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岗位 | 存在的危险源 | 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 | 事故预想 | 防范措施 |
1 | 所有岗位 | 顶板有悬矸和煤壁有离层及探头 | 顶板事故 | 造成悬矸或片帮煤伤人 | 人员行走时要时刻注意观察顶板、煤帮的情况 |
2 | 机电设备漏电 | 顶板事故 | 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 非专业人员不得检修电器设备,确保电器设备保护齐全 |
3 | 跨越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 | 运输事故 | 跨越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事故 | 人员严禁跨越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跨越输送机时必须闭锁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要设立行人过桥 |
4 | 入井时有穿化纤衣服、饮酒、携带点火物品、身体带病等行为 | 其他事故 | 入井时有穿化纤衣服、饮酒、携带点火物品、身体带病等行为,可能造成瓦斯及煤尘爆炸或人身伤害事故 | 入井时严禁穿化纤衣服、不许喝酒、严禁携带点火物品、身体带病严禁入井 |
5 | 巷道内支柱支设不牢 | 机械事故 | 巷道内支柱支设不牢,支柱倒柱伤人 | 确保巷道内支柱支设牢固,支柱必须用安全皮带捆绑牢固 |
6 | 人员进入盲巷 | 其他事故 | 人员进入盲巷,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人员严禁进入盲巷 |
7 | 人员在井下行走时,将铁锹等长柄工具放在肩膀上 | 其他事故 | 人员在井下行走时,将铁锹等长柄工具放在肩膀上,长柄工具可能误伤其他人员 | 人员在井下行走时,应将长柄工具抱入怀内 |
8 | 人员在井下有乘坐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乘坐电机车等行为 | 运输事故 | 人员在井下有乘坐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乘坐电机车等行为,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所有人员严禁在井下私自乘坐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和电机车等 |
9 | 过风门时,同时打开两道风门 | 其他事故 | 过风门时,同时打开两道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 过风门时,不得同时打开两道风门 |
序号 | 岗位 | 存在的危险源 | 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 | 事故预想 | 防范措施 |
1 | 采 煤 机 司 机 采 煤 机 司 机 | 未能检查顶板及煤壁的支护情况 | 顶板事故 | 支架间顶板漏渣、煤壁片帮,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 确认架间无浮煤悬矸,煤壁防护到位 |
2 | 割煤过程中滚筒甩出大块煤 | 顶板事故 | 滚筒甩出的大块煤下滑容易伤人 | 割煤时,提前采煤机滚筒1-2架收回护帮板。并减小采煤机的割煤速度 |
3 | 割煤后没有及时打出护帮板 | 顶板事故 | 空顶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冒顶事故或煤壁片帮伤人事故 | 采煤机割煤后及时推出伸缩梁并打出护帮板 |
4 | 未询问交班司机上班的设备运行情况、工作面出现的异常情况 | 机电事故 | 设备带病运行,造成设备损坏。或工作面异常,煤壁片帮伤人等 | 接班司机必须仔细询问上一班采煤司机关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工作面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告知班长 |
5 | 未检查采煤机齿轨连接、电缆及水管路的完好情况,或检查不到位 | 机电事故 | 有可能造成采煤机掉道,拉坏电缆,影响生产 | 开机前,首先检查查采煤机齿轨连接、电缆及水管路的完好情况,确认无误后开机 |
6 | 未检查支架护帮板、前探梁状况,刮板输送机平直程度及跑道情况 | 机电事故 | 发生片帮,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及采煤机掉道,损坏采煤机齿轨轮或导向滑靴 | 开机前,检查支架护帮板、前探梁状况,刮板输送机平直程度及跑道情况,确认无误后开机 |
