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与认同,一起发生 - 善待自己 | 你有一份对自己的暴力,藏于内心 暴力在心里,其实隐藏不见,是不愿意看见自己。 当我们提及“暴力”,第一反应中,往往只是一个概念。因为我们的态度,会认为暴力在别人的身上,自己不存在暴力。这是良好公民的自我感觉良好,这是我们寻常的心理自白:认为暴力在别处,不在自己的身上。 概念,对于我们而言,是抽象的。有时候,听上去看过去是自认为明白的,但是却并不见得自己已经真实的领悟,因为我们没有经身经验,与体会它。哪怕是对其有所经历,也会因为没有觉察而忽略,或者毫无概念。 所以,关于暴力,我们往往默认为是社会暴力,没有意识到存在与自身当中的暴力。可以寻思,暴力的后果是伤害,由此思考,令我们受伤的,便是对自己的暴力。 不少人,其实都有对于自己的暴力。愤怒、自责、自我批判、自怨自艾······这些暴力,并不在我们的身上少见,只是我们一直默默习惯,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惯化。所以,暴力并不止于外在世界的暴力,暴力其中,还有关于内心的暴力。 可是多少人为此重视? 因为,我们难以重视自己,难以善待自己,以及,我们难以真实面对自己,不乐于去看见自己更多。其中,就有认为不好的地方。可唯有坦白于自己,才能因为看见而寻求成长。正是不好的地方,才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的成长潜力所在。 我们需要了解暴力,因为暴力这个东西,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并非限于概念,而是藏于我们的内心。 暴力有冷热,常见的暴力,愤怒、仇恨、嫉妒等等,我认为属于热暴力,往往伤人伤己,而自我批判、自怨自艾,自卑,忧虑等,我认为是对自己的冷暴力,往往会默默伤害自己很多,而且影响深远。 不止于杀人这样的社会暴力才是暴力,刻薄的言语、排斥他人的姿态,因为恐惧而慌乱不安,或者面对权威的不得不低声下气,这些都是暴力,暴力是细微而深藏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探索。 克里斯那穆提在谈及暴力时指出,当我们试图护卫自己的一切的时候,信仰、观念或者需求······这种护卫的心理就暗藏了愤怒。他对此提出:“你是否能正视愤怒而不加上任何辩解?”不去说“我有愤怒的权利”、“我生气了,我真的愚蠢”这类的话。 “你能不能只是看着那个愤怒,就好像它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你能不能客观而整体地观察它,既不辩解,也不谴责?” 于我们而言,总是不能。 他提到:只有当我对你真心关怀而毫无成见时,我才能看到你的真相。 这句话,我认为我们都应当深记于心,不仅仅是在于亲密关系上的真知,也是用于对待自己的一个指领,是善待自己,与自己建立良好关系的福音。 只有对自己真心关怀,毫无成见时,才能看到自己的真相。这也是对待内心暴力的方式,对自己真心关怀,毫无成见,有所爱,有所善待。去看见自己,坦白于自己,成长的路上,才会越来越好。 想想看,那么多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去批判自己,因为外在的声音,外在的评判标准,还有自己一直以来的的想法和观念,自己深受影响的意识形态·······对错与是非的二元性判断,让我们时常因此指责自己,质疑自己。 如果考试考得不好,工作绩效不好,我们会自责,或者批判自己,或者自怨自艾·····甚至,我们发生更多不好的事情,失去工作,感情失意······太多外在的标准,会让我们自行去判断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让我们对自己施以内在的暴力。 这些事情,在我们的共识当中,即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它们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我们会习惯性地有廉耻的恻隐之心,当然就会羞愧没有底气,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内心的暴力。 因为我们一直在默认社会规则和社会形态的正确性,一旦我们有反面的表现,就要遭受责难:别人的批评,自己的批判。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这些事情,就会发现,社会意识和我们自己内心的审判官,都是一种权威,而我们习惯于以此对峙自己。 被离职失业了会认为是一件无地自容的事情,会批判自己无能差劲,会抱怨自己命途不顺。因为我们在遭遇这些的时候,往往会遭到社会人士的鄙夷,我们被社会环境默默告知这是一种失败,所以,我们整个人都不好了。 而一旦我们如此不好之后,只会继续不好,更加不好,一直不好。发现了吗?当我们习惯如此,就会一直如此,想想看吧,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方式。 所以,当我们习惯于把矛头指向于批判自己的时候,请试着停止下来,静心觉察一番。去问问自己,难道这些事情的发生,真的是一种失败吗?失败的定义何以而来?就算是失败了又怎样,我真的很差劲吗?那好,真的差劲的话,就无法变好了吗? 当你问向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你哑语或者迟疑,那么,事实真相就是,你自己都没有确定于这些批判标准,却以此批判自己,责难于自己。事实真相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过错,什么样的失败,只是一个模糊的看法,而你并没有去认清,也没有去认清自己。 你必须停止谴责,才能觉察出你内心暴力的真相,比如愤怒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你一旦怀着相反的理想,立刻就会苛责自己,于是你就看不到愤怒的真相了。 当你想要依循于社会意识形态,朝向于社会认可的对象,就必然会苛责自己。如此一来,我们看向的就是相反的理想,我们并不一定成为某种被认可的人士,重要的是,我们要先成为被自己认可的自己,不是吗? 只是,问题在于,一个不懂得关怀自己的人,能以去认可自己吗?关怀与认可,应当同时发生,认可与关怀同在,自己才会越来越好。所以,从今往后,无论我们发生了什么,要以关怀自己为中心,保持觉察,靠近事实真相,之后,让自己慢慢调整,慢慢成长。 只有活在事实真相中,不加谴责和辩护,才能坦白于自己,去认清自己,才不至于掩盖掉问题,我们才能认清问题所在,然后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要明白,关怀自己,善待自己,才是我们的首要之事。成长变好,便只是随后的事。 在文字里获得力量的我,希望透过文字赋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来 适逢的文字,适逢的你我,适逢我的微信公众号:我及我 如果刚好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公众号,适逢更丰富更即时的文章~ 在这里,见你所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