体规定吗? 别的不敢说,反正在我们小区所有的车棚里,都没有见到相关的通知,居委会和物业都表示不清楚新国标,我身边的骑电动车的朋友也都不知道这件事。 我们这儿的电动车门店里,超重的、功率超标的、没有脚踏板的电动车,依然在出售,而且没人告诉买车的人,现在这种电动车需要上牌,还需要考驾照。 也没人知道这样的电动车该去哪里上牌,更没人知道电动车驾照该去哪里“学”、哪里考。 卖的人只管卖,买的人只管买,买完让不让骑,好像没人在意。 那么,从今天起,这些人骑着“不达标”的电动车上路时,会遇到什么?这大概时是当前最能体现“精细”的地方。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