7 | 开机前检查煤机时,进入煤帮不进行敲帮问顶,输送机和支架不闭锁,工作面顶板破碎或支护不完好 | 顶板事故 | 可能由于片帮砸伤操作人员 | 进入煤帮作业必须先将输送机停电闭锁和液压支架设置闭锁,再检查顶板支护情况,确认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方可进入煤帮作业 |
8 | 开机前不发出开机信号 | 其他事故 | 可能由于采煤机突然启动伤害采煤机附近的作业人员 | 开机前,煤机司机必须发出开机信号,上下滚筒5米范围内严禁有人 |
9 | 采煤机运行时下部支架前方有闲杂人员逗留或平行作业 | 其他事故 | 采煤割伤周围作业人员 | 采煤机割煤时,架前严禁有人 |
10 | 采煤机运行时,煤机司机将身体置于电缆槽上方 | 其他事故 | 可能被片帮打伤操作人员 | 采煤机运行时,采煤机司机必须在架间进行操作 |
11 | 滚筒缠绕异物不及时停机处理 | 其他事故 | 损坏采煤机 | 采煤机滚筒缠绕异物时,必须将采煤机和输送机停电闭锁,滚筒离合器打开,将异物取出 |
12 | 过断层时,不打眼放炮,强行使用煤机割岩石 | 其他事故 | 强行使用采煤机,损坏采煤机 | 工作面过断层时,必须在破岩处采取打眼放炮松动处理 |
13 | 对煤机出现的故障不及时汇报或汇报不正确 | 其他事故 | 采煤机带病运转,导致设备损坏 | 采煤机运行过程中,采煤机司机随时注意煤机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即使停机检查并汇报清楚 |
14 | 向下滚落出大块矸石不发出警示信号 | 顶板事故 | 下部操作人员可能被矸石砸伤 | |
15 | 采煤机停机时,不停电闭锁,不摘除隔离手把和离合器 | 机电事故 | 由于误操作启动采煤机,误伤其他操作人员 | 采煤机停机时,必须停电闭锁,并摘除隔离手把和离合器手把 |
16 | 未能检查支架护帮板、前探梁状况,刮板输送机平直程度及跑道情况 | 机电事故 | 滚筒伤人,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 开机前,检查支架护帮板、前探梁状况,刮板输送机平直程度及跑道情况,确认无误后发出信号,准备开机 |
1 | 刮 板 输 送 机 司 机 | 未察看顶、帮维护是否牢靠 | 顶板事故 | 顶板掉渣、片帮伤人 | 认真检查岗前环境,确保无危险情况下,进入作业现场 |
2 | 接班时,对于上一班遗留下的设备问题未能及时检修或告知班长 | 其他事故 | 刮板机带病运行,导致设备损坏等 | 将上班遗留设备问题应及时检修或告知班长 |
3 | 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睡觉,未能听清信号或发出错误信号 | 运输事故 | 信号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或伤人等事故 | 休息好,保持注意力集中,确保操作无误,开机前必须信号联系清楚 |
4 | 重载启动刮板机 | 运输事故 | 重载启动,容易发生断链等设备事故 | 在停机前,必须确保刮板机上无物料 |
5 | 在刮板机上行走 | 其他事故 | 刮板机运转,造成伤人身安全事故 | 禁止在刮板机上行走 |
6 | 刮板过度弯曲 | 其他事故 | 刮板过度弯曲容易造成卡链断链等机电设备事故 | 刮板机运转中,禁止过度弯曲。每班交班后,操作进行检查,发现过度弯曲的应及时更换。 |
7 | 减速器和液力联轴器漏油 | 其他事故 | 漏油发生齿轮暴死,损坏减速箱 |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
8 | 使用失爆电气设备 | 其他事故 | 电气设备运行发生电火花,引起煤尘爆炸等 |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禁止使用失爆电气设备 |
1 | 液 压 支 架 工 液 压 支 架 工 | 煤体松动、煤壁伞檐、架间活矸砸伤 | 顶板事故 | 可能造成矸石砸伤人员 | 安装防护栏,及时打开护帮板,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
2 | 高压油管、液管连接松动或破损(烧伤或打伤) | 其他事故 | 可能造成高压胶管甩起伤人 | 移架前检查支架完好情况,认真检查各种高压管路的接头,有问题及时处理 |
3 | 支架各部件开焊、断裂、脱落砸伤 | 其他事故 | 支架部件掉下砸伤人员 | 移架前检查支架完好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移架时架前、架间、支架内严禁有人作业 |
4 | 本架操作时站在底座前端挤伤 | 其他事故 | 可能挤伤人员 | 移架前让支架下方所有人员、本架及上下各两架人员躲避在安全地点 |
5 | 单体支柱调架弹跳伤人 | 其他事故 | 单体支柱打滑弹起碰伤人员 | 单体支柱必须用安全带捆绑,人员操作时做好防滑措施 |
6 | 支架倒架伤人 | 其他事故 | 倒架时砸伤附近工作人员 | 支架安装防倒千斤等防倒设施,及时调整倾斜支架 |
7 | 在采煤机附件进行拉架推溜工作 | 机电事故 | 在采煤机机身及附近拉架推溜时,造成采煤机滑靴损坏 | 不得在采煤机附近拉架,采煤机后滚筒2—3架后再进行拉架 |
8 | 未对支架支护情况及液压管路进行检查 | 顶板事故 | 可能造成漏顶或管路打伤人 | 拉架前,必须仔细检查操作支架的支护情况和各连接管路情况; |
