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怎么顿悟得道成为圣人的,为什么说孔子求道于老子

 快乐QB 2019-04-18

古时候的圣人皆是得道之人,不得道不能尊称为圣人。孔子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儒学的创始人,曾参与很多古代经典著作的修改与写作,尤其是论语被奉之为儒家必学经典。

孔子虽然博学无双,但是在游历天下推崇自己的主张时候却处处碰壁。因为孔子当时并未得道,那时候得道之人才被奉为圣人。孔子请道与老子,在《庄子》一书天运篇中有着详细的对话。

孔子对老聃(老子)说:“我研修《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自认为很久很久了,熟悉了旧时的各种典章制度;用违反先王之制的七十二个国君为例,论述先王(治世)的方略和彰明周公、召公的政绩,可是一个国君也没有取用我的主张.实在难啊!是人难以规劝,还是大道难以彰明呢?” 老子说:“幸运啊,你不曾遇到过治世的国君!六经,乃是先王留下的陈旧遗迹,哪里是先王遗迹的本原!如今你所谈论的东西,就好像是足迹;足迹是脚踩出来的,然而足迹难道就是脚吗!白?相互而视,眼珠子一动也不动便相诱而孕;虫,雄的在上方鸣叫,雌的在下方相应而诱发生子;同一种类而自身具备雌雄两性,不待交合而生子.本性不可改变,天命不可变更,时光不会停留,大道不会壅塞.假如真正得道,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受到阻遏;失道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都是此路不通.” 孔子三月闭门不出,再次见到老聃说:“我终于得道了.乌鸦喜鹊在巢里交尾孵化,鱼儿借助水里的泡沫生育,蜜蜂自化而生,生下弟弟哥哥就常常啼哭.很长时间了,我没有能跟万物的自然变化相识为友!不能跟自然的变化相识为友,又怎么能教化他人!”老子听了后说:“好.孔丘得道了!”

此篇对话中不难发现,古时候所尊崇的得道就是领悟并顺从自然规律和人心思想。不做违背自然与人心意愿的事,自然无往而不利。孔子晚年曾言:随意所欲而不逾矩。这个或许就是得道后的精神变化吧。多看一下古代的经典著作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启示,外国的一些著名理论和观点,古代圣人们的书籍中早就有了。只碍于古时候的传播困难和建国前期大量的外来著作侵入所影响。再包括一些崇洋媚外的拿来主义,致使很多国人并不清楚,同样的观点理论,老祖宗们比他们早了千年。为什么我们是文明古国而他们不是,这说明了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