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雨研学】美丽乡愁

 叶老师YP 2019-04-17

生活即是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南宋时期陆游就曾意识到,光读书是不够的。

而顾此失彼也终归会令人遗憾,所以研学这种新形势的教育方式显得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研学教育,不仅仅是将一片自然或社会风光的缤纷色彩和多变形式带给学生,更是让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久久地醉心于这一片自然或社会风光中神秘的意蕴和崇高的氛围等,在这样的体验中和体验后锻炼心智,培养能力,启迪人生和寻求真正的自由。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从古代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到当代的研学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学教育继承了自古以来的“游学”精神,应运而生。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研学教育不断探索,使得“学”与“游”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下,国家已出台一系列研学教育规划,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积极举行各种形式的研学活动,在课程开发方面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性强和体验性强的课程设计方案。

如果说听来的知识,大概只能记住总量的25%

如果是阅读就能记住总量的50%

如果是做一遍,大概能记住75%

如果和同学们一起做,就能记住90%

近日,一群活泼的初中生们在江南旧雨体验了一场“美丽乡愁”,解茶、乐陶、会讲、书信、食俗,各类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从心底激发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学生们通过体验活动也了解到家乡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抹不开那一缕浓浓的乡愁。



了解更多活动现场,请戳视频

“家”唤起乡愁记忆,“没有家园就没有乡愁”,依恋家园成为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情感需求。城市化进程无人可以逆行,温暖的故乡渐渐成为一种美丽的追忆。快节奏的工业文明、都市文明、网络文明汹涌来袭,很多人从故乡走出,在新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今,在研学途中,我们回望故乡,让乡愁文化延续给下一代,让乡愁的变迁,以一种传承的姿态出现在文化视野中。

旧雨研学立足荆楚文化根脉,挖掘长江文明要素,弘扬中华传统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一片保护性重建的鄂东南及鄂西北传统古民居中,依托“江南旧雨”、“美丽乡愁”、“桃花茶”、“磨山半岛古窑”、“止斋书院”等自主文创品牌,倡行健康时尚的文化审美观和生活模式,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旧雨研学充分依托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文化条件,整合资源,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历史类、人文类、美学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等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其中,构建寓教于乐的文化体验模式,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研学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木制建筑工艺、新中式生活美学、民俗文化、国学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花艺与香道、书画文化、书信文化及邮文化。在这里,可以亲手体验手工制茶、手工制陶、茶艺、插花、书画、书信寄递及各种沙龙分享活动,是传统文化和创新教育的最佳学习体验地。

“通古今之变,成一方之言”,江南旧雨研发一整套乡土教学理念、方法、工具和材料,希望帮助孩子们来编写一本属于自己的地方志,让孩子在文化调研、教育体验中识古、通今,唤醒家园认同,重拾故土记忆,让孩子们自己来讲述变化中的家乡,展示家乡文化,最终开展保护家乡的行动。

教育唤醒乡土,乡愁寻根中国,期待越来越多的伙伴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共同跨越江湖河泽,穿越万水千山,让乡土文化不再孤单。如今,我们继续流浪地球,未来,更多的地方留得住青山绿水,更多的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世界那么大,我们要看看。

我们的课堂,不止于教室,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研学,让我们触摸真实世界;

研学,让我们回归教育本源。

我们相信,这种教育模式终将成为现代化教育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你想不想也来一场这样丰富而有意义的

研学活动之旅呢~

旧雨研学

等待你的参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