9 | 采煤机割煤时,未及时收回护帮板 | 其他事故 | 未及时收回护帮,造成采煤机割坏支架护帮 | 采煤机割煤时,必须提前将支架护帮板收回 |
10 | 采煤机割煤后,未及时打出伸缩梁和护帮板 | 顶板事故 | 由于伸缩梁和护帮板造成漏顶,导致冒顶 | 采煤机割煤后,必须及时将伸缩梁和护帮板打出维护顶板及煤帮 |
11 | 操作支架前,未检查支架周围3个支架内有无其他人员作业 | 其他事故 | 在拉架的过程可能导致附近操作人员受伤 | 操作支架前,必须检查支架上下各3个支架内有无人员,发现有人时,必须将其撤出 |
12 | 移架后,未检查支架接顶情况,支架初撑力达不到规定要求 | 顶板事故 | 导致采面漏顶 | 移架后,支架工必须检查支架顶梁接顶情况,初撑力是否符合规定,发现不接顶,或初撑力不够时,必须调整支架 |
13 | 推移刮板输送机时,推移弯曲段距离不得小于20米 | 其他事故 | 损坏输送机 | 推斜切或移溜时,刮板输送机弯曲段不得小于20米 |
14 | 冲支架前梁时未派专人进行停、送压 | 其他事故 | 人员误操作,误送液,可能造成支架液管甩起伤人 | 冲洗支架前梁时,必须派专人进行停、送压,操作人员相互之间要配合紧密,停送压信号要发的清楚可靠 |
1 | 胶 带 输 送 机 司 机 胶 带 输 送 机 司 机 | 未观察顶板及煤帮情况 | 顶板事故 | 顶板掉渣、片帮伤人 | 观察顶板情况是否完好,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作业 |
2 | 未检查皮带信号装置或检查不到位 | 机电事故 | 信号不灵不清晰,导致不能及时启动、停车,误操作发生损坏机械设备及伤人事故 | 启动前检查信号装置是否清晰灵敏,有问题及时处理 |
3 | 未检查皮带保护装置或检查不到位 | 机电事故 | 保护不全或保护故障,危及人身安全 | 启动前必须检查皮带保护情况,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否则严禁启动 |
4 | 开机前未发出预警信号 | 机电事故 | 皮带机运行将皮带周围作业人员卷入皮带内,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 开机前发出预警信号,确认所有人员离开后,点动开机两次,再正常开机 |
5 | 调试皮带跑偏时着装不规范 | 机电事故 | 松散衣角、袖口皮带卷入皮带,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 调试人员开工前检查衣角、袖口,衣角、袖口必须扎紧,着装整齐 |
6 | 开机前未检查皮带是否跑偏 | 机电事故 | 皮带跑偏,造成撤带断带等机电设备事故 | 开机前,必须检查皮带是否跑偏,如皮带跑偏,必须处理结束后在开机。 |
7 | 皮带运转时跨越皮带 | 机电事故 | 人员从高处跌落摔伤等人身安全事故 | 严禁人员皮带运转时跨越皮带,因工作需要跨越时,停电闭锁皮带 |
8 | 皮带司机带故障违章开机 | 机电事故 | 损坏设备,或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 检查是否停电停机后,开关停电闭锁 |
9 | 皮带打卡子时皮带开动拉人 | 机电事故 | 皮带打卡子时皮带开动拉人,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 皮带需要打卡子时,先要在控制台闭锁胶带输送机,并有专人负责看闭锁 |
10 | 皮带运转过程中用铁锹刮滚筒煤泥 | 机电事故 | 用铁锹刮滚筒煤泥时,可能出现滚筒将手或胳膊卷入 | 皮带运转过程中严禁用铁锹刮滚筒上的煤泥 |
11 | 未及时发现皮带撕裂现象 | 机电事故 | 未及时发现皮带撕裂现象,可能造成皮带断带现象 | 发现皮带有撕裂现象时,要及时闭锁胶带输送机处理 |
1 | 连 续 牵 引 绞 车 司 机 | 未检查顶板及煤帮情况 | 顶板事故 | 顶板掉渣、片帮伤人 | 敲帮问顶,确认顶板及煤壁完好 |
2 | 在开车前未检查设备或检查不到为 | 机电事故 | 损坏设备,设备伤人 | 检查绞车机械部位,确保牢固、稳定 |
3 | 信号不全、不灵敏以及不可靠 | 机电事故 | | 检查绞车各种保护,确保齐全、灵活、可靠,有问题及时处理,否则严禁启动 |
4 | 未检查钢丝绳断丝及磨损情况 | 其他事故 | 断绳伤人 | 检查钢丝绳,确认完好,无断丝 |
5 | 未按规定发出信号或信号不清晰 | 其他事故 | 误操作翻车或危及人身安全 | 接收或回复的信号要清晰、正确,否则严禁启动 |
6 | 未按规程规定操作绞车 | 机电事故 | 造成机电事故损坏设备 | 按程序开车,注意绞车各部位运转情况,信号不清晰或不正确严禁启动 |
7 | 超负荷、高速行车 | 机电事故 | 翻车、跑车,损坏绞车 | 控制绞车运行速度为低速,发现情况能及时停车 |
8 | 在接近停车位前未按规定距离减速 | 机电事故 | 过卷、破坏安全设施,危及人身安全 | 接近停车位置时,要慢速行驶 |
