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王古公亶(dàn)父时期,商朝倒数第4位商王武乙为了拉拢迅速发展壮大的周族,迫不得已封他为商朝诸侯,这赋予了周族重要的政治地位和身份。古公亶父死后,他的小儿子季历继承了周族的首领位置。 季历继承先辈和父亲的遗志,胸怀“灭商大计”,一方面积极吸收商朝文化,通过与商朝贵族通婚等形式,加强与其他诸侯的政治联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商朝“诸侯”的头衔,以替商戍边、打击戎狄为籍口,不断扩张其军事实力,使周族迅速成长为商朝西部最强大的诸侯国。 季历,在当世被称为公季,公为爵,季为名。他的儿子周文王姬昌称他为王后,周建国后,他被追尊为王季。季历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季历作为古公亶父的小儿子能够继承周族首领之位是幸运的,但因此而使兄弟亲情分离又是不幸的。据说,古公亶父的正妻有台氏之女,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泰伯,二儿子叫仲雍,三儿子就是季历。古代排行按照伯、钟、叔、季的顺序,季是最小的。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都很贤明,古公亶父因此有意立季历为继承人,以便将来可以传位给自己最中意的孙子姬昌。 泰伯知道父亲古公亶父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的意愿,也为了周族夙愿的实现,于是他便和二弟仲雍逃奔到太湖之滨的梅里(今天的江苏无锡梅村),纹身断发,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来避让季历。为了周族灭商的宏伟蓝图,他们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却让一家人必须承受亲情割舍的不幸。欣慰的是,泰伯后来建立了吴国,建立了“兄终弟及”的制度,泰伯死后弟弟仲雍即位,使吴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泰伯和仲雍也就成为开发太湖流域的始祖。实践证明,虎父无犬子,是金子在哪儿都会闪光的。 季历作为商朝“诸侯”头衔的继承者是幸运的,但因此必须忍辱负重和被威逼利用又是不幸的。季历刚继承周族首领之位时,正值商武祖武乙在位。虽然这时周族开始崛起,但与强大的殷商相比,“周”还仅仅只是一个位于商王朝西部边陲的小方国。季历必须忍受屈辱,竭力与商朝周旋,并不失时机地增强本国实力。武乙二十四年(公元前1124年),季历即位的第三年,周灭掉了程国(位于今天的陕西咸阳东)。又过六年,武乙三十年(公元前1118年),周又灭掉了义渠戎(位于今天的甘肃庆阳、泾川一带),获得很多俘虏和战利品,疆土也向西北大幅扩展,周在西北的声威大振。 武乙三十四年(公元前1114年),为了消除武乙的猜忌怀疑,取得进一步的信任,季历带着许多战利品来朝见商王武乙。武乙很高兴,赏赐给季历土地30里、精美的玉器10件、良马8匹以安抚周国,季历还娶了商国境内的挚国国君的二女儿太任为妻,小心谨慎地保持着与商朝的“友好”关系。这种“身不由己”和“被逼无耐”,是一种人生的不幸。 季历作为商王朝掌管西部征伐的“牧师”是幸运的,但因此而遭遇商王文丁的迫害又是不幸的。季历在武乙时期,即使是夹缝中求生存,但还免强能蒙混过关。他迎合武乙想保持边疆稳定的心思,重点对周国北部强大的部落联盟“鬼方”进行征讨,三年苦战,大获全胜,俘获了20多个戎狄部落首领,安定了商朝、特别是周人自己的西北边疆,消除了周人东进的后顾之忧,更让周国的威望和声誉悄然提升。但不幸的是,公元前1113年,武乙在打猎时遭雷击身忙,他的儿子文丁(倒数第3位商王)继位。 文丁对季历采取的是“利用加惕防”的策略,往死里用你,就是不信任你。先派季历讨伐商朝北方燕京戎人(在今天山西静乐、祁县汾水一线),以解除对商朝的威胁。在文丁二年(公元前1111年)、四年(公元前1109年),季历先后两次率军东渡黄河,取得了胜利,并向文丁报捷和献俘,文丁为了嘉奖季历,任命他为商朝的“牧师”。“牧师”可是商王朝政权体系中权力很大的封疆大吏,有权代商王管理西部诸候国,掌管西部地区的征伐事宜,主持一方事务。 这样,周从原来商朝的一个小方国一跃成为西方的霸主。季历从此愈战愈勇,于文丁七年(公元前1106年)讨伐始呼之戎,十一年(公元前1102年)伐翳(yì)徒之戎,还把三个翳徒的头目俘获后送给文丁。这实际上是有点用力过猛,一般人者可以看出季历的迫切心情,更何况商朝的统治者,还有那么多高参在监视着天下象季历这样的英雄人物的一举一动。 周的强大,季历威望的提升,使文丁如芒在背,感觉到了周族强大对商朝政权所形成的严重威胁。文丁表面上高调表彰季历,赏赐给他用精美的玉器雕刻而成的酒壶,其中装有用黑色黍(shǔ,谷子)子和香草酿造的美酒,还给他升官加爵,但私下里却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在他死的那一年(公元前1102年),突然下令把季历囚禁起来,最后害死于监狱之中。季历舍生忘死征战疆场,换来的是身陷囹圄(líng yǔ),其个人命运是不幸的。 季历的不幸,是个人命运的不幸;而季历的幸,又是周人和周族事业之幸。以个人的小不幸,换来周之大幸,从事业角度看,季历的一生是超级值得的。他为儿子消除了威胁,扩大了地盘,锻炼了军队、赢得了声誉,打下了基业。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这位深得爷爷古公亶父欣赏的孙子,没有让爷爷失望,也没有让父亲抱憾,怀着国仇家恨,踏着爷爷和父亲前进的脚步,加快了“翦商”的步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