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飘满校园

 昵称63262467 2019-04-17

以读书的方式播种美好,灌溉思想,温润情感,传递知识。学校是书香课程的创新者,教师是快乐读书的引路者,学生是书香校园的徜徉者。

创建“书香校园”就好比在学校播下一颗不断生长的种子。

我们学校把创建“书香校园”看做是“明德文化”追求的方向,是“明德文化”建设中一个永恒的过程。在这一路“书香校园”的建设中,我们收获了这样三句话:最是书香能致远,最是体验能致情,最是积淀能致深。

有图书馆、阅览室,不等于“书香校园”;有读书或读书活动,不等于“书香校园”;有制度或读书计划,不等于“书香校园”;校长或某些老师喜欢读书,也不等于“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从理念上来说,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对于读书的自觉追求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好学、博学、儒雅的精神风貌。

几年来,我们学校围绕这一理念,一步一个脚印:选定阅读书目,建设阅读制度,培养阅读习惯,培植读书团队,构建读书活动,创设阅读课堂,开发阅读课程,营造阅读环境,拓展阅读内容,建立评价体系,整合办学理念,每一步都凝聚着学校和老师的心血与汗水。

优秀的童书具有永恒的魅力。奥地利作家、安徒生文学奖得主诺斯特林格曾经说:“我写书的办法很简单,既然儿童们生长的环境不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乌托邦,那我们就挽起他们的手,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可以变得如何美好、快乐、正义和人道。这样可以使儿童们向往一个美好的世界。这种向往会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

我们学校倡导小学老师与学生共读童书。有人误以为童书就是孩子读的,甚至是“低幼读物”。其实不然。约克·米勒的代表作“森林大熊”是一本图画书,但这本书同样能给大人们很多的思考:冬眠的大熊一觉醒来,发现整座森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工厂管理员把大熊当做偷懒耍滑的工人,呵斥他立刻开始工作。大熊一次次为自己辩解,却一次次遭到否定和嘲笑。于是他自己也渐渐动摇起来,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谁,来自哪里……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拥有者震撼人心的力量,促使人们像大熊一样思索:在现代文明的惯性中,我们到底遗忘了什么?

在创设阅读课堂上,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把读书声还给孩子,还给课堂!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了晨读课和午间读书课。每天清晨,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弟子规》会随同我们的校车一起奔跑在大街小巷;苏贞老师的快乐阅读班,让学生从小爱上阅读;曾伟老师的山魂文学苑,结合了阅读和写作,培养了孩子们爱读好写的良好习惯;李凤书老师的“海量阅读”,打破“课外阅读课外读”的陈规,在课内进行大量阅读……举不胜举。并且,我们还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体系——上课有教材、课堂有评价、课后有心得。

营造阅读环境 ,我们倡导的是三句话:让阅读无处不在,让阅读随处发生,让阅读成为悦读。如今,教室里、树荫旁、绿茵场,小道边,随时都可以看到阅读的身影,痴迷于书海“欲罢还休”的神情。

学校也构建了一套整体的阅读评价体系,以评促读,以评导读,如班级阅读评价、个人阅读评价、家庭阅读评价、教师阅读评价等。同时,我们经常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在教师例会上分享好书,每学期进行多次各种形式的读书分享会,开展教师读书故事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素养大赛,举行“与经典同行——做爱读书的好孩子”主题班队会;也邀请一些名家进校园,和大师对话;帮助孩子们成立小小话剧社,师生同台表演经典名著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校图书室,阅览室藏书37423册,达到市一级学校的人均藏书标准,图书馆有专人负责管理,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在课间、午间至阅览室自由阅读,也可以凭借书证借出图书馆阅读。班级都设有图书角,设立各式图书柜。学生在语文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轮流阅读书籍,流通量约22本/人/期。教学楼的楼道间、每层的拐角处均张贴有诗词佳句,让师生“时时感受有阅读,处处移步皆文化”。既使到了放假,书香也不会散去,每年的寒暑假前,老师们会拥有本校独特的福利——两本新书。学校的QQ群内也会不断闪现大家阅读的分享和文字的交流。阅读越来越自然,表达也越来越丰富。低年级的讲故事,中年级的演讲,高年级的辩论赛,都有孩子们从阅读中所汲取的灵感。我们正在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常态,营造着一个常态化的、自然状态的书香校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