9 |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在运行过程中,人员走在绳道内 | 其他事故 | 可能夹伤人员的脚或腿 |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运行过程中,人员严禁走在绳道内,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制度 |
10 |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通过风门时,未及时提前打开风门 | 运输事故 | 未及时提前打开风门,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撞坏风门或挤伤人员 | 距离风门5m以外的地点停车后,人员打开风门 |
11 |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通过风门时,人员拉开风门后未固定风门 | 运输事故 | 人员拉开风门后未固定风门,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通过风门时撞坏风门 | 人员拉开风门后必须先固定风门,并撤离到风门以外的安全地点 |
12 |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通过风门时,人员站立在或倚靠在风门上 | 运输事故 | 人员站立在或倚靠在风门上,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通过风门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通过风门时,严禁人员站立在或倚靠在风门上,必须撤离在风门以外的安全地点 |
13 |
| 未检查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泄漏通信系统 | 其他事故 | 泄漏通信系统不完好、失灵,信号不清晰,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车辆掉道 | 无极绳牵引绞车启动前、运行时,必须随时检查泄漏通信系统,泄漏通信系统不完好、失灵,信号不清晰,必须停车处理 |
1 | 综 采 电 钳 工 | 作业前未检查作业地点巷道支护情况 | 顶板事故 | 顶板掉渣、片帮伤人,危及人身安全 |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
2 | 作业前未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 | 一通三 防事故 | 未检查瓦斯浓度,瓦斯超标可能由电火花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 |
3 | 检修作业时,未停电闭锁 | 机电事故 | 带电作业,发生重大机电事故或人身机电事故 | 作业时必须指派专人进行停电闭锁工作,并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警示牌 |
4 | 作业时未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验电笔,进行验放电作业 | 机电事故 | 不用相应等级电压验电笔验放电,发生人身机电事故 | 作业时,必须使用与电源电压相应的验电笔,进行验电、放电工作。查看供电系统图,核实设备的电源电压 |
5 | 作业时未及时清理电机设备内部遗留的工器具 | 其他事故 | 未及时清理设备内部工器具,造成设备损坏 | 作业后,及时清理干净设备内部遗留的工器具 |
6 | 作业时未按照《机电完好标准》作业 | 机电事故 | 未按《机电完好标准作业》,造成机电设备损坏,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 作业时,严格按照《机电设备完好标准》作业。杜绝“三无”现象 |
7 | 作业工具不齐全,不符合作业要求 | 其他事故 | 因检修工具不齐全,检修不彻底 | 作业工具齐全完好,必须符合作业要求方可上岗 |
8 | 电气设备检修完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试运转 | 机电事故 | 检修不彻底,保护部齐全,在正常运行时造成机电事故 | 检修后接线工艺符合检修标准,设备符合隔爆要求,接地装置和接地极连接可靠,电气保护齐全,设备箱体内工具杂物清理干净 |
9 | 电气设备随意放置,周围有积水 | 机电事故 | 电气设备的随意放置,可能造成杂物和水进入设备操作腔 | 检修人员检修后周围不能有任何杂物、积水,电气设备必须上架放到指定地点 |
10 | 检修设备未挂警示牌 | 机电事故 | 可能造成误送电误操作伤人事 | 检修设备时必须断开电源并悬挂警示牌,“有人作业,不准送电” |
1 | 泵 站 司 机 泵 站 司 机 | 控制按钮、开关等电器设备触电伤人 | 机电事故 | 作业人员被泵体的传动部分夹伤,造成人身事故 | 及时检查设备完好情况,杜绝失爆 |
2 | 高温液体飞溅烧伤 | 机电事故 | 高温液体飞溅,造成飞溅液体伤人 | 加液时注意观察,及时躲避 |
3 | 高压液管破裂、脱落 | 顶板事故 | 高压液管破裂、脱落,造成高压液冲出伤人 | 认真检查管路及接头完好情况 |
