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04章 庙堂逐鹿 第8节 姜子牙的权谋术

 比干星空下 2019-04-18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约公元前1017年?),男,华夏族,中国殷末周初人,诸侯国际间谍界的首脑人物,“三十六计”最早发明者兼专利持有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也称吕尚、姜尚。

史载姜子牙和比干早年师从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攻读诸侯国际政治关系专业,姜子牙低比干两届,肄业,后改换专业方向,与外校的申公豹研修仙家法术,遂与师兄比干在反殷斗争中分道扬镳,互为对手。

相传姜子牙前半生坎坷飘零,七十二岁时还失业,在渭水之滨的磻溪以垂钓为生,生活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个偶然机会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公”(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后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身无分文的姜子牙有一个端庄贤淑的女儿邑姜,被周文王家的二小子姬发看上了,一来二去,姬发和邑姜相爱了,自由恋爱了,姜子牙跟周文王就结成了儿女亲家,他的女儿邑姜就成了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周成王的亲妈,姜子牙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周朝的开国国丈。

姜子牙辅佐女婿周武王克灭殷商,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朝文王、武王两代君主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齐文化的创始人,不世出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垂钓家(早年),后世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美传。

史传姜子牙的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大禹治理水土有大功,帝舜、帝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有的被封在申地。夏、商两朝,申、吕两地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姜子牙出世时,吕家的家境已经败落了。他年轻时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在殷商首都朝歌的红灯区卖过酒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穷,宰牛也好,卖酒也好,做别的生意也好,业余时间坚持自学,勤奋刻苦没日没夜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七十岁了徒然一事无成,终日宅在家里,连老婆也跟人跑了。老婆跟人跑了以后,感情受到伤害的姜子牙终身未娶,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八竿子打不着的理想事业上。发迹以后,其前妻带着后夫找上门来,请求安排工作,老姜还真不含糊,把这两口子安置在自己的相府里,一不续旧情,二不温旧梦,还让前妻的后夫当了专职司机,让其驾着马车跟自己同进同出,前妻死后,还封她当了“穷神”。如此君子不念旧恶,慷慨好义,难怪姜子牙生前死后拥有众多的崇拜者。

博学多闻的姜子牙曾经比干的举荐,入殷商朝为帝辛做事,做了一个小官。眼见帝辛无道,姜子牙毅然辞职离开了朝歌,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碰巧西行路上结识了姬昌。也有人说,早在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姬昌的家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姜子牙也“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就欣然加盟合作,献计献策。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多方寻找美女奇宝,献给帝辛,以赎取姬昌。姬昌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姬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姜子牙和文王父子俩就着手策划如何推行德政,积攒威望,以推翻臭名昭著的帝辛政权,很多用兵的权谋和奇计都出自姜子牙的头脑风暴。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他不显山不露水地促使姬昌对外联络那些对帝辛不满的其他诸侯国,增加对殷商纳贡,使帝辛放松警惕,也使周文王落了个顺水人情,不花自己一个贝壳就博了个忠于朝廷且乐善好施的名声。这种类似于“诈捐”、“逼捐”的套路直到当今还有人在沿用,屡试不爽,可叹时光荏苒,生命苦短,在不长记性方面,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和三千多年后的今人并无多少区别。

对内,姬-姜团队制定颁布了一整套爱民恤民之策,大行惠民富民之事,以岐周游牧部落最为薄弱的农业生产为发力点,训练兵马,实行兵民一体。姬昌为政清平,个人生活也廉洁自律,既不娶三妻四妾,也不给子女留下一份私产(江山社稷除外),这在当时的诸侯国际上确是极为罕见的。姜子牙又说服姬昌主动出击,讨伐了失道寡助的帝辛帮凶崇国、密须和犬夷,用抢来的财产建设丰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

以上这些套路都是姜子牙运筹帷幄之中的结果,后世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者,都尊从姜子牙的这些套路,连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也从这些套路中无师自通学到一套驭夫之术,令丈夫周武王和公公周文王对自己交口称誉,位列“周初三母”之末。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是为武王。武王九年,姬发试探性地嚷嚷说要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武王和姜子牙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姬发却自作主张说:“还不行,再等等。”遂班师而还,与姜子牙合作撰写了《太誓》(一作《泰誓》),数易其稿而就,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对外公布。

又过二年,殷商朝最高国务资政比干因强行谏诤帝辛不从,挖腹剖心而死;帝辛囚禁了箕子,微子启也遭到监视居住,而这三个人都是殷商王朝的顶梁柱。比干一死,横在姜子牙和周武王翁婿俩面前的最后一道障碍清除了。此时帝辛荒淫暴虐到了极点,大有不作不死的架势,连老百姓都懒得再骂他。

姜子牙见外部条件已成熟,就向姬发提出进攻的动议。姬发不失时机地公布了《太誓》,向八百诸侯发出群公告,集合队伍联合征伐殷商。老骥伏枥的姜子牙以八十岁高龄亲自挂帅,组成讨伐大军。发兵时,姬发占卜龟,兆示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姬发和各路诸侯、众大臣的决心一度动摇。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了姬发的信心,姬发把全国的军事指挥大权都交给了姜子牙,豁出去赌上一把。

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七十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兵车会合。牧野一战决胜负,帝辛兵败如山倒,逃回朝歌,披挂整齐,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殷商王朝灭亡,周王朝诞生,是为中国历史上的西周。

从未到过朝歌的姬发在此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姬发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叔、康叔等一帮亲兄弟把兄弟封铺好彩席,姜子牙牵来祭祀用的牺牲品,史册(卜辞官)按照卜书祈祷,向天上的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帝辛之事,表明天命已完成。

姜子牙又命人散发帝辛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帝辛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武王敕令加高挖腹剖心而死的二舅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三舅箕子,给大表哥微子启加官一级,追封帝辛为“纣王”。

做完这些工作之后,重头戏开场了,姜子牙和周武王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岐周的都城镐京,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人一道,昂首阔步走进了新朝代。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以功劳论英雄,又吸收大批客居殷商的东夷族群的尖端人才加入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鼓励他们的创造性。这一用人路线和选良政策打破了西周之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尊尊亲亲”正统思想,而这一正统思想却是后世的孔子死到临头都念兹在兹的。

姜太公还以自己钓鱼的应聘经验为例,把用人选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他的用人思想开创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机制,与帝辛-比干联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组织人事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军事家、政治家、垂钓家(早年),受到历代统治者崇尚,《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对其颂文颇多,说明了后世的人们不但推崇“成王败寇”的潜规则,也看重“只要目的高尚可以不择手段”的权谋术。

司马迁在《史记》批判性地写道:“周姬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段含苞待放的史家行话首次承认了姜子牙作为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说白了就是耍阴谋,玩权术,动机和出发点倒是好的。

姜子牙的军事理论代表作为《六韬》,人们称他是兵家权谋思想的始祖,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或源于姜子牙及其《六韬》,所以说姜子牙为兵家宗师、兵圣、中国武祖,当之无愧。中国古今大军事家如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姜子牙《六韬》的精华,姜子牙的文韬武略至今仍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姬发两代明主,修德振武,以求兴周,也成就了后半生的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事业。周初分封,首功一件的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治国有方的他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靠的就是《六韬》这本薄薄的小册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