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全景 北陵全景 北陵全景 北陵全景俯瞰 北陵公园导游图 图源:见水印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 下马碑 华表 石狮 石狮 沈阳昭陵陵区建筑布局。陵区四周设有红、白、青三种颜色界桩,其南面还备有挡众木(又叫“拒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区南北狭长,东西偏窄。陵区最南端是下马碑,其次,为华表和石狮。计有下马碑四座,华表一对,石狮一对,它们分别立在道路的两旁。石狮之北建有神桥。神桥之西原有涤品井一眼。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院是皇帝更衣亭和静房(厕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馔造房。 ![]() ![]() 清昭陵石牌坊 ![]() 清昭陵石牌坊 清昭陵石牌坊。石牌坊是昭陵主体建筑之一,是一件珍贵的大型石雕艺术品,建造于清顺治或康熙年间。昭陵石牌坊高约10米、长约14米,为4柱、3间、3楼、歇山式楼顶形制。其正楼高挑,左右两个次楼的里半檐紧连正楼中柱,形同“顺山楼”。石牌坊的每架斗拱,均采用铜柱支撑,起到加固、装饰作用,使之结构紧凑、牢固,在诸多牌楼中实属罕见。 ![]() 正红门 ![]() ![]() 正红门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石象生 ![]() ![]() ![]() ![]() 石牌坊以北是陵寝正门——正红门,此门周围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正红门内有一条南北笔直的石路叫“神道”,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柱一对,石狮子一对,石獬豸一对,石麒麟一对,石马一对,石骆驼一对,石象一对。这些石兽统称“石象生”。 ![]() ![]() ![]() ![]() ![]() ![]() ![]() 再往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圣德碑亭一座。碑亭两侧有“朝房”,东朝房是存放仪仗及制奶茶之地,西朝房是备制膳食和果品之所。 ![]() ![]() ![]() ![]() ![]() ![]() 1965年沈阳北陵。(玛格南摄影家勒内·布里 Rene Burri 拍摄) 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正门曰“隆恩门”,城门上有楼,俗称“五凤楼”。 ![]() ![]() ![]() ![]() ![]() ![]() ![]() 方城正中是隆恩殿,两侧有配殿和配楼。配楼俗名“晾果楼”,晾晒祭祀用果品之处。 ![]() 方城 ![]() 方城 ![]() 方城 方城及其角楼 ![]() 方城及其角楼 ![]() ![]() ![]() 大明楼 ![]() 大明楼及宝顶 ![]() 宝顶 隆恩殿后有二柱门和石祭台,再后是券门,券门顶端有大明楼,步入券门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两侧有“蹬道”可上下方城,月牙城之后是宝城、宝顶,宝顶之内为地宫。宝城之后是人工堆砌的陵山——“隆业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