4 | 观察工作地点的顶板活矸、危岩,煤壁片帮现象 | 顶板事故 | 工作地点的顶板活矸、危岩,煤壁片帮,造成顶板漏渣或漏顶伤人事故 |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作业前处理工作地点的活矸,危岩,加固煤帮 |
5 | 检修前,作业工具不完好或不齐全 | 其他事故 | 损坏设备,泵站的检修部彻底 | 检修前,泵站司机必须检查工具齐全完好情况 |
6 | 高压管路连接销子不完好 | 其他事故 | 设备运行时,管接头甩出伤人 | 开泵前,必须检查管路连接销的情况,发现不完好时,必须处理后方可开 |
7 | 乳化液泵站出口压力不符合规定 | 其他事故 | 支架初撑力不足,工作面支护强度不够 | 泵站司机必须随时检查泵站的出口压力,发现过低时,必须调整泵站压力值 |
8 | 检查转动部位时,观察距离过近或用手直接接触 | 其他事故 | 被转动的部位绞伤、夹伤 | 泵在运行时,泵站司机检查转动部位时,必须保证身体与转动部位不得小于1米,严禁用手触摸转动部位 |
9 | 检修或更换液压元件、管路时,不停电闭锁或没有卸压 | 其他事故 | 检修时候被液体喷伤 | 检修乳化液泵或更换管路时,必须将泵停电闭锁,释放余压 |
10 | 对乳化液泵检修完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试运转 | 其他事故 | 可能由于检修部彻底,在正式运转的时候发生意外故障 | 乳化液泵检修完毕后,必须进行试运转,试运转正常后,方可结束作业 |
11 | 乳化液泵压力表不完好 | 其他事故 | 压力表的错误读数,造成压力不够,支架初撑力不够,工作面支护强度 | 发现乳化液泵压力不完好时,必须进行更换 |
12 | 乳化液浓度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要求 | 顶板事故 | 造成液压支架初撑力不够,工作面支护强度达不到作业规程规定要求 | 乳化液浓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要求,班中定时抽检乳化液浓度 |
1 | 维 护 工 维 护 工 | 未处理两巷的片帮煤或处理不到位 | 顶板事故 | 片帮煤伤人 | 检查顶板和煤帮,发现顶板脱层、煤壁片帮时,必须立即处理 |
2 | 回撤支柱前未检查上方顶板情况 | 顶板事故 | 顶板垮落或大块煤伤人 | 回柱前应仔细检查巷道顶、帮支护情况,及时处理片帮和离层 |
3 | 回柱时监护不到位 | 顶板事故 | 造成顶板下沉,甚至漏顶、冒顶事故 | 回柱时,至少两人作业,一人负责监护顶板,一人操作 |
4 | 提前回柱 | 顶板事故 | 造成顶板下沉,甚至漏顶、冒顶事故 | 严禁提前回柱 |
5 | 支设支柱前未检查支柱是否完好 | 顶板事故 | 支柱支护不到位,造成顶板事故 | 检查支柱的完好情况,失效、卸压的支柱必须分开存放,标记清楚,及时升井 |
6 | | 顶板事故 | | 支柱及时拴防倒皮带,打设角度符合规定要求 |
7 | 回柱泄压时人员正对三用阀 | 其他事故 | 高压液喷出伤人 | 回柱泄压时,人员站在三用阀侧面,严禁在三用阀正面站立 |
8 | 端头支架移架时,周围有人滞留或通行 | 顶板事故 | 挤伤、顶板上块煤或支护材料掉落砸伤人员 | 端头支架移架时,除端头支架操作工外,严禁其他人员在端头支架附近作业、滞留或通行; |
9 | 采煤机在上下口割煤时,有人员在附近作业 | 其他事故 | | 派专人设置警戒并看守,严禁人员跨越警戒线,其余工作人员躲避在支架内 |
10 | 工作地点顶板不完好或支护不可靠 | 顶板事故 | 顶板掉渣,砸伤作业人员 | 作业前,仔细对作业地点顶板支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
11 | 支柱不联锁,角度不合适,钻底不加穿铁鞋,支柱初撑力不符合规定 | 其他事故 | 柱子被推倒,钻底不加穿铁鞋,支柱初撑力不够,引起顶板下沉,导致冒顶 | 支柱与顶网进行捆绑,当每层倾角为6-8°时,支柱迎山角度在1°,支柱柱径为100mm的不得小于90KN,支柱柱径为80mm的不得小于60KN |
12 | 升柱时作业人员手背朝上抓柱把 | 其他事故 | 顶板掉渣打伤手背 | 升柱时,作业人员严禁将手背朝上抓柱把 |
13 | 支柱接顶不实,升柱时正对注液枪,抬运物料时,人员配合不一致 | 其他事故 | 被注液枪喷伤,抬物料时配合不一致,可能被物料砸伤 | 升柱时,严禁正对注液枪,抬运物料时,人员步调统一,协调一致 |
14 | 转载机运行时架设机巷超前支柱 | 其他事故 | 在跨越转载机时被夹伤 | 机巷转载机运行时,严禁人员跨越转载机作业 |
15 | 摘除锚索时,人员站在锚索正下方,卸除两帮锚杆时,人员不检查巷帮支护情况 | 其他事故 | 摘除锚索时,人员站在锚索正下方,可能被锚杆弹伤;卸除两帮锚杆时,人员不检查巷帮支护情况,贸然拆除引起冒顶,片帮现象 | 拆卸锚索时,严禁人员站在锚索正下方,拆卸巷帮锚杆时,必须先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发现顶板破碎,巷帮外鼓时,严禁拆卸锚杆 |
