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处世,须带春风

 郭一墨 2019-04-18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

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

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也长。

--《菜根谭》

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

明代洪应明说:“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处事平和,为人一团和气,不为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少了闲气,有更好的人缘和人脉,自然事事顺利,容易成功。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曾国藩早年也是一副暴脾气,他刚入京城时,曾经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两位同乡郑小珊、金藻都曾发生过口角,作为朝庭大员,他与同乡并不是简单地争执几句,而是“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

不仅如此,他还 “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致使“诸公贵人见之或引避,至不与同席”,这都为曾国藩在京城的生活蒙上了阴影,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很难与后来被封为曾文正公的曾国藩划上等号!这使得他一生都受此事的影响,他在南方平叛时,与当地官员筹借粮饷,大多数遭到拒绝!不可谓是此时种下的祸根!

和则未有不兴,

不和未有不败。

但是曾国藩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记日记!每天所发生的事情他回家以后必记录下来,并写上反省!及至他被罢职回乡时,他翻开日记看,方始知晓自己性情寒凉,得罪了不少人!慢慢修身静心,泄杀气,增和气!

可见,人年轻时的傲气非得有人儿煞煞不可,曾国藩曾经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这样说:“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这个时候曾国藩正赋闲在家!朝庭一纸诏书下过去:击退太平贼!至于军队在哪里,兵饷在哪里,这个时候朝庭根本不考虑,但是,到哪里讲理去?皇帝的圣旨就是天理!于是,曾国藩利用自己在湖南的威望开始组建“湘军”,很快,他就组织了一批以湖南同乡为主体的“湘军”,而治理湘军靠的就是“诚”“和”,对待部下宽厚仁慈,作为曾国藩门生的李鸿章在描述曾国藩的日常时称:在营中曾国藩总会等他们一起吃饭。吃完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这时曾国藩总喜欢讲个小笑话,大家笑得东倒西歪。

因为曾国藩的治军有方,使得湘军一直是大清部队的主力。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秀成率兵进逼曾国藩大营,祁门危困,有人收拾细软准备逃跑,曾国藩知道后,传令下去说:“贼势如此,有欲暂归者,支给三月薪水,事平仍来营者无不介意。”

按一般常理,面对打算弃战而逃的士兵,将领一定会痛下狠手,杀一儆百,但曾国藩却反其道而行之,而是宽以待人,体谅他们的难处。听到这则号令后,士兵们都感到惭愧不已,再也不肯走了。

有人这样评价曾国藩:左帅(左宗棠)严,人不敢欺;李帅(李鸿章)明,人不能欺;曾公(曾国藩)仁,人不忍欺。严与明不欺都来自外部压力,唯不仁而人不忍欺,才是真正的发自肺腑以报恩的姿态来处之的态度!

律已,宜带秋气;

处世,须带春风。

我们常说“春风和气”,和气就像是拂面的春风,遇上柔柔的风,山会绿,冰会融。

和气是一种包容的胸怀,是一种协作的精神,是一种团队的意识,是一种和谐的氛围。和气既是一种外在的形态,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气的人才能与人相处,和气的人才能合作共事,和气的人才能事业有成。

和气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

和气的人,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