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中:何谓“春秋笔法”“龙门笔法”?总结了两大笔法系统

 思明居士 2019-04-17

“春秋笔法”和“龙门笔法”在书法何文学领域各有其解释,不太相同。当然在文学领域的解释较早,而在书法领域乃是由今人提出总结的。

我再此先简述一下在文学领域的解释,随后主要说明在书法领域的解释。

文学领域“春秋笔法”“龙门笔法”

“春秋笔法”是孔子创造的一种行文方法,用一种隐晦的,比较细微,委婉的词句,表现出非常明显且有深刻见解的褒或贬的看法,大多劝恶扬善。

“龙门笔法”乃是司马迁的行文风格,因司马迁出生龙门。主要表示行文比较夸张,或有失实。

这个只简述,不做过多解释,主要解释一下在书法中的概念。

书法领域“春秋笔法”“龙门笔法”

这二者在书法领域的概念,均自今人提出。有人看到由今人提出的概念就会感觉是瞎胡闹,这只能说见识不够了。

这二者概念对笔法分的非常清晰,是金石气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比如“春秋笔法”,今年五月曾翔在北京798办展标题就是《春秋笔法,狮吼功》,狮吼功大家都看的懂,毕竟吼书曾翔是出了名的,但是有很多人对“春秋笔法”就不太了解了,因为对书法史可能了解不深。

之所以“春秋笔法”和“龙门笔法”由今人提出,并非古人觉得不重要,而是古人没有能提出这个概念的条件。因为现在的考古发展是比较快的,上世纪出现了非常多的考古发现,对先秦以前的书史资料的补充极多,这在古代是没有的。

也因为清末碑学盛行,所以“龙门笔法”也被逐渐发展为一个分支。

此二者的出现都是有条件的,而非空口而来。今人如果排斥今人的提出的概念,觉得无用,只有古人的概念才有用,这就是无知的表现了。

要知道,古人的概念也是出现在自己还没有“作古”的时候,还处于“后之视今有如今之视昔”的时候。

①春秋笔法

刚才说了曾翔,那就从曾翔那段比较火的视频说起,毕竟今人的东西比较容易理解。

“春秋笔法”简单来说就是篆籀笔法,而非小篆,乃是大篆,属于金文,乃器物铭文一类的笔法,强调“圆”“拙”“时代感”,说白了就是学的商周大篆。

春秋作为商周的延续,也大体保留了周的风格。

战国虎符,看上边的文字。

春秋武器

大篆相对于小篆来说,就是比较随意一些,小篆太严谨。

而春秋之后,战国就有了一些墨迹。

所以春秋笔法指的就是一种相对开放的,从金石中学的篆籀笔法。

这也是为何曾翔取名“春秋笔法”而非“篆籀笔法”的原因,因为篆籀包含了大小篆,纸刻本。

春秋相对更“古”一些。

当然,这个概念并非曾翔引入到书法。

这种笔法的方法和特点,可以借助曾翔视频的截图来说一下。

起笔“圆”,藏锋。

行笔中锋,厚实。

看笔肚和笔锋,这个力量是非常“中实”的,这也是学篆书能给我们的书法带来的东西,会让线条更“实”更“厚”。

厚不代表笔重,即使细线,也会显得不虚浮,有力量。

这就是学篆书的作用。

回锋,圆起圆收,篆书特点。

角标挡了,但是可以看见他的行笔是“绞锋”。

“绞转”这个概念也是今人提出的,古代没有。为的就是让大家更好理解古人的用笔,显然这个概念非常实用。

行笔的过程中,手腕会转动,会转笔,还会上下用力,为的就是让力量更均匀,“墨”更“实”。

这也是学篆籀需要悬肘的原因,能写好篆书的人,几乎没有枕腕的,尤其是大篆。

至于这个图上,笔画的“毛刺”,这是曾翔个人对古代金文的“时代感”的理解。

这个并不一定要有,只是曾翔个人表现方法,上世纪有些大师的表现是非常厚实圆滑的,也有比曾翔还“枯”的。

但是一定要看用锋,行笔的力量。

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因为这就是大篆的笔法。

之所以用曾翔做示范,是因为有人不懂曾翔的题目“春秋笔法”,也是因为曾翔的视频比较清晰,方便截图。

在网上,即便我用这个做例子,都可能会被骂,说我误导人。我对这类人只能说:我不反对别人骂曾翔,但是我就膈应那些连用笔都不懂的人,看见曾翔就开始乱喷,真是悲哀。

“春秋笔法”就解释完了。

②“龙门笔法”

龙门笔法指的就是“龙门二十品”的魏碑书法作品。

学魏碑,肯定要从精华来,魏碑固然是民间作品,但是也有精华,精华就成了这“二十品”

魏碑是以“方”笔见长,求“刀削斧砍”的“石刻气息”。

主要就是“方”,方起方收,刚劲有力。

这个不需要多说,因为魏碑大多数人都还了解,毕竟是楷书的一种,容易看懂。

③“龙门笔法”和“春秋笔法”的区别。

看过我文章的都知道中国笔法系统一共两种,一方,一圆。

春秋为表示“圆”

龙门为表示“方”

二者一为“金文”,一为“石刻”,载体不同,所以经过千年的腐蚀,呈现的也不同。

春秋多求“拙”,包括甲骨也是如此。

龙门多求“硬”,用笔刀削斧砍之势。

用锋呢,一个中锋为主,一个中侧并用。

其实这二者的表现是区别很大的,但是都自成系统,所以把文学概念正确的引入到书法领域,我个人并不排斥。

因为确实有力的区分的两大笔法系统,也各自代表了部分作品风格。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古人是没有这个条件的,没有机会发现这么多“考古”出来的作品,所以没机会总结提出。

因为在古代挖坟掘墓是有违“道德”的,即使是国营也不行。

希望大家点个关注支持一下,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