16 | 不执行先支后回,支设超前与机巷检修平行作业,不支设护身戗柱,回收最后一棵支柱不进行远距离操作,回收时,作业人员退路不畅通 | 顶板事故 | 不执行先支后回,可能引起冒顶、片帮,砸伤操作人员 | 回收时,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原则,作业前,必须保证退路通畅,检修与架设超前不得平行作业,回收最后一棵支柱时,必须远距离进行操作 |
17 | 处理转载机上的矸石时,不闭锁输送机和转载机 | 其他事故 | 在处理过程中,由于他人误操作,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受伤 | 处理刮卡在转载机上的矸石时,必须将输送机和转载机停电闭锁 |
18 | 工作面割煤时,在两巷设置的警戒范围内进行巷道维护 | 其他事故 | 可能被片帮煤砸伤或被采煤机割伤 | 工作面割煤时,风、机两巷设置警戒范围内严禁有人 |
19 | 端头支架移架时,未查看顶板情况 | 顶板事故 | 造成顶板下沉、垮落、漏顶等事故 | 端头支架移架时,必须查看顶板情况,待顶板无问题后,方可继续移架 |
1 | 联 网 工 | 网卷伤人 | 顶板事故 | 行人不慎,造成网卷挂伤人员 | 物料码放整齐,人员按规定行走 |
2 | 煤壁片帮伤人 | 顶板事故 | 煤壁挂网时,未检查煤壁情况,造成煤壁片帮伤人 | 观察好煤壁情况,做好防护工作再进行铺、联网作业 |
3 | 支护强度达不到要求,冒顶伤人 | 顶板事故 | 支架支护强度达不到要求,造成后巷冒顶伤人 | 支架支护强度要达到规程规定要求,不小于24MPa |
4 | 运网卷至用网地点后,网卷不妥善堆放,妨碍作业和行人 | 顶板事故 | 未按规定码放网卷,影响人员作业 | 按要求妥善堆放网卷,不能妨碍作业和行人 |
5 | 进入采空区补联网,煤尘及瓦斯浓度超限 | 一通三 防事故 | 采空区瓦斯浓度超限,人员进入后造成人员伤亡 | |
1 | 爆 破 工 | 雷管和炸药混装混运 | 其他事故 | 混装混运时,造成炸药爆炸 | 使用专用雷管箱和火药箱对火药、雷管分装、分运 |
2 | 爆破材料不合格 | 其他事故 | 爆破材料不能爆破或不按规定程序爆破 | 领用雷管和炸药时,检查雷管角线是否松动、炸药是否凝固、查看出厂日期 |
3 | 雷管与火药储存、运送间距不符合规定,不按规定线路、时间行走 | 其他事故 | 运送、储存间距不符合规定,造成炸药爆炸伤人 | 运送火药、雷管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行走,并有人监察 |
4 | 制作引药时,选择地点、制作引药不符合规定 | 放炮事故 | 制作过程中发生爆炸或起爆不合格,造成事故 | 按规定要求制作引药,选择地点顶板完整、支护完好 |
5 | 炮眼深度、封泥长度不符合规定、装药量过大,装药时用力过猛 | 放炮事故 | 炮眼深度不符合规定,造成爆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瓦斯爆炸 | 施工前,认真学习作业规程,爆炮眼深度、封泥长度及装药量符合要求;放炮过程中班长全程监察 |
6 | 爆破母线未按规定扭结短路,雷管与导电体接触 | 放炮事故 | 爆破母线未按规定扭结短路,造成炸药提前爆炸伤人 | 爆破母线扭结成短路,雷管角线及爆破母线不准与导电体接触 |
7 | 未执行“一炮三检”及“三人联锁”等爆破管理制度 | 放炮事故 | 未执行“一炮三检”及“三人联锁放炮制”等爆破管理制度,可能造成瓦斯爆炸或未撤出爆破人员而提前爆破 | 爆破工必须做到自联自放,做到“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跟班队长负责监察 |
8 | 班组长警戒设置不符合规程规定;没有按要求撤除警戒 | 放炮事故 | 警戒距离不够或未按要求撤除警戒,造成物体弹出伤人 | 布置警戒、警戒距离、撤除警戒符合规程要求 |
9 | 出现拒爆、残爆时不按规定进行检查、处理 | 放炮事故 | 出现拒爆、残爆时不按规定进行检查、处理,造成处理人员受到爆破伤害 | 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处理“拒爆、残爆”,否则严禁作业 |
10 | 没有按规定清退火药、雷管,私藏火药、雷管 | 其他事故 | 没有按规定清退火药、雷管,私藏火药、雷管,造成丢失爆破材料,对井下或社会造成危害 | 爆破工必须按规程要求亲自清退火药、雷管,核对使用量与领药量 |
11 | 未安全检查,支护不完好、瓦斯超限、煤尘堆积飞扬等隐患下爆破作业 | 放炮事故 | 未安全检查,支护不完好、瓦斯超限、煤尘堆积飞扬等隐患下爆破作业 | 每班作业前,检查放炮地点支护情况,瓦检员检查瓦斯浓度,隐患及时处理;所有项目符合规程规定后方可放炮 |
1 | 信 号 把 钩 工 信 号 把 钩 工 | 未检查工作地点顶板及煤壁情况 | 顶板事故 | 顶板脱落或煤壁片帮会造成人员受伤 | 检查顶帮完好情况,顶帮完好方可作业 |
2 | 检查轨道平整情况,未查看巷道行人情况 | 其他事故 | 轨道不平整造成翻车,设备损坏 | 清除轨道上物体,检查轨道情况符合要求,通知人员离开轨道,确认轨道无行人 |
3 | 安全设施检查不到位 | 其他事故 | 造成断绳、跑车,威胁人身安全 | 检查安全设施齐全,安全设施灵活可靠齐全后方可开车,否则严禁开车 |
4 | 未检查钢丝绳断丝及磨损情况 | 其他事故 | 钢丝绳断裂,跑车,威胁人身及巷道安全 | 检查钢丝绳钩头及保险绳,确保完好后开车 |
5 | 未按规定检查插销及连锁装置 | 其他事故 | 跑车,危及人身安全,造成巷道及设施损坏 | 检查连接装置,确保完好、牢固可靠,否则严禁开车,等问题处理后再开车 |
6 | 未检查信号 | 其他事故 | 信号失灵、不清,危及人身安全 | 检查信号,确保完好、灵敏可靠,否则严禁开车 |
1 | 砸 大 块 工 | 刮板输送机未停机,进行作业 | 运输事故 | 刮板输送机未停机,进行作业,造成拉过来的大块煤挤伤人员 | 在作业时,必须先停机闭锁刮板输送机 |
2 | 没有观察好顶板,进行架前作业 | 顶板事故 | 没有观察好顶板,进行架前作业,造成煤壁片帮伤人 | 架前进行破大块作业时,必须先观察顶板情况,进行敲帮问顶和加强支护后再作业 |
3 | 采煤机割煤未停机,进行架前作业 | 其他事故 | 采煤机割煤未停机,进行架前作业,造成采煤机甩出的煤块下滑伤人 | 架前作业时,必须停电闭锁采煤机、刮板输送机 |
4 | 未观察好周围的支护情况,进行作业 | 顶板事故 | 未观察好周围的支护情况,造成片帮煤,大块煤伤人 | 先观察周围的支护情况,进行敲帮问顶和加强支护,支护不安全严禁作业 |
5 | 砸大块、拉端头等平行作业 | 其他事故 | 砸大块、拉端头等平行作业,造成端头挤伤人员或顶板漏渣 | 下口拉断头于打大块不得平行作业 |
1 | 电 缆 看 护 工 | 监护不到位,未发现电缆夹挂到电缆槽上或发现后采取措施不及时 | 其他事故 | | |
2 | 电缆夹子本身存在缺陷,掉螺丝,电缆夹挡片不完好 | 其他事故 | 电缆夹子本身存在缺陷,掉螺丝,电缆夹挡片不完好,造成电缆夹断裂或电缆下滑伤人 | 运行前检查电缆夹子螺丝,夹板齐全,夹板上螺丝不外露 |
3 | 电缆夹内有矸石、煤块,没有及时清理 | 机电事故 | 电缆夹内有矸石、煤块,没有及时清理,造成电缆不能正常在电缆槽内移动 | 运行前清理电缆槽内的浮煤,浮矸 |
4 | 架前处理电缆夹时,没有停止采煤机 | 其他事故 | 架前处理电缆夹时,没有停止采煤机,造成采煤机甩出的煤或矸石伤人 | 在架前处理电缆夹时,要先停电闭锁采煤机。 |
5 | 电缆夹跑到溜槽内,没有及时发现 | 机电事故 | 电缆夹跑到溜槽内,没有及时发现,可能造成电缆被拉断,引发漏电伤人事故或机电事故。 | |
6 | 在处理电缆夹时,没有观察好煤壁情况 | 顶板事故 | 在处理电缆夹时,没有观察好煤壁情况,造成片帮煤伤人 | 在架前处理电缆夹子时,必须先观察周围的情况,进行敲帮问顶和加强支护工作后再处理。 |
1 | 下 口 闭 锁 工 | 刮板运输机或转载机超负荷运转 | 运输事故 | 刮板运输机或转载机超负荷运转,烧坏电机或造成断链事故 | 控制采煤机速度和货量,不能超负荷运转刮板输送机和转载机 |
2 | 闭锁键失灵 | 其他事故 | 闭锁键失灵,不能正常启动和停止刮板输送机及转载机,可能造成机电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 | 立即更换处理,确认闭锁键灵敏可靠 |
3 | 出现“甩头”刮板,没有及时处理 | 其他事故 | 出现“甩头”刮板,没有及时处理,造成断链事故 | 出现“甩头”刮板,要立即停电闭锁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进行更换处理 |
4 | 没有及时开、停冷却水 | 其他事故 | 没有及时开、停冷却水,造成烧坏电机 | 及时开、停冷却水,做到“开水开机,停机停水”规定 |
5 | 没有观察好闭锁周围的顶板及煤壁情况 | 顶板事故 | 没有观察好闭锁周围的顶板及煤壁情况,可能造成顶板事故和掉下的煤块伤人事故 | 要时刻观察好闭锁周围的顶板及煤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敲帮问顶和加强支护 |
6 | 拉出的大块伤人 | 其他事故 | 拉出的大块伤人 | 控制煤量,防止大块拉出,有大块要及时破碎 |
7 | 闭锁键处的单体泄压倒柱 | 其他事故 | 闭锁键处的单体泄压倒柱,造成倒柱伤人或影响闭锁 | 立即更换闭锁键处的单体液压支柱,确认支柱有效 |
1 | 巡 带 工 | 皮带下清煤时,铁锹卷入滚筒。 | 其他事故 | 皮带下清煤时,铁锹卷入滚筒,造成打伤人员或将人员拉入滚筒 | 皮带运转时禁止皮带下清煤 |
2 | 皮带上帮空间较小,没有停止胶带输送机,在皮带上帮清煤 | 其他事故 | 皮带上帮空间较小,没有停止胶带输送机,在皮带上帮清煤,造成皮带上的大块滑下伤人或人员拉入皮带 | 清理皮带上帮浮煤时,必须停止胶带输送机 |
3 | 换托辊时,没有停止胶带输送机 | 其他事故 | 换托辊时,没有停止胶带输送机,造成胶带输送机拉伤人员 | 更换托辊时,先要停电闭锁胶带输送机,否则严禁更换 |
4 | 没有观察好煤帮及顶板的情况 | 顶板事故 | 没有观察好煤帮及顶板的情况,造成片帮煤伤人 | 作业人员要观察好煤壁及顶板的情况,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处理,否则停止作业 |
1 | 控 制 台 司 机 | 未携带作业工具 | 其他事故 | 由于作业工具没有带全,可能造成误操作,引起事故 | 作业人员必须保证工具齐全完好,符合作业要求 |
