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辟为商埠,是帝国主义列强用武カ打开中国大门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规定开辟的,故也称约开商埠。 汕头开埠,是有一个过程的。清咸丰八年四月初八日(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溯白河而上,进逼天津。当英法联军开抵天津城下,并发出'先取天津,再攻北京'的战争恫吓时,清政府畏敌如虎,屈辱投降。俄、美公使以'调停人'的名义,乘机抢先胁迫清政府订立《天津条约》。五月初三(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共12款;五月初八(6月18日),中美《天津条约》由美国公使列卫廉胁迫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在天津海光寺签订,条约共30款。其中,第十四款増开'潮州'为通商口岸,规定:一、大合众国民人,嗣后均准挚着赴广东之广州、潮州,福建之厦门、福州、台湾,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上海,并嗣后与大合众国或他国之条约均准开各港口市镇;在彼居住贸易,任其船只转载货物,于以上所立各港互相往来;但船只不得驶赴沿海口岸及未开各港,私行违法贸易。 签订中俄《天津条约》 五月十六日和七日(6月26日和27日),英、法联军相继逼追清政府签下了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共56款,中法《天津条约》共42款,都提及增开'潮州'为通商口岸内容。中英《天津条约》中有关'潮州'通商的第十一款全文如下:一、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已有江宁条约旧准通商外,即在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镇城口,嗣后皆准英商亦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船货随时往来。至于听便居住、赁房、买屋,租地起造礼拜堂、医院、坟茔等事,并另有取益防损诸节,悉照已通商五口无异。 中法《天津条约》中有关'潮州'通商的内容为第六款,全文如下:中国多添数港,准令通商,屡试屡验,实为近时切要,因此决定,将广东之琼州、潮州,福建之台湾、淡水,山东之登州,江南之江宁六口,与通商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准令通市无异。其江宁俟官兵将匪徒剿灭后,大法国官员方准本国人领执照前往通商。 美国驻汕头领事馆 以上条约按规定,各款内容限一年之内由双方政府批准、互换后生效。中美《天津条约》于清咸丰九年七月十八日(1859年8月16日)互换生效: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于翌年互换生效。 两广总督劳崇光 美国获得先行换约批准权后,向清政府坚决要求'迅定早期开港,俾领事馆即往莅事'。清朝廷派何桂清为会谈代表。在收到何桂清分析美使之所以坚决在潮州、台湾两地'先行开市'的奏报后,于咸丰九年十月十五日(1859年11月9日)发出上谕,要何桂清与美国使臣商议稳妥安排,等情況奏报后'再将潮州、台湾开市'。 咸丰九年十月二十ー日(1859年11月15日),在收到何桂清与美国使臣会晤情况奏折后,清朝廷再发一道上谕,'加恩著照所请,所有湖州、台湾两口,准米国先行开市',并着令大臣稳妥办理行设关征收商税章程,奏报朝廷。 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七日(1859年12月30日),钦差大臣何桂清、两广总督劳崇光按旨报知美国,请定期在潮州先行开市,拟将税务归粵海关划一处理。'除台湾开市另由何桂清会同闽省督抚臣等办外,臣劳崇光批准移咨,当将该国条约通行宜示,并咨会海关监督,准该国先照新章完纳船只吨钞,其余各项税则,仍照道光年间旧定章程征纳,并准其查照原议,于本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潮州开市。'此议经咸丰帝朱批同意生效。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即1860年1月1日,中美《天津条约》互换批准生效4个半月后,美国使臣华若翰所请、清帝御批,潮州先行开市。 据香港马楚坚教授考究,上文中的'潮州',原文作" Chauchau or Swatau',其原意为'潮州之汕头'、'潮州中之汕头'、'潮州或称为汕头'。由此可见,原来我们引用的不少资料中,都以'潮州,后改汕头',皆因译错原文而为。即原所说的开埠口岸,一开始就是指汕头,而不是指潮州。 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860年1月1日),汕头如期对美国开市。 至此,汕头完全开辟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点击看大图】钦差大臣大学士桂良奏片附件:中俄天津条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