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月经前后诸症 月经前后诸症是指月经来潮前后及经期出现的一些规律性的综合征,是诸如头痛头晕、心烦失眠、水肿腹泻、乳胀乳痛、口舌糜烂、恶心呕吐、心悸抑郁、身痛发热、大便下血等症的总称。一般以经前7~14天开始出现症状,经前2~3天及经期症状最为明显,行经后症状明显减轻,以致逐渐消失。 中医认为,月经前后诸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在因素。月经前后冲任气血的变化。女性一生当中,由于经、孕、产、乳等生理活动,数伤于血,使女性处于血不足、气偏盛的状态,这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条件。 2.外在因素。外邪、情志、生活所伤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3.体质因素。是决定证候类型的主要条件。 怎样对月经前后诸症进行辨证施治 1.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乳肿、泄泻,或水样便,完谷不化,倦怠嗜卧,肢软乏力,脘腹胀满,且舌质淡、苔白润,脉濡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淡渗利湿的方法治疗。 方药:参苓白术散。 中成药可用:参苓白术散,每次6克~9克,每日2~3次,口服。 2.肝郁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心烦易怒,胸胁乳房胀痛,基至不能触衣,精神抑郁,时时叹息,或伴头痛,且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逍遥散。 中成药可用:加味逍遥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 3.肾虚型。 主要证候:经前泄泻,甚五更泻,面浮肢肿,畏寒肢冷,腰膝酸冷,头晕耳鸣,且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时为肾虚。 治法:温肾扶阳,健脾除湿。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可用: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4.痰火上扰型。 主要证候:经行期间,狂躁不安,头痛失眠,心烦呕恶,面红耳赤,或心慌胸闷,烦躁不安,舌红或绛,舌苔黄腻,脉弦大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泻火除烦。 方药:生铁落饮加减。 中成药可用:温胆片,每次5~7片,每日2~3次,口服。 5.阴血不足型。 主要证候:眩晕耳鸣,肢体时有麻木,午后潮热,颧红,经行期间心烦易怒,情绪不宁,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养血滋阴,清热除烦。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可用: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6.脾肾阳虚型。 主要证候:面部水肿、头晕、体倦、嗜睡、纳少、便溏;或经前泄泻,脘腹胀满,腰酸腿软,舌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弱。 治法:补肾、健脾。 方药:健固汤。 中成药可用:金匮肾气丸合健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7.阴虚肝旺型。 主要证候:经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滋阴、清热、平肝。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可用:杞菊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8.心脾两虚型。 主要证候:经前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虑,面色萎黄,食欲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中成药可用: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2次,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