2 | 未对作业地点的支护进行检查 | 顶板事故 | 支护不完好,顶板掉渣,砸伤操作人员 | 作业前,首先检查作业地点的支护是否完好 |
3 | 启动设备前,未检查检修地点的瓦斯浓度 | 一通三 防事故 | 没有检查瓦斯,可能引起瓦斯爆炸 | 作业前工作人员首先要检查作业地点的瓦斯浓度是否低于1% |
4 | 没有得到送电信号、启动信号擅自送电或启动设备 | 其他事故 | 擅自启动设备,造成操作受伤或死亡 | 没有得到送电信号、开机信号前严禁送电或启动设备 |
5 | 停机后没有对组合开关停电闭锁 | 其他事故 | 误操作启动设备,使的工作面操作人员受伤 | 停机后要闭锁组合开关 |
6 | 未按规定进行停送电,没有悬挂警示牌 | 其他事故 | 其他人员误操作送电,造成作业人员受伤 | 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原则,设备停送电闭锁后,必须悬挂警示牌或专人看护 |
7 | 推移转载机电缆槽与设备缆线位置不合适或其他工作人员配合不一致 | 其他事故 | 由于口号、配合不一致,容易损坏设备 | 操作人员推移转载机时,各人员之间统一指挥,口号及配合必须一致 |
8 | 扩音电话声音不清楚 | 其他事故 | 提前、或误操作设备,造成人员受伤 | 发送信号必须得到回复信号确认后,方可进行送电或启动设备 |
1 | 机 尾 看 护 工 | 没有及时开、关冷却水 | 其他事故 | 没有及时开、关冷却水,造成电机烧坏 | 及时开、停冷却水,开机开水,停机停水 |
2 | 交接班不清楚 | 机电事故 | 交接班不清楚,造成机电设备损坏 | 交接班时认真询问设备情况,开机前检查设备 |
3 | 采煤机到机尾时,没有做好机尾的警戒工作 | 其他事故 | 采煤机到机尾时,没有做好机尾的警戒工作,造成人员伤害 | 采煤机到机尾时,要提前做好机尾的警戒,人员进入支架躲避,否则闭锁刮板输送机 |
4 | 机尾看护人员进入采空区 | 一通三 防事故 | 机尾看护人员进入采空区,造成人员伤害。 | 机尾看护人员严禁进入采空区,确需进入时要先检查采空区的瓦斯浓度和支护,并有专人监护 |
5 | 没有观察好顶板及煤壁的情况 | 顶板事故 | 没有观察好顶板及煤壁的情况,造成片帮煤伤人 | 随时观察顶板及煤壁的情况,有隐患立即进行处理 |
1 | 综 采 维 修 工 综 采 维 修 工 | 进入作业地点不检查作业地点的支护情况,不进行敲帮问顶制度 | 顶板事故 | 由于支护不完好,操作人员贸然进去,被砸伤 | 进入工作地点必须检查顶板是否完好,支护是否齐全可靠,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
2 | 检修前不将设备停电闭锁 | 机电事故 | 其他人员误操作,造成作业人员受伤 | 检修人员在检修前必须将设备停电闭锁,悬挂警示牌,并安排专人看护 |
3 | 检修输送机时,无关人员逗留,穿行或平行作业 | 机电事故 | 检修设备时启动输送机,造成人员受伤 | 机头(机尾)检修时必须在煤壁与老塘侧设好警戒,严禁人员来回穿行或逗留 |
4 | 进入煤帮作业不闭锁工作地点支架 | 顶板事故 | 其他人员启动设备,把作业人员拉伤 | 进入煤帮作业时必须将工作面支架、刮板输送机停电闭锁 |
5 | 延(缩)机头(机尾),作业地点不设置警戒 | 其他事故 | 其他作业人员不知情,贸然进去,被设备挤伤,碰伤。 | 延(缩)机头(机尾),作业地点必须派专人设置警戒,挂好警示牌后方可进行作业 |
6 | 使用倒链起吊设备,不检查悬挂点支护情况,人员站在起吊点下方 | 其他事故 | 倒链断链,砸伤下方作业人员 | 起吊前必须进行试吊(试吊高度50mm),确认无问题后正式起吊,人员必须站在倒链侧面 |
7 | 检查刮板机齿条、刮板链和刮板时不观察煤帮支护情况 | 顶板事故 | 煤壁片帮,砸伤作业人员 | 检查刮板机齿条、刮板链和刮板时确认集控台停电闭锁,并有专人支护,检查过程中随时进行敲帮问顶 |
8 | 未对支架支护情况及液压管路进行检查 | 其他事故 | 支架漏渣砸伤作业人员 | 进入工作地点必须检查支护情况,管路连接情况,以免误操作伤人 |
9 | 进入支架检修时未对支架闭锁 | 其他事故 | 由于其他人员误操作,使进去支架的人员被夹伤或挤伤 | 检修人员进入支架检修时必须闭锁支架 |
10 | 更换液压管路时未关闭截止阀 | 其他事故 | 人员在检修过程中,被高压液体喷伤 | 检修人员更换液压赶路时必须关闭截止阀 |
11 | 更换液压管路时,未通知泵站停泵 | 其他事故 | 人员在检修过程中,被高压液体喷伤 | 检修人员更换液压管路时,必须通知泵站停泵 |
12 | 更换液压管路未放余压 | 其他事故 | 人员在检修过程中,余压释放,喷伤检修人员 | 检修人员更换液压管路时,必须释放余压,以防止高压液体伤人 |
13 | 处理支架故障不闭锁上下支架 | 其他事故 | 操作人员在检修时,被支架夹伤或挤伤 | 处理支架故障时,必须将上下支架进行闭锁 |
14 | 处理支架故障不悬挂警示牌 | 其他事故 | 由于其他人员误操作,被支架夹伤或挤伤检修人员 | 支架工在处理支架故障时必须悬挂警示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