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月20号以后,小麦这个病就要开始了.....

 cccny4i8775snh 2019-04-18

由于今年小麦苗情、群体明显好于去年又加上上几天的一场明显降雨导致田间郁闭重湿度大,给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提供了高度有利的条件,极大的提高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几率。众所周知,白粉病发病快、传播强,危害性大,一旦爆发严重影响产量,为了夏粮的丰收我们必须要了解小麦白粉病,重视起来,早防早治确保小麦丰产丰收。下面就随小编一起认识小麦白粉病:

(一)小麦白粉病症状与危害:

小麦其典型症状是在叶稍和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末状霉层,破坏小麦绿色组织,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可致叶片早枯,小麦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

(二)发生及流行条件

1 品种抗病性。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虽有明显差异,但多数抗病能力不高,这是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而先前审定的一些对白粉病高抗或免疫的品种比如济麦22,由于连续单一大面积种植导致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变化,而逐渐失去抗性,从而也加重发病。

2 病原。小麦白粉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类真菌,其生理小种有32个。各地所存在的优势小种对当地小麦品种的毒力强,则是病害发生的主要依据。

3 气象条件。在感病品种和菌源同时存在的年份,凡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病害流行。最佳发病温度为15-20度,相对湿度大于70%时对病情发展有利,温度18度时病情进展快,而低于10度或高于30度病情发展受到抑制。近几年发现,在干旱条件下亦能发病。

4 栽培管理。水肥条件较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过密,贪青徒长,通风透光不良,或水肥条件很差,植株生长衰弱,细胞缺水失去膨压,抗病性下降,发病均重。

(三)防治方法: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和栽培措施为辅,对白粉病要做到防重于治的植保理念。

1 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2 栽培防病。合理密植,注意氮,磷,钾肥的科学搭配。湿度较大地块,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利于麦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麦收后要及时深耕灭茬,清除病残体和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

3 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在麦苗发病较多的地区,可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拌种,能有效地控制麦苗发病,减少越冬病菌,并能兼治苗期锈病及各种黑穗病。

田间喷药:我地小麦一般于4月20号(孕穗期)后开始药剂防治为宜,常用药剂主要有25%多菌灵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5-50g或30%己唑醇悬浮剂5-8ml,兑水20-50kg均匀喷雾,一般喷两次以上,每次间隔7-10天。多年实验实践表明,使用美雨或嘉悦10-15ml加芸天力一包,严重地块可使用品劲或品典15